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xxxx-日期xxxx(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精品文档】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一 一、汉语基本知识 1.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2.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3.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2)描写 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
2、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4)议论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4.语言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二 阅读篇目: 议论文 1.*季氏将伐颗臾 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秋水(节选) 庄子 4.*谏逐客书 李斯 5.陈情表 李密 6.答李翊书 韩愈 7.*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8.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9.论毅力 梁启超 10.*灯下漫笔 鲁迅 11.论气节 朱自清 12.论
3、快乐 钱钟书 13.心灵的灰烬 傅雷 14.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15.论学问 培根 记叙文 16.*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7.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18.*李将军列传(书选) 史记 19.*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20.*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21.报刘一丈书 宗臣 22.马伶传 侯方域 23.往事(之十四) 冰心 24.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25.故都的秋 郁达夫 26.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 27.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28.箱子岩 沈从文 诗词典赋29.*氓 诗经 30.国殇 屈原 31.*陌上桑 汉乐府 32.*短歌行(其一) 曹操 33.*饮酒(其五) 陶渊明 34.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35
4、.山居秋暝 王维36.*行路难李白 37.*蜀相 杜甫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9.杜陵叟 白居易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41.(泊秦淮) 杜牧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43.炉中煤 郭沫若 44.再别康桥 徐志摩45.*北方 艾青 46.门槛 屠格涅夫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49.*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 苏轼 50.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5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53.长亭送别 王实甫 54.*前赤壁赋 苏轼 小说55.*宝玉挨打 曹雪芹56.
5、*风波 鲁迅57.*断魂枪 老舍58.*米龙老爹 莫泊桑59.苦恼 契河夫60.*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三 36.行路难(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作者李白,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划分本诗层次。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从茫然、激愤到希望、自信的感情的,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说明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内涵。重点句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词语: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多歧路,今安在? (3)直挂云帆济沧海。 背诵全诗。 37.*蜀相 这是一首着名的七言
6、律诗。作者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理解、分析本诗各联的内容。 了解本诗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体味诗中所寄寓的感慨。 说明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特点。掌握本诗颔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重点句子:(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重点词语: (1)锦官城外柏森森。 (2)三顾频烦天下计。 (3)两朝开济老臣心。 背诵全诗。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边塞诗。作者岑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掌握本诗写景笔调夸张、比喻新颖、联想奇妙的特点。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重点句子:(1)忽如
7、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词语:(1)瀚海阑千百丈冰。 (2)中军置酒饮归客。 (3)风掣红旗冻不翻。 背诵全诗。 39.杜陵叟 这是一首叙事诗,新题乐府诗。作者白居易,中唐着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划分全诗的层次,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中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掌握全诗语言浅显通俗的特点。 重点句子:(1)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2)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重点词语: (1)麦苗不秀多黄死。 (2)长吏明知不申破。 (3)急敛暴征
8、求考课。 (4)京畿尽放今年税。 (5)手持尺牒榜乡村。 (6)虚受吾君蠲免恩。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作者李商隐,晚唐着名诗人。 分析本诗的抒情层次。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理解颈联推己及人的表达作用。重点句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背诵全诗。 41.(泊秦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晚唐着名诗人,在诗坛上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体味本诗的深刻主题。理解本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语言凝练、清丽的特点。 重点词语: (1)商女不知亡国恨。 (2)隔江犹唱后庭花。 背诵全诗。42.*
9、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划分全诗的层次,归纳全诗的主题思想。理解本诗以月夜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分析本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重点句子: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3)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重点词语: (1)朱门沉沉按歌舞。 (2)沙头空照征人骨。 (3)中原干戈古亦闻。 (4)遗民忍死望恢复。 背诵全诗。 43.炉中煤 作者郭沫若,现代着名学者、诗人。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理解本诗所抒发的爱国激情和献身精神。 分析说明诗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理解本诗用反复咏叹手
10、法表情达意的特点。44.*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着名诗人。本诗选自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 掌握本诗诗人故地重游所抒发的复杂情感。理解本诗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理解本诗所体现出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5.*北方 作者艾青,现代着名诗人。本诗选自艾青诗集北方。理解本诗在写作上注重用形象展示作者思想感情的特点。 分析本诗的结构:前三节用一系列具体形象表现北方的悲哀,以此展现出北方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蒙受的灾难;末一节抒情述理,着重表达诗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必胜的信念。 46.门槛 作者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篇选自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 理解这是一篇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分
11、别说明一座大楼、门槛、一位姑娘等的象征意义。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煌。理解本词是一首抒写亡国伤痛哀怨的词。理解、分析词中触景生情、对比和比喻等表现手法。重点句子:(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词语:(1)春花秋月何时了。(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背诵全词。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四 10.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
12、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11.论气节 作者朱自清,现代着名的散文家、学者。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方法。 掌握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 12.*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着名学者、作家。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13.心灵的灰烬 作者傅雷,
13、现代着名翻译家。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理解心灵的灰烬的含义。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太阳、雨水、古战场等比喻对强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选择与安排 作者朱光潜,现当代着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15.论学问 作者培根,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一是治学的目的,一是治学的方法。 理解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作用。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的特点。 16.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着作,相传
14、为左丘明所着。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至不义不昵,厚将崩.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君将若之何? (6)公赐之食,食舍肉。 (7)其是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 (2)都城过百雉。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无庸,将自及。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公伐诸鄢。 (7)请以遗之。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爱其母,
15、施及庄公。 17.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了解孟尝君是着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 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4)窃以为君市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孟尝君怪之。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5)驱而之薛。 (6)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
16、见之。 18.*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1)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
17、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 (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9)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
18、)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1)为虏所生得。 (12)急诣部,如书。 (1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4)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19.*张中丞传后叙 理解后叙的含义。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叙事和议论并重、文章前半部分议论与后半部分记叙的有机结合。 掌握本文前半部分为许远辩诬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补叙南霁云事迹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几段文字:(1)自守一城,扞天下至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公有言,云敢不死.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4)抽矢射佛寺浮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复习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