最新大地构造与成矿--5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大地构造与成矿--5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地构造与成矿--5ppt课件.ppt(1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两个都是海洋板块的接近。在接触处产生海沟-岛弧系,如马里亚纳群岛; (2)海洋板块和前缘带有岛弧的大陆板块的接近,在接触处亦表现为海沟-岛弧系,如日本、琉球等 (3)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直接接近。在接触处表现为海沟一山弧系,如南美西海岸。 (4)两个大陆板块的接近。两个大陆板块互相碰撞,在沉积层内引起巨大推覆体和俯卧褶皱,并形成高原和弧形山脉,如西藏高原、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或形成高山和残余海盆地,如高加索山和黑海、里海等 3 3、海沟一岛弧构造地形单元划分、海沟一岛弧构造地形单元划分: 横越发育完善的海沟一岛弧系有如下构造单元:外部隆起、海沟、海沟坡折(又称构造隆起、构造弧、外弧
2、脊)、弧沟间隙(包括弧前盆地)、岩浆弧(又称内弧、主弧、火山弧)、活动边缘海盆地(又称弧间盆地)、残余弧(又称死弧、第三弧)、不活动边缘海盆地等外部隆起海沟坡折(又称构造隆起、构造弧、外弧脊)弧沟间隙(包括弧前盆地)岩浆弧(又称内弧、主弧、火山弧)活动边缘海盆地(又称弧间盆地)残余弧(又称死弧、第三弧)海沟一岛弧构造地形单元划分海沟一岛弧构造地形单元划分弧后盆地East facing continental margin亚州东部West facing continent巴西和智利 对于安第斯型海沟一山弧系来说,从岩浆弧到大洋之间的弧前地区的结构是相似的,只不过弧后地区的海盆被前陆盆地所代替 4
3、、沟、弧特征、沟、弧特征 海沟海沟 地形最低 显著的负重力异常 热流值最低 地壳是大洋型的,不存在均衡的平衡 存在向下的拉力 这与海沟是海底扩张的终点、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此向地幔俯冲是一致的。 岛弧(山弧)岛弧(山弧) 地形增高,内重力高和高热流值 地壳类型复杂(大洋型、过渡型、大陆型都有) 这与板块俯冲时的热效应和板块俯冲作用即造山作用也是一致的。 5 5、沉积作用、沉积作用 沟、弧地区地形反差大,为沉积作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1)海沟)海沟 有深海和浊流沉积物,海沟内坡通常比较陡峭,有时由于逆断层或褶皱变形,形成构造凹地或斜坡盆地,有厚度不大的浊积岩和深海沉积物 大部分在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带走
4、,厚度并不大,从几百米到1公里以上。 (2)在弧前盆地弧前盆地中,沉积类型复杂,以富含钙碱性火山岩屑的复理石建造、厚层杂砂岩、泥岩和缺少碳酸盐岩为特征。 在岛弧后侧,弧后盆地分为两种类型:弧间盆地和岛弧一大陆盆地岛弧一大陆盆地。 (3)弧间盆地)弧间盆地 边缘陡峭并以岛弧与外界相隔,仅有很薄的深海沉积物 (4)岛弧一大陆盆地)岛弧一大陆盆地 沉积物横向变化明显,中心为薄层深海沉积物,两侧为巨厚的滨海-浅海相、三角洲相砂泥质沉积物、碳酸盐沉积物和深水浊流沉积物,靠岛弧一侧还夹有大量火山碎屑物和凝灰岩。 (5)在安第斯型陆缘火山弧后面,由于褶皱、冲断层的作用所形成的弧后前陆弧后前陆盆地盆地,主要是
5、陆相、三角洲相和浅海相碎屑沉积,缺少深海相沉积,如安第斯山以东苏班安底新生代盆地等 (6)当两个大陆板块开始碰撞之后,在俯冲大陆板块前缘或残留洋盆地俯冲大陆板块前缘或残留洋盆地里,形形成三角洲相一浅海相楔状碎屑岩体或海成三角洲相一浅海相楔状碎屑岩体或海相浊流一复理石沉积相浊流一复理石沉积,如地中海、波斯湾盆地、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冲积扇等; (7)与地缝合线有关的盆地)与地缝合线有关的盆地 陆相磨拉石堆积陆相磨拉石堆积 砾石既有同造山期火山成因的,完全来自岩浆弧的火山岩屑,如雅鲁藏布江地区老第三纪砾岩层; 也有造山期后期和造山期后非火山成因的,如瑞士平原和喜马拉雅山主边界断层以南锡伐利克层海沟
