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笔记!.doc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笔记!.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细胞外液容量不足(低容量血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 (1)肾外丢失 呕吐、腹泻,烧伤等 (2)经肾丢失 1)急性肾衰多尿期 2)某些慢性肾脏疾患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4)长期使用利尿药2. 低容量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心输出量下降血压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心输出量恢复治疗 等张盐水0.9%NaCl 半张盐水0.45%NaCl(二)细胞外液容量过多 水肿 病因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病综合症, 肾功能衰竭,饥饿或营养不良等2 水肿发生的机制 (1)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广泛的肾小球病变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2)近曲小管重
2、吸收增强 ANP(房钠肽) 减少 ANP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 3)远曲小管重吸收增强 醛固酮增多 ADH增多(2)血管内外液体分布异常 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1)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加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4)淋巴回流受阻3 治疗: 限制钠水摄入 选用适当的利尿药(一)低钠血症130 mmol/L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水潴留或钠丢失 (1)水过量稀释性低钠血症或水中毒 饮水过多或ADH分泌过多 (2)钠丢失消耗性低钠血症 1) 肾性失钠 主要见于长期使用利尿剂且低盐饮食者 2)肾外失钠 呕吐腹泻等 2 对机体的影响 轻度: 味觉减退,肌肉痉挛,头疼,恶心等 重度: (1
3、50mmol/L 1 原因和机制 (1)水的丢失超过钠的丢失 1)肾外丢失 发热,过度通气,大量出汗, 严重呕吐和腹泻等 2)经肾丢失 ADH产生减少或作用减弱, 渗透性利尿,糖尿病,甘露醇。 (2)钠的摄入超过水的摄入 误服食盐等 2. 对机体的影响 渴感,皮肤潮红,口舌干燥等脑细胞脱水疲乏,嗜睡,昏迷,3.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单纯水丢失 补水 血容量减少 先给等渗液补充血容 量,再给低渗液纠正 高渗状态 血容量增加 利尿剂和5%葡萄糖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5.5mmol/L1.原因和发病机制 (1)摄入过多 肾功不全而进钾过多 (2)排出减少 1)急性肾衰少尿期 2)肾上腺皮
4、质功能不全 3)保钾利尿剂(3)细胞内钾逸出 1)大量溶血,组织坏死 2)酸中毒 3)胰岛素缺乏 4)高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2.对机体的影响 (1) 心脏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