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00318复习资料.doc
《公共政策学00318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00318复习资料.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既是政治学(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公共管理学(纯操作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在众多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中是一门“显学”。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科名称很多,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学科名称是用于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概念,就像同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名字一样。1、政策研究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学术群所发动,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政策本身,最终目标则是建构政策理论,呈现出政策的描述性与诠释性倾向。政
2、策研究的内涵: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课题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林德布罗姆于 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这是推动这门学科兴起的时代需求的特点造成的:P60政策分析的内涵: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
3、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公共 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要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3、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
4、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的内涵: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具有准科学的特征。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2、并非所以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
5、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谓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3、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4、政府组组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英文简称为NGO)。综上所述,就行为取向面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政府组织),是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二)公共决策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
6、究这种现象: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则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际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和实施的政策。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任何一项单个的公共政策都可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单体研究才使公共政策学充满活力)。(2)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政策链:是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内容上具有一致
7、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列宁)。(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一般)。2、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在当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政治体制中,直接决策者可以区分为个人、团体与组织三种类别。(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作为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些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
8、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权力机关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4)公共政策制度系统内部结构。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3、政策过程公共政策的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决策目标的达成这样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公共政策学的又一个学科要素。公共政
9、策学是科学,决策科学化是这门学科的根本诉求。(一)研究程序的设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因此,可以按如下程序做出研究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 撰写研究报告。完整的政策研究报告包括两个部分:理论层面的报告,操作性层面的报告。(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收集资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基本步骤。根据资料来源不同可简单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1、一手资料的收集(研究者采取社会调查、实验和实地观察等研究方式记录下来的资料)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无结构访谈法(深度访谈法);
10、实地观察法; 非参与观察法(局外观察); 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也称非介入性研究或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法(三个关键环节:抽样、编码、推理);二次分析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视角:政治学的视角。经济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哲学的视角。心理学的视角。2、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个案分析方法。也称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经济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3、系统分析方法包括三个方面: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其目的就是要找
11、出政策系统构成上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特征,使政策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在分析上达到最优结合的效果)。4、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时要做好的三个方面:明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明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明确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5、比较研究的种类有: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横向(共时)比较与纵向(历时)比较,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6、比较分析方法的步骤:确定比较研究的范围;进行个案研究;类型分析;设定比较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7、个案研究的步骤: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
12、分析材料,形成结论;起草研究报告。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1、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反映公共政策这一动态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出现错误将最终导致决策失误或得出错误的研究结果。2、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和从属性概念;它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不断深化的表现。3、边际概念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一、古代的政策研究(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政策研究)(一)史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二)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三)谏议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四)科
13、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古代政策研究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的原因:由于古代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显露出来,参与决策的人很少且决策过程纯属“黑箱”运作,因此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做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做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二、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的政策研究。(一)18-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从产业革命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佼佼者如亚当.斯密(1723-1790)、
14、克劳塞维茨(1780-1831)、卡尔.马克思(1818-1883)和马克斯.韦伯(1864-1920)等,在经济学、军事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领域里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索,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二)20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三论”是三门相互联系的交叉学科。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式。公共政策是决策科学的一部分,决策科学是以现在科学手段与分析工具研究决策原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并认识和把握正确决策的规律的踪合性新兴学科。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
15、系。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行为科学发端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孕育与管理学领域。行为科学的宗旨,概括地说,就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以利于达到群体和组织预期的目标。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的影响:公共政策对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需要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的办法:吸收学者参政;实行政策咨询。西蒙于 1947 年出版了管理行为一书,它被认为是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也是西蒙 1978 年得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著作。西蒙在理论上的贡献:以“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
16、本命题构建了影响深远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借助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概括出他的决策过程理论。20世纪2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教授梅里亚姆为首的一批政治学家受欧洲大陆实证主义政治社会学和经验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的影响,要求突破美国政治学研究中制度主义、规范主义研究方法的局限,强调政治学研究的方向须是政治行为学。50年代美国政治学界爆发“行为主义革命”。凯恩斯主义被西方国家的政府认为是最佳的方案。他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凯恩斯主义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三、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1951年
17、,由美国学者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公共政策的创造者是拉斯韦尔,拉斯韦尔也是行为主义创史人。在他的一篇题为政策方向的为文章中,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 、发展方向等学科要素做了论述。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半期,公共政策学主要在两个方面取得进展:在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技术方面,尤其是在系统分析、运筹学、线性规划以及成本收益等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许多政治学研究者日益重视政治科学的公共政策取向,并投身于公共政策研究
18、。(二)公共政策学的初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策学界开始酝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随即波及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学术贡献: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指出了美国政策科学进入新阶段的发展方向。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公共政策学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的成就:方法论的多样化。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研究重点被转移到政策过程的后期阶段即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终结上)。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三)公共政策学的
19、近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在各主要国家里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门学科的发源地美国,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应予特别提出的: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理论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以主观的研究方法代替客观的研究方法。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四、公共政策的引进及其中国化(一)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在20世纪50-70年代,公共政策学首先在美国发韧、发展起来并随后被引入其他西方国家以及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将这门学科引入中国大陆的教育和科研体系是不
20、可想象的。 (1984年,李铁映发表决策研究的论文)(二)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与方向。1、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成果):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
21、新。2、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研究者的主动性、主动性和自律性。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最突出的是价值论和认识论的问题。重视本土资源。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建构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模型。第三节 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社会应用性格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个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讨的领域。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22、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一、什么是公共政策?按照公共政策的概念界定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四类:侧重点于政策主体。艾斯顿的定义:“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政策方案。拉斯韦尔和卡普兰的定义:“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侧重于政策结果。倾向于综合。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的内涵: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政策的一般特征。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
23、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二、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一)公共政策的产生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强制机构:军队、公安、城管、交警等)。(二)公共政策的发展公共政策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它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演进、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变迁而不断发展。推动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成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00318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