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20).doc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20).doc(1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发展目标4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8第一节 城镇体系8第二节 空间管制与协调11第三节 交通网络布局14第四节 产业发展规划15第五节 风景旅游规划16第六节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18第七节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9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23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23第二节 市区用地布局结构23第三节 市区四区划定25第四节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26第五章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29第一节 居住用地29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30第三节 工业用地34第四节 仓储用地36第五节 城市设计引导37第六节 地下空间布局规划4
2、1第七节 旧区更新41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43第一节 对外交通44第二节 市域交通49第三节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50第四节 公共交通54第五节 城市停车设施57第六节 城市交通发展对策58第七章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59第一节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59第二节 城市水系规划64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6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71第一节 保护目标与体系71第二节 历史城区71第三节 古镇古村落73第四节 历史文化街区73第五节 文物古迹75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76第九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77第一节 城市供水78第二节 污水处理80第三节 雨水排放84第四节 燃气85第五节 供电86第六
3、节 供热88第七节 邮政90第八节 电信91第九节 广播电视92第十节 信息化建设94第十一节 环境卫生设施95第十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98第一节 防洪除涝98第二节 消防101第三节 人防102第四节 抗震防灾104第五节 地质灾害防治106第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107第一节 目标与重点107第二节 城市规模与建设用地布局109第三节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10第四节 交通发展112第五节 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旅游115第六节 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116第七节 城市基础设施118第八节 防灾工程建设120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建议121第十三章 附则123【精品文档】第 153 页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4、(20112020)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编制背景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适应城乡统筹的发展需要,适应常州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发展要求,常州市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乡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第2条 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46号令);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5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5、(20012020);6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7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8相关规划的协调: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送审稿)等规划。第3条 指导思想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从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出发,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3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区域协调,谋求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与各辖市
6、资源的整合,谋求共同繁荣;重视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和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4融贯生态城市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确立各类区域的生态管治要求,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谋求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宜人的人居环境。5融贯特色城市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从常州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努力塑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城市形象。6融贯经营城市理念。贯彻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原则,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用地,优化建设时序,谋求集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第4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
7、年;远期为20162020年。第5条 规划层次和规划区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市区、中心城区。市域:指常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含金坛市、溧阳市和市区五区),面积4385平方公里。市区:指常州市区范围(含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面积1872平方公里,为规划区范围。中心城区:市区内的城市建设集中连绵区,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第6条 本规划区范围内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7条 本规划由常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发展目标第8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总任务、总要求,常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先进制造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
