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的诗词名篇《代悲白头翁》赏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刘希夷的诗词名篇《代悲白头翁》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希夷的诗词名篇《代悲白头翁》赏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刘希夷的诗词名篇代悲白头翁赏析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赏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千古名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
2、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既富有诗意的美感,又具有哲理,历来广为传诵。据载,刘希夷作白头翁,当吟咏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句时,后悔起来,道:“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头同所归何异也。”于是,又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不免慨叹道:“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这两句,诗人最后没有删减掉,谁知一语成谶,不久就为人所杀,有人传是被宋之问所杀害的。 又有一说,刘希夷写成代悲白头吟后,拿去请人指点,宋之问读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不禁连声称好,想占为已有。刘希夷认为此二句是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便索然无味,没有答应。宋之问心中暗想,此诗一旦面世
3、,便是千古绝唱,一定要把它据为己有。于是命人将刘希夷害死,当时刘希夷还不满三十岁。总之,不管此说真实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刘希夷一生是遭受压抑与不幸的,活在这种消极思想下,命岂能久矣? 作为前首半诗的结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与“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音韵流转,有一种复沓回环之美,更在于强调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不得不听天由命的感慨。花儿有枯萎凋谢的时候,但春谢了明年依旧会开,每一年的花儿都是相似的。只不过,每一年来赏花的人是不同,每一年世上所留存的人亦是不同的。诗人通过“花相似”、“人不同”的强烈对比,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
4、生青春不再的规律,耐人寻味。诗的前半部分写花特指“桃李花”,写人特指“洛阳女儿”,而至此,“人”和“花”便包括了自然界所有的花卉、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因此,这两句感慨是十分伤感的,怪不得刘希夷有“向谶矣”的担忧了。扩展阅读:刘希夷的简介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诗词 名篇 白头翁 赏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