6、海沟厚度不大的浊积岩和深海沉积物弧前盆地弧前盆地以富含钙碱性火山岩屑的复理石建造、厚层杂砂岩、泥岩和缺少碳酸盐岩为特征弧间盆地弧间盆地仅有很薄的深海沉积物岛弧一大陆盆地岛弧一大陆盆地 沉积物横向变化明显,中心为薄层深海沉积物,两侧为巨厚的滨海-浅海相、三角洲相砂泥质沉积物、碳酸盐沉积物和深水浊流沉积物,靠岛弧一侧还夹有大量火山碎屑物和凝灰岩。弧后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 (安第斯) )陆相、三角洲相和浅海相碎屑沉积,缺少深海相沉积俯冲大陆板块前俯冲大陆板块前缘或残留洋盆地缘或残留洋盆地三角洲相一浅海相楔状碎屑岩体或海相浊流一复理石沉积三角洲相一浅海相楔状碎屑岩体或海相浊流一复理石沉积,如地中海、
7、波斯湾盆地、恒河三角洲地缝合线有关的地缝合线有关的盆地盆地陆相磨拉石堆积陆相磨拉石堆积 6 6、岩浆活动、岩浆活动 沟、弧地区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复杂 基底不同基底不同 演化阶段不同演化阶段不同 距离俯冲带的深度不同距离俯冲带的深度不同 岩浆岩共生组合不一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1 1)海沟与弧沟间隙的岩浆岩共生组合)海沟与弧沟间隙的岩浆岩共生组合 弧沟间隙弧沟间隙(宽度约150一300公里)一般无岩浆活动 海沟内坡有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原生地大洋中脊,它在海沟内坡出露是由于海底扩张和构造侵位一逆冲或断裂抬升作用。 (2)火山弧火山弧的岩浆岩共生组合 岩石类型及特点岩石类型及特点 特点:特点:
8、火山岛弧和陆缘火山弧是岩浆活动集中分布的地带,通常与海沟平行成弧形展布。 火山岩的体积自火山弧前缘开始向消减带方向减少,以爆裂喷发爆裂喷发作用为特征,火山岩中火山碎屑物质的体积一般都在80以上 类型类型系列:系列:根据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的差异,可将岛弧火山岩分为三个系列:岛弧拉斑玄武岛弧拉斑玄武质系列;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列质系列;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列 岛弧拉斑玄武质系列岛弧拉斑玄武质系列: 由大量岛弧拉斑玄武岩和少量安山岩(拉斑玄武质安山岩、低铝玄武岩)、英安岩、流纹岩组成 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脊拉斑玄武岩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都显示球粒陨石型的REE分布型式, Sr87Sr86比值低(0702一
9、0704),碱元素及相关元素浓度低,Al2O3含量高, Fe富集,KRb比值较高等(why?)。 区别是岛弧拉斑玄武岩比洋脊拉斑玄武岩具有变化范围更宽的FeO*/MgO、SiO2、FeO*, Na20、K20等,Ni、Cr含量较低,而Ba含量较高(why?) 钙碱性系列钙碱性系列(狭义的):由大量安山岩及英安岩、高铝玄武岩、流纹岩组成。可进一步分为低钾组和高钾组低钾组和高钾组。 低钾组低钾组的火山岩以相当数量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层状火山岩系为特征,其深成岩主要是石英闪长岩,如日本、中美洲 高钾组高钾组的火山岩显示更大的粘性,含较多的火山角砾岩,构成规模更大的层状火山岩系。如安第斯山的成层火
10、山和美国西部第三纪火山区。 碱性系列:碱性系列:在近代火山弧中数量很少。以K20、Na2O和钾型微量元素(Rb、Ba、Sr、Pb、Cs等)含量高为特征。主要岩石类型为橄榄安粗岩。可分为两组 钠碱组:钠碱组:由碱性橄榄玄武岩(K20Na20比值低于1)、富橄玄武岩、碱性安山岩(橄榄粗安岩)、粗面岩和碱性流纹岩组成 钾碱组:钾碱组:由橄榄安粗岩(富碱安山岩,K20Na20比值接近于1)、安粗岩和含白榴石的岩石组成。 (3)岩浆岩的成份极性及影响因素)岩浆岩的成份极性及影响因素 从海沟向消减带倾斜方向有如下次序: 拉斑玄武质系列一钙碱性系列一碱性系列; 玄武岩一安山岩一英安岩流纹岩; 拉斑玄武岩(低
