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规定培训.doc
《仓库管理规定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库管理规定培训.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仓库管理规定培训仓库管理规定培训仓库管理规定培训1 目的、范围为规范本公司物料入、出库及储存保管,使之合理、高效、安全,并有章可循,特制定本规定。2 职责21 供应部负责本规定的制定、修改和实施。22 总经理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和实施的批准。3 仓库定置管理规定31 仓库设置311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目前仓库分设物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危险品库及物料场五大类。1)
2、 物料库储存从外部购入的用于产品的外购件、外协件、标准件、工具、辅助物料及劳保用品等;2) 半成品库从目前实际出发,在生产场地指定区域储存经加工、检验合格的产品零部件;3) 成品库储存经出厂检验合格并经包装待运的产品;4) 危险品库储存少量的用于生产的润滑油、油漆、氧气瓶、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5) 物料场储存量大的钢板、钢管、扁钢及铸铁件毛坯等物料。312 仓库位置确定原则1) 方便物料进、出作业,同类仓库尽量集中,便于管理;2) 确保物流顺畅,减少搬运之浪费;3) 确保物料安全,应远离明火、高温区域。32 料位设定321 仓库区域划分遵循原则1) 依物料的不同类别划分区域,如轴承类、标准件
3、类等;2) 用代号区分不同的区域,如A区代表轴承,B区代表标准件;3) 将划定区域的仓库定置图绘出,悬挂于仓库醒目处。322 物料定位1) 进出频繁的物料应考虑其装卸的便捷性;2) 符合先进先出的存放方式;3) 将各区的位置按货架或储柜等编号,如A01代表A区第1个货架;4) 物料存放的货架编号填定在账册的“存放地点”栏或“备注”栏,以方便了解物料储位。33 存储标识331 存储方式1) 尽量利用空间,耐压性差的物料应注意承重堆高层数;2) 尽量利用标准包装码放方式,如五五码放、桶装、盒装、柜装等;3) 易燃易爆物品应遵循有关安全规定,妥善存储。332 物料标识1) 建立物料卡,明确标识物料品
4、名、编号、规格、数量及入库日期;2) 物料进、出之后,应及时变更物料卡上之数量及日期;3) 应保证不同批次物料具有可追溯性;4) 可应用颜色管理区分不同性质的物料,如绿色区代表合格区,黄色区代表待检暂存品区,红色区代表退货品区等。4 物料入库管理规定41 暂收作业411 供应商送货人员在送交物料时,应将随货同行清单交由本公司仓库保管员,由保管员指挥,将送交的物料通知卸货人搬卸在待检区域,清点品名及数量,核对无误后,开出一式四联的入库单。412 将入库报告单第四联(收据联)交给供应商送货人员暂存作对账的凭据,第二、三联(记账联、仓库联)交质检部作进料检验凭据。42 验收检查421 物料入库前的验
5、收检查,由质检部相关质检员凭收料报告单,依据原材料、外购(协)件检验规范实施检验;422 进料检验结果有四种情况,即合格(接收)、不合格(拒收),选别(挑选)、423 特采(让步接收);424 判定合格时,入厂质检员将合格品总数填入收料报告单第二联(记帐联)及第三联(仓库联)的“实收”栏内并签字,第二联由质检部留存,第三联转交仓库保管人员,以利办理入库手续;425 判定不合格时,须于收料报告单第二、三联上“质检记录”栏内注明并签字,同时填写不合格通知单表一式两联,经质检部部长审核后,留存收料报告单第二联及不合格通知单第二联,将收料报告单第三联转交仓库保管员,将不合格通知单转交供应部采购人员,以
6、利办理退货手续;426 判定不合格而暂收的物料应予以办理退货,若因实际需要,需对暂收物料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特采使用时,依QJ/J01-2009原材料、外购(协)件检验规范及QP-08-0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相关“特采”流程办理“特采”。43 暂收退货431 供应部采购人员接获不合格通知单后,应立即联络供应商办理退货手续;432 仓库保管员核对退货物料与收料报告单记录是否一致,并与供应商提货人员核对清点物料品名、数量一致时,进行物料交接,并收回收料报告单第四联,粘贴在第一联(存根联)后面,备查;433 仓库保管员依公司物料出厂管理相关规定,协助供应商办理退货物料出厂手续。44 入库作业经质检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仓库 管理 规定 培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