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doc
《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辽 宁 大 学研 究 生 考 查 课 作 业姓 名院(中心、所)经济学院学生类别博业学位硕士( )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学 号年 级2012级专 业金融硕士考试科目中国金融改革与实践考试时间2013年7月考试分数教师签字-目 录摘要(关键词)1绪论1第1章 并购双方简介1 1.1 并购方中国吉
2、利1 1.2 被并购方瑞典沃尔沃1第2章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2 2.1 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2 2.2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2 2.3 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2第3章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2 3.1 战略性出售:发展福特品牌2 3.2 经济压力:沃尔沃成为烫手的山芋3 3.3 继续持有风险更高3 3.4 沃尔沃历史使命已完成3第4章 福特选择吉利的原因3 4.1 宏观原因3 4.2 微观原因4第5章 并购阻碍6 5.1 文化鸿沟6 5.2 管理上的差异6 5.3 经济压力6 5.4 工会和法律的阻挠6第6章 总结和建议6 6.1总结6 6.2建议7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吉利成功并购沃尔
3、沃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跨国企业并购实现规模扩大、企业结构优化、经济配置逐步完善。本文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福特选择吉利的原因以及收购的具体细节对案例进行探究。关键词:并购;吉利;沃尔沃绪论自改革开放至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行业无论是在产量销量,产品结构还是在行业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行业整体实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跨国运作管理等方面,中国汽车企业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突破这一瓶颈,中国许多企业选择走并购这一道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大致起步于2003年,当时在新一轮全球产品格局变动和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升级的推动下
4、,中国汽车企业经历了一段海外并购的活跃期,出现了几宗交易金额较大且影响较深的并购事件,其中包括2004年上汽集团耗资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9%股份,以及2005年南汽集团出资5300万英镑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子公司。虽然经历了一段并购的活跃期,回顾那些已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目前尚无可称之为完全成功的案例。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这是自2005年南汽并购罗孚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对此,本文将对在并购原因、选择原因和并购细节等方面对此案例进行详细剖析,以及对中国汽车行业提出
5、建设性意见。第1章 并购双方简介1.1 并购方中国吉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成立于1997年,自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2.4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2011年全年累计销售达到43.2万辆,同比增长4%,当年实现销售总收入209.6亿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3%,从而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行业十强的地位。1.2 被并购方瑞典沃尔沃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世界2
6、0大汽车公司之一。截止2009年6月底,共拥有21000名员工,在全世界拥有近2500家销售网点。自1927年4月14日第一辆沃尔沃汽车“雅各布ov4”出厂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享誉全球八十余载,其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是汽车安全的代名词。自始至终,品质、安全和环保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三大核心价值,其中安全是沃尔沃强调最多的,也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第2章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2.1 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吉利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且成效显著。渴望技术。在3
7、月10日北京召开的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上,吉利总裁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一语道破吉利垂涎沃尔沃技术的天机。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提升品牌。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成本和价格一方面为吉利带来丰厚利润,另一方面又使吉利的品牌无法更上一层楼,没有可以打出去的牌子的却是个棘手的问题。依目前的形势看,吉利虽有三大品牌,但尚缺乏一锤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这个空缺沃尔沃正好可以补上,有了沃尔沃,吉
8、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2.2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2.3 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英特尔公司的拯救者格鲁夫曾经有句著名格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诸多方面,李书福就有点像这所谓的“偏执狂”。收购沃尔沃难度不言而喻,但对敢赌敢拼敢挑战的李书福来说,这是值得冒险的。坚持李书福个人魅力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是吉利收购成功的支柱。对汽车梦的无比坚持,使其在数次遭到福特拒绝时并未放弃
9、。尤其是面对沃尔沃工会的刁难时,“I Love You”的回答和承诺不转移工厂,打动了可谓剽悍的沃尔沃工会。决心为确保收购成功,李书福曾表态,除了主业汽车和培养研发团队的学校外,其他产业全都可以清理掉。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使吉利最终成功收购了沃尔沃。第3章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3.1 战略性出售:发展福特品牌为应对2006年福特创下有史以来最严重亏损(约127亿美元),福特决定缩减规模,主要发展福特品牌,并提出口号“一个福特,一个团队”。2007年,福特以8.5亿美元的价格将阿斯顿马丁出售给英国的一个投资集团。2008年,福特以23亿美元的价格将捷豹、路虎打包出售给印度的塔塔集团,同年,福
10、特将其持有的20%的马自达股份出售,持股降低至13.4%。可见出售沃尔沃是迟早的事。3.2 经济压力:沃尔沃成为烫手的山芋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使沃尔沃亏损加剧。同时,福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福特自己身处险境还拿着沃尔沃这个烫手的山芋,当然急于丢给别人。综合以上两点可知:福特出售手下企业是必然的而被出售的企业是沃尔沃主要因为它的亏损。3.3 继续持有风险更高国际上,金融风暴尚未走远,主要汽车市场近年来都呈萎缩态势,未来即使企稳可期,但是回升乏力,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福特确实没必要增加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并购 重组 案例 吉利 沃尔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