11、铝玄武岩)一高铝玄武岩碱性玄武岩(高钾) 侵入岩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由辉长岩一闪长岩一花岗岩 碱性辉长岩、二长岩和霞石正长岩 从海沟向消减带的倾斜方向,岩石地球化学,即元素、元素比值、同位素的丰度有如下的系统变化: Fe(或FeO*)、Mg(或MgO)、Ca(或CaO)、重REE(从Tb一Lu)、Y、KRb、NaK等逐渐减少 K(或K20)、Na2OK20、K20Na20、SiO2、K2OSiO2,Rb、Ba、Cs、P、Pb、U、Th、轻REE(从La一Sm)、ThU、RbSr、LaYb、Sr87Sr86等逐渐增加。 在拉斑玄武质系列拉斑玄武质系列中,K20含量很少超过15,K20
12、随SiO2的增加而缓慢增加, REE的分布型式为球粒陨石型(或平的型式,轻REE和重REE含量相当),Sr87Sr86比值低(0702一0704)。 在钙碱性系列钙碱性系列中,K20随SiO2的增加而较快增加, REE的分布型式略具富化型(轻REE比重REE集中),Sr87Sr86比值变化范围要宽(高钾组为0704一0710,低钾组为0703一0707) 在碱性系列碱性系列中,K20随SiO2的增加而急剧增加,REE的分布型式为富化型,Sr87Sr86类似于钙碱性系列的高钾组(0704一0710)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火山岛弧中最常见的火山岩是安山岩 1)与板块汇聚速度有关,又与火山弧的)与板块
13、汇聚速度有关,又与火山弧的演化阶段有关演化阶段有关 2)岛弧的成熟度)岛弧的成熟度 未成熟岛弧未成熟岛弧的岩浆岩共生组合较为简单,主要由拉斑玄武质岩石或镁铁质岩石组成。 成熟岛弧和陆缘弧成熟岛弧和陆缘弧的岩浆岩共生组合较复杂,主体是钙碱性岩体,两侧还有其它岩体,从而构成水平分带现象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与消减带的倾角消减带的倾角大小 倾角愈小,空间变化(分带性)愈明显;若倾角近于直立,则无水平分带性,而出现垂直分带性,从下而上为拉斑玄武质系列、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如所罗门群岛 4)与板块汇集速度板块汇集速度和岛弧所处的演化阶段有关 汇聚速度愈大,岛弧愈年青,火山岩系列愈偏基性, 汇聚速度
14、愈小,岛弧愈成熟,火山岩愈偏碱性,K2O、Na2O含量愈大。 5)与岛弧地区地壳厚度岛弧地区地壳厚度有关 地壳厚度25公里时, 钙碱性系列高达80一100,并出现碱性系列K20含量也随地壳厚度增大而增大。 康迪(Condie, K.C.,1973)认为在SiO2为60时,K20含量与地壳厚度 (C)的关系式为: C(km)18.2K2O百分含量-14.3 (6)与母岩浆形成的深度,(即岩浆源在消减带那个部位)及其在上升途中的融熔、混染作用有关。 岛弧拉斑玄武岩浆生成深度小于150公里,钙碱性岩浆生成深度大约在80至200公里,碱质岩浆生成深度大于150或200公里。 当SiO2含量一定时,K2
15、O含量随消减带深度(H)增加而增大,在深度80一300公里范围内,每增加深度100公里,K2O含量约增加1。 7 7、变质作用、变质作用 挤压型板块边界区域变质作用十分发育,其主要特征是双(对)变质带,由两个互相平行的高压低温型变质带和高温低压型变质带所组成 高压低温变质带:高压低温变质带: 即兰闪石变质相,也叫兰闪石片岩或兰片岩。以具有兰闪石、硬玉、硬柱石、黑硬绿泥石等矿物为特征。 通常与混杂堆积、蛇绿岩套相伴生。 位于俯冲带上部或海沟的陆侧,因为这里是两个板块对冲的地方,俯冲带的浅部,故压力大,温度不高。 挤压、剪切构造十分发育,宽度较窄。 据高温高压试验,兰闪石生成的温度为250一400