8、经济强市;历史文脉彰显、现代科教先进的文化名市;连东接西、承南启北的区域性枢纽城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第9条 经济发展目标1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5500亿元,市区4100亿元;2020年全市9000亿元,市区6800亿元。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10万元/人,市区11万元/人;2020年全市15万元/人,市区17万元/人。3市区一、二、三产构成:2015年为1:49:50;2020年为1:47:52。第10条 生活水平目标1人均收入:全市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5%,2020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市区城市居
9、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达4.0万元/人;2020年达8.0万元/人。2恩格尔系数:市区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015年32;2020年25。3信息化普及程度:市区居民2015年每百户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达400部,2020年保持在400部以上;2015年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达85台,2020年达户均一台。4居住水平:中心城区2015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3平方米,成套率达95;202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平方米,成套率达98。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本年度住宅开发建设总量的10;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屋的住宅项目,配建比例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5%。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
10、性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应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第11条 社会发展目标1教育:市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15年达100,2020年保持在100%;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全市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达50,2020年达60。2卫生:全市2015年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千人卫生机构床位达5张;2020年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保持在100,千人卫生机构床位达6张。3体育:中心城区人均体育用地2015年达0.8平方米,2020年达1.0平方米。4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人均文化用地2015年达0.8平方米,
11、2020年达1.0平方米。5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全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接轨。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社会劳动就业率达96%以上。第12条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标1道路:中心城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015年达16平方米;2020年达18平方米。2给水:市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3排水: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2015年达90%,2020年达100%;其中集中处理率2015年达70%以上,2020年达80%以上。4燃气:市区城市燃气气化率2015年达99;2020年保持在99以上。5供电:
12、市区2015年人均用电量8960千瓦时,2020年人均用电量10800千瓦时。第13条 城市生态环境目标1绿化指标:2015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9,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9,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2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2015年达85分,2020年达90分。3能源利用指标:2015年单位GDP能耗比2009年下降20%,降至0.7吨标煤/万元;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20%以上,降至0.5吨标煤/万元。4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指标: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降至1.1千克/万元以下,
13、比2009年下降58%以上。第14条 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创新能力全面提高。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全面完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任务,“一核八园”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年产出超3000亿元,集聚各类人才10万人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位居全省前列,科技孵化器面积超800万平方米,年均孵化企业1000家。2020年,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和科技产出能力,在创新投入、创新应用、创新成效和创新环境等方面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和全国先进水平,成为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及区域创新中心。第三章
14、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镇体系第15条 市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构筑和完善常州市域四级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常州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金坛、溧阳两个二级中心城市,择优培育9个中心镇,积极推进一般镇的现代化建设,着力引导产业与人口的集聚,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形成布局有序、功能互补、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镇发展新格局。第16条 市域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市域人口规模:2015年达522万人;2020年达570万人。城市化水平:2015年达70;2020年达75。第17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1中心城市:常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248万人。2二级中心城市:金坛市、溧阳市两个中等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30万人和40
