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幻灯片.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幻灯片.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医院是一个传染病源相对密集的场所,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常与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接触,从而可直接或间接,即刻或潜在地受到感染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大量应用,耐药菌株迅速变迁,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多,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 1.6通过观察3,6,9,12月份的感染情况,以3月和12月感染机会较多,可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身体会有一些不适应,这时有些细菌或病毒会乘机侵入引起感染。要在此时加强消毒隔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感染
2、的发生。 1.7.1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正常菌群有所减少,造成耐药菌株繁殖,这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有一原因。有人认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于限制广谱抗生素的运用。 1.7.2广谱抗生素的运用可以改变患者正常微生物的寄生,引起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原来不敏感的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现在有机会迅速繁殖,从而引起新的感染。而且还很易招之真菌感染。 1.7.3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1)要慎用,能不用就不用;(2)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3)要注意联合用药,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1.8我院这几年对医院感染患者的送检率大大低于卫生部送检率50%的要求。如果送检率低,就容易漏掉医
3、院感染的患者。细菌学检验及其药敏试验是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加强广大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对可疑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应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然后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1.9医院感染的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真菌感染有所增加,它也将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这可能与当前广泛使用和联合使用抗生素有关。 包括各种插管,导管,引流管的增加,内镜检查的增多,以及微创外科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增加了病原菌侵入人体的机会,增加了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
4、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重点科室包括 重症监护室 手术室 供应室 血液透析室 内镜室 口腔科 产房 新生儿室 医院感染率发生高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 一旦发生问题,涉及面广 潜在的发生医院感染环节多 手卫生 隔离技术规范 医疗器械、用品质量(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技术 术前措施: 1)术前的皮肤准备:术前最好用消毒肥皂淋浴;如不影响手术,可不去除毛发;严格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 2)手术室人员的准备
5、3)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准备 着装 手消毒 患有疖,湿疹,感冒鼻及咽部,肠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手术中的措施 熟练地手术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 正确放置引流 处理污染物品 严格控制人员 注意职业安全 手术后的措施 切口缝合后应覆盖吸附能力好的敷料 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 表面不平的部位可用绷带包扎 四肢损伤区和肢体远端应加压包扎,并固定和抬高患肢 检查伤口,清创,换药注意无菌操作 引流 1.对ICU全体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的培训,提高认识,落实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最重要 3.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适时使用帽子,口罩,手套和隔离衣 4入室人员
6、管理: 规范着装 建立探视制度,限制入室人员 物品清洁消毒管理 物品固定专用,用后消毒 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固定专人使用 室内地面湿拖每日2次 家具及监护仪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布局与环境 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的健康 洗手与着装 限制人员流动 做好病区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 新生儿的护理 母婴同室的感染预防 制定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合理布局,严格分区 严格执行水处理系统,透析治疗血管通路及输送管路的管理与消毒 严格透析机设备的管理与清洁消毒 严格执行透析液的质量监控 严格透析器的管理与清洁消毒 加强环境及空气的消毒监测管理 加强各种物品及设施的消毒监测管理 加强防护意识,预防医护人员感染 感染部位 全
7、身各个器官、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院内感染。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院内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 院内感染有不同的分类 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可将院内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
8、一类感染有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爱柯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1由于医院是各种疾病集中的场所,因此其病原体自种类比较繁多,且来源也比较广泛; 2医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为耐药性菌株,甚至为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后可给临床治疗带来相当的困难; 3污染环节较多,控制难度大; 4易感人群集中,抗病能力差,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交叉感染 1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 医院是关键 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如胃溃疡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则同室病人即可感
9、染流感。 2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 3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4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把猩红热病人误诊为麻疹,而入麻疹病房;把传染病误诊为非传染病,均可造成院内感染 5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如癌症病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杆菌,可引起肿瘤病房内肺炎爆发。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住院人做系统的带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若为结核、痢疾的病原体携带者,可引起住院病人感染、甚
10、而爆发。 探视制度不严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 2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 1经医疗器械和设备传播: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都可以造成医源性传播。 2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可经此传播
11、的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其中乙型肝炎和艾滋病是防治重点。 3经药品及药液传播:各种输液制品在生产过程或使用过程中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多数微生物能在溶液中生长,从而造成医源性传播。 1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 2医院内交叉感染; 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制剂; 4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5临床治疗方式的改变。 皮肤黏膜破损暴露: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患者,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皮肤黏膜的破损,就暴露在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当中,带有病毒的物质就有与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的可能,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 针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医院 感染 危险 因素 幻灯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