16、,压力为5一7千巴。(1个大气压等于1013 高温低压型变质带高温低压型变质带: 以具有红柱石、矽线石、兰晶石等矿物为特征 通常伴随有大量的中一酸性深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相当于岛弧和陆缘火山岩带。 这种变质作用发生于地面下不深、压力不大的地区。 宽度较大,带内断块构造较为发育。 双变质带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已发现有15对,形成时代多数为中新生代,少数为上古生代。双变质带的形成时代向海洋方向变新 8 8、造山作用、造山作用 1)机制机制 板块俯冲一碰撞作用也是一种造山作用。在板块俯冲过程中,由于牵曳作用,使仰冲板块上部物质不断受到压缩。 俯冲板块上面的沉积物,在开始俯冲时,绝大部分被刮下来,致
17、使不同地点、不同时代的沉积物和由仰冲板块上滑落下来的碎块及其由俯冲板块构造侵位上来的洋壳碎块,压缩、堆积在岛弧或大陆边缘,形成混杂堆积和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和蛇绿岩套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也不断使俯冲板块的一部分物质通过熔融上升到俯冲带之上。压缩、混杂堆积、岩浆活动的结果,使这里的地壳褶皱、断裂、变质、隆起,造成岛弧和山脉。 板块的俯冲作用或岛弧活动实际上就是造山运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可引起山脉进一步扩大和抬升 )大洋岩石圈物质在俯冲过程中的去)大洋岩石圈物质在俯冲过程中的去向向: (1) 大部分物质(主要是洋壳第二层以下的物质)折回到地幔软流圈中去,被软流圈所回收。 (2) 由于俯冲时的刮削和挤压逆
18、冲作用,使部分物质(主要是洋壳第一层及部分第二、三层)成为混杂堆积和蛇绿岩套,停积在仰冲板块上面的陆壳的边侧. ( 3) 由于俯冲过程中的温度增高和局部熔, 使部分易熔物质转化为岩浆,上升,形成岛弧地区的火成岩 (4) 还有部分物质转化为闪岩、麻粒岩、榴辉岩,沿俯冲带聚集于岛弧之下的地壳或上地幔的深部。 )造山带型式造山带型式 (1)科迪勒拉式(安第斯式):这种造山带发育于既是板块边界又是大陆边缘既是板块边界又是大陆边缘的地方,包括一侧上的洋壳与另一侧上的陆壳,即一个大洋板块在此边缘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亡。由此产生的大陆侧向增长是很小的,如科迪勒拉山和安第斯山 (2) 岛弧式:岛弧式:这种造
19、山带发育于岛弧地区,大洋板块在离开大陆一定距离(中间隔着边缘海和岛弧)的地方一岛弧外侧,向岛弧之下俯冲、消亡。 岛弧的形成过程称作太平洋型造山作用。岛弧的发育是大陆增生极有意义的方式,如太平洋西岸诸岛弧 (3) 喜马拉雅式: 一个带着沉积岩楔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在大洋收缩的最后阶段,与另一个大陆边缘(其上可以有一个已经形成或正在发育的科迪勒拉式造山带)相互碰撞,即两个大陆板块(或两个大陆壳)相互碰撞。它不但不能增长大陆,反而使大陆缩短。如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 (4) 新几内亚式:新几内亚式:一个载有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的板块,在岛弧靠陆的一侧向岛弧之下俯冲,最后大陆边缘与岛弧相碰撞。碰撞后因大陆
20、浮力所阻,俯冲作用停止。然后于岛弧靠洋的一侧形成新海沟。大洋板块反转过来向大陆之下俯冲。这时,岛弧由原来位于大洋板块的边缘,转为与大陆合并,增长到大陆上,新几内亚式造山作用转变为科迪勒拉式造山作用,如新几内亚第三纪槽皱带。 四种造山带反映四种造山作用。前两种造山作用以热能为主要动力,后两种造山作用以机械能为主要动力。据此,把造山作用(造山带)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 科迪勒拉型:包括科迪勒拉式和岛弧式两种造山带。造山作用以热动力为主要动力,其主要特征是发育双变质带和蛇绿岩套,岩浆活动强烈,山根是基性的 碰撞型:包括喜马拉雅式和新几内亚式两种造山带。造山作用以机械能为主要动力,其主要特征有蛇绿岩套和高
21、压低温变质带,岩浆活动不发育,山根是硅铝质的,厚度很大,可达陆壳平均厚度的两倍,可能是两个大陆壳叠加增厚的结果、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中矿床类型、成矿作用 这类环境起源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运动,以太平洋板块东西缘最典型。 中、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发生向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环太平洋巨型构造带及成矿带的形成。 在东亚和东澳一带的火山岛弧区,以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黑矿型矿床为代表;矿化与火山、次火山相古地热系统有关,是产于敛合扳块边界的“原地矿床”。 还有一类是由扩张的洋脊将古老的蛇绿岩套中矿床推移到俯冲带的滑塌混杂岩带中而成,属于“外来矿床”。在洋陆聚敛板块边界形成的主要
22、矿床类型有 块状硫化物矿床(以黑矿为主)浅成低温热液金、银、汞、锑矿床斑岩型铜、钼、锡和钨矿床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铁、铜、钨、钼、金和铀矿床与流纹岩有关的锡、铍、铀、铅、锌矿床与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锡、钨、铋、铌钽和铍矿床以及稀土矿床与安山岩类有关的磁铁矿磷灰石阳起石矿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自然硫、明矾石、硬石膏、沸石、叶蜡石、萤石等非金属矿床边缘盆地和岩浆弧后盆地中的石油、天然气矿床 在美洲西部近海岸带的大陆边缘弧,处在科迪勒拉褶皱区和北美地台结合部的活动带上,即美洲西部的盆岭区(弧后伸展盆地区),该区发育与花岗岩有关的锡钨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和斑岩钼、铜矿等。 Interpretative
23、 geological sections through Nias and Sumatran continental Margin showing Neogene evolutionEarly miocenepresentYoung this sideFigure show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anOuter arcIdeal model showing sediments subductionAnd subduction erosionassociationgenesisType of deposit/metalsexamplesObducted ophi
24、oliteSubmarine exhalativeSedimentary sulphideCyprus-type stratiform Cu FeTroodos, Cyprus(K)Obducted ophiolitemagmaticPodiform CrIndoburman Ranges(J)GraniteMagmatic-meteoric hydrothermalSn WSW Japan(Miocene)Granite USouthern Uplands, Scotland(L D)GranodioritePorphyry CuSouthern Uplands, Scotland(L D)
25、FlyschEpigenetic connate hydrothermalAu-quartzTaiwan(Pliocene)Magnesian carbonateEpigenetic hydrothermalHgCoast Ranges, California(T); Tyan Shan, Russian,(Pz)Flysch-quratz-carbonateSbPakistan(Tertiary)Mineral Deposits in outer arcassociationGenesisTypes of deposit/metalsexamplesTonalitic”I-type” pl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大地构造 成矿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