15、万人。3中心镇:薛埠镇、尧塘镇、南渡镇、天目湖镇、湟里镇、雪堰镇、邹区镇、横山桥镇、孟河镇,镇区人口规模达510万人。4一般镇:按集聚发展、形成规模的要求,建设19个一般镇,镇区人口规模达1.55万人。第18条 市域主要城镇职能中心城市: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旅游名城。二级中心城市:1金坛城区:金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服装制造名城和盐化工城市。2溧阳城区:溧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苏浙皖三省边界中心城市,以湖光山色为品牌的江苏省重点旅游城市。中心镇:1薛埠镇:金坛市西部以生态休闲为主导,茶、道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城镇。2尧塘镇
16、:金坛市东部以园艺业、商贸流通业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3南渡镇:溧阳市中部以建材、商贸为主的工贸型城镇。4天目湖镇:溧阳市南部以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为核心的旅游型城镇。5湟里镇:常州市西南部以花木、机电、旅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6雪堰镇:常州市东南部以阖闾文化、湖滨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型城镇。7邹区镇:常州市西部以灯具、农贸等专业市场为特色的工贸型城镇。8横山桥镇:常州市东部以山水文化、观光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型城镇。9孟河镇:常州市西北部以齐梁文化、旅游休闲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第19条 一般镇建设指引一般镇应按照城镇建设标准实现集约发展,合理利用既有服务设施,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进程,逐步完善
17、与其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养老、保障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促进健康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城镇空间载体。第20条 村庄建设指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引导近郊型村庄向城市社区方向发展;保留集中建设的村庄;保留杨桥、万绥、桂林、三星等特色村庄,保持其原生态的江南水乡、历史文化等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和生活形态,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景观点、服务点和乡村生活的体验点。第21条 城镇空间发展轴全市形成“两横一纵”城镇聚合发展轴。两横:沪宁城镇聚合发展轴,是全省城镇体系中沪宁城镇聚合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南产业密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合高速公路城镇聚合发展轴,以常合高速公路为依托,东联江阴,经常州市区东、南部
18、,至金坛,西接溧水,是横贯市域东西的一条城镇聚合发展轴。一纵:镇广线城镇聚合发展轴,以扬溧高速公路和镇广公路为依托,是江苏省城镇体系中新宜城镇聚合轴的一部分,是市域西部南北向的主要城镇聚合发展轴。第二节 空间管制与协调第22条 市域空间划分按照人口与城镇发展、土地资源条件、生态要求,将市域划分为农业发展空间、低山丘陵、林地生态空间、水域湿地生态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四大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管制。第23条 农业发展空间及管制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外围城镇的周边,金坛、溧阳及中心镇外围的平原地区,包括规划面积14.82万公顷(222.31万亩)的基本农田区、数十万亩一般农田及分散的广大村庄,确保基本农田面
19、积的保有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常州市都市重要粮食及菜篮子基地。第24条 基本农田保护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划定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4.82万公顷(222.31万亩),其中金坛市4.09万公顷(61.28万亩),溧阳市6.09万公顷(91.33万亩),市区4.65万公顷(69.70万亩)。市区中,武进区4.05万公顷(60.75万亩),新北区5967公顷(8.95万亩),上述基本农田分别在地域上落实;在此基础上,划定禁止、限制与适宜建设用地区域范围。上述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予以严格保护,并列为禁止建设区;不得随意征用或改作他用,禁
20、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挖河、取土、采石、采矿、建房、堆放固体废弃物,限制进行非农业开发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应按法定程序报批。第25条 水域湿地生态空间和低山丘陵林地生态空间及管制包括江(长江)、河(京杭大运河、德胜河等)、湖(太湖、滆湖、长荡湖等)等水面及沿岸湿地和山(东部芳茂山、北部小黄山、南部竺山、西部茅山、西南部的溧阳南山)等地区均为重要的绿色生态库,应严格保护,保障市域范围的生态平衡。第26条 城镇发展空间及管制按照市域城镇现状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市域形成东部平原城镇发展区、西部平原城镇发展区及西部低山丘陵城镇发展区。东部平原城镇发展区:常州市区所辖城镇
21、,规划形成“一城七片”的城镇结构,中心城区按照“拓展南北,提升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建设,北部沿长江18公里岸线,合理安排常泰过江通道、城市生活岸线、万吨及千吨级港口、水利枢纽、取水口等用地,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思路,加快工业布局的调整,促进旧区有机更新,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创造条件。中心城区外围城镇建设按“七片”要求相对集中,把七片中心建成经济发达、现代化生态城镇。西部平原城镇发展区:金坛、溧阳两市城区及平原区的别桥、上黄、儒林、尧塘、指前等城镇。促进金坛、溧阳建成两个中等城市,加快发展高科技、无污染工业;打造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生态型城镇。西部低山丘陵城镇发展区:主要有薛埠、竹箦、上
22、兴、戴埠等城镇,主要向生态型、旅游型城镇发展,限制小水泥工业发展,禁止发展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行业。第27条 与周边城市协调依据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等相关规划,加强与无锡等周边城市市际绿色开敞空间的间隔,划出不少于2公里的禁止建设区,防止城市连片发展;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有效协调上下游港口分工,合理保护沿江水源,控制排污口设置;有效协调区域供水、水环境治理及用地布局。第三节 交通网络布局第28条 交通发展策略按照国家及长江三角洲的运输通道规划,切实保障运输通道的建设。引导生产要素的有序集聚,促进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构筑“1小时交通圈”,覆盖长三角北翼主要城市,“2小时交通圈”
23、覆盖长三角南翼的杭州、湖州、宁波等城市。按照全省生产力布局和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加强与苏中苏北的交通联系,形成服务于常州产业总体布局和城镇发展布局,与常州境内运输通道布局相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产业开发和城镇发展的战略依托。第29条 交通网络布局加强铁路、公路、航道和机场的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按照国家、省区域交通网规划,常州市域形成“两纵六横”的铁路网络;形成“三纵四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络、“五纵七横一通道”的干线公路网络;形成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等国家水运主航道为骨架、常州港为主枢纽的“三纵两横一港”水运主航道网络,实现内河航道网络化;扩建常州航空港。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州 城市 总体规划 20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