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修订说明.ppt
《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修订说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修订说明.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修订说明,高 俊 昌 13910381683 ,我们这样走过来,2015年11月初启动前期研究,2016年3月下旬启动编写,其间送审的时间、册数不确定性和计划的变化 课标在变动之中,对课标的解读 以立德树人引领,要落实除课标之外的诸多内容要求 还要落实情境化教学、符合多方面的国家规范并接受审查、试教并征求意见,前 言,我们的团队,核心编写人员:来自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的专家;本室专职教材编写人员;教研员和一线老师;专业的地图编绘、美工设计专家 参加工作的还有来自10个省的省教研员及部分地市教研员、老师 还得到各方面单位和人员(尤其是广大
2、教研员和教师)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方法,全套教材统一计划、体例结构 各册教材相对独立开展工作 全套教材和分册教材都采用双主编制,即由专家和本室人员共同担任主编 同册教参和教辅的教研员和老师团队相对固定,既参与前期研究、教材试教、审读教材,又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从事教参中教学建议等部分和教辅的编写,我们提供的产品系列,我室提供的产品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同步解析与测评、思维练习册 我社教学资源室、电子音像社、数字公司等都分别提供一些配套产品 合作出版地图册、填充图册等 远期还打算为老师和学生分别再开发一些帮助教和学的产品 每类产品包括必修和限定性选修共5册,按使用先后逐次供应,一、教材编写的
3、指导思想,(一)强化育人功能 (二)突出地理素养培养 (三)把控教学性 (四)彰显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五)以创新引领,考虑继承,(一)强化育人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地理内容的特点,重点: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国情和国家主权意识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突出地理素养培养,除地理核心素养外,还要关注作为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基本的地理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具体方法是: 初步构建地理素养培养体系 逐点对应落实 两条线延展,(三)彰显地理学的实用价值,无论从育人还是从地理教育本身,都应说明地理有用。教材关注的主要方面: 结合情境的问题引入 用典型案例说明
4、“理”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四)把控教学性,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主要资源,便教利学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主要实施途径是: 设计学习情境 控制难度和容量 处理好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的关系 给教与学以足够的引导,(五)以创新引领,考虑继承,教材编写既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又要相对稳定,让教学顺利进行。为此我们: 创新:内容结构、内容呈现方式、体例设计、编写方式等,其中的编写方式创新是将学习内容、学习引导、学习成果检验有机结合 继承:版面设计风格、基本体例、语言表述风格、图像设计风格等。,二、教材修订的主要方面,(一)依据课标,重新编写教材 (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三)降低难度,方便教学 (四)把握政治
5、方向,增加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内容 (五)调整体例结构,(一)依据课标,重新编写教材,1.重新构建教材知识结构 2.全面落实“内容要求” 3.适当扩展部分内容 4.注意内容纵向分工和衔接,1.重新构建教材知识结构,尽管教育部对这次教材定性为修订,但我们按全套新编处理。主要理由是: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分别有一个新设的模块 另3个延用上轮课标的模块,具体内容要求变化很大 许多认识和表述变了,资料要更新 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也变了 修修补补容易出现问题,1.重新构建教材知识结构,每个模块对“内容要求”重新整合,构建既符合地理学科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知识结构。,案例:选择性必修3的知识结构,2.全面落实“内
6、容要求”,对于课标中的每一条“内容要求”,绝大多数教材都有专门章节落实,个别“内容要求”在教材中以节下标题的形式落实 每册教材的介绍、教师用书等,都会说明每一条“内容要求”具体落实在教材中的部分,3.适当扩展部分内容,案例1:必修第一册“地貌”一章,单列节讲述“地貌的观察” 案例2:选择性必修2“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一章除落实生态脆弱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外,增加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案例3:选择性必修3增加了“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等节,考虑课标的全方位要求、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和便于学生构建认知结构,教材适当扩展
7、部分内容,4.注意内容纵向分工和衔接,人教社出版初中、高中全套教材,且有些内容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兼有,教材需要注意纵向联系,与初中的衔接:初中出现过的概念等高中直接用;在初中基础上深化,如时间差异(初中)和时区、区时(高中) 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分工和递进,如洋流在必修出概念且侧重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选择性必修侧重讲规律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类似的内容还有大气运动、水循环、植被与自然带、区位选择与产业转移、环境问题等,教材编写时都做了明确的分工和衔接处理,4.注意内容纵向分工和衔接,有些内容,课程标准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都有要求,只是侧重点不同。由于课程性质和受众的差异,按课标制订专家和教材审查专家
8、的意见,这些内容可以适当重复。例如,课标必修地理2要求“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选择性必修3要求“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教材在两册相应部分都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洋权益的相关内容,然后各有侧重,(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1.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 3.区域认知 4.地理实践力,必修:立足于水平一至二,少数延伸至更高水平级 选择性必修:以水平一至二为基础,着眼点在水平三和水平四,1.人地协调观,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 是一种价值观,与作为知识的人地关系不同 其形成和深化,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过程 教材避免说教,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和引导,使学
9、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感悟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按水平要求和知识基础有不同设计,1.人地协调观,必修设计: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更多地通过生动现象(案例),使学生从表象认知出发,通过辨识、理解,逐渐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案例一:纽芬兰渔场渔业的形成和衰落 案例二:精品公园“精”在何处 案例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中安排的系列活动、案例 案例四:“环境与发展”中安排的系列活动、案例,1.人地协调观,选择性必修设计:在必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影响机制分析、比较分析、综合分析和评价等过程,深化人地协调的观念 案例一:西北地区冷季型草坪(区域、利害比较,评价) 案例二: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条件优
10、越、资源丰富的区域可能发展较好或未得到充分发展;条件恶劣、资源短缺的区域也可能发展很好“资源诅咒” 案例三:临界值(阈值)从宽泛认知至可测控层面,2.综合思维,形成和提高有赖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的训练,并逐渐形成地理综合思维的敏感度和逻辑性 课文表述关注地理的逻辑关系 设计“活动”重点培养;“问题研究”则把综合思维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结合 必修侧重于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分析和时空变化 选择性必修侧重于系统性、综合性的地域性分析,案例一: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大窝凼 案例二:芬兰人口分布与气温、降水、地形及首都的关系 案例三:崇明岛的未来从时空综合、人地关系,系统分析,预测未来 案例四:景德镇与“
11、世界瓷都”从兴、衰、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讨论其未来发展之路的选择 案例五:我国的土壤侵蚀宏观(全国)入手,具体分析特定区域问题,进而分析成因和影响,最后给出解决建议,2.综合思维,3.区域认知,教材落实此核心素养,因课程内容的的性质 ,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必修和选择性必修1,重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的讲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在基本知识讲述过程中注意区域差异:自然地理内容注意介绍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人文地理内容注意介绍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特点差异,尤其侧重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分析 结合具体区域案例,3.区域认知,第二类: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是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
12、主要内容 按区域认知水平3和水平4设计 通过设置复杂地理现象的区域表现,或者现实区域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对区域应对决策(措施)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 编写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区域案例,讲述基本原理和分析区域问题的基本方法迁移至另一区域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新的区域同类问题,4.地理实践力,以前较少,现在有课标支撑,设计较多 此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学生亲身参与,最好走出课堂、校园 教材结合相关内容,设计“活动”和“问题研究”以实现 每项实践活动,教材给出较为详细的程序或步骤 必修教材主要设计单要素或单现象的观察、调查等活动。第一册设计了天文现象观察、家乡地貌观察、校园树木调查、家乡土壤调查、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教材 人教版 修订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