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教学
2、过程【引言】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这是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就是通过这个实验,提出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视频中还介绍了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有着非常广阔的相对空间,电子就是在这非常“广阔”的空间里作高速的绕核运动。那么电子的绕核运动还有着哪些特征?这些运动的电子在核外又是怎样排布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讲述】同学们请看,屏幕上展示的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我们共同看一下。 (1)质量很小(9.10910-31kg)。(2)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过渡】根据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请同学们
3、充分发挥想象力,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设想猜测】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学生活动】略。【质疑一】电子的绕核运动有没有固定的轨迹?【质疑二】电子的绕核运动没有固定的轨迹,是不是说电子绕核运动就没有规律?【讲述并投影】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这个极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而出现在离核远处,时而出现在离核近处,我们不能同时测定出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但是能从理论上统计出它在原子核外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这就是我们将要在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教材中加以学习的电子云。【过渡】同学们太伟大了!我们研究分析原子结构中电子的运动情况,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而科学家们却用去
4、了一个多世纪!让我们踏着科学的足迹,重温这段曲折、坎坷、震撼世人的科学探索过程!【投影】历史回眸1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但是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伟大的学说没有为人们所重视,被忽视了20多个世纪这是科学界的一大憾事!2直到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通过对当时化学实验的现象分析,创立了近代原子学说,第一次将原子学说从推测转变为科学概念。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道尔顿说得那样,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3然而科学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人类对真理的无限追求,迫使原子结构的真相不断地显露出
5、来。在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近百年后,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居然从氢原子中跑出了一个比它质量小1700倍的带负电的粒子来,这说明原子内部还有结构。电子的发现,使得汤姆生于1897年提出了“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电子的发现,给当时的科学界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一大堆新问题摆在了科学家们的面前。【投影】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电子到底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 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 正电荷又是如何分布的? 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根据科学实践和当时的实验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41901年法国物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 核外电子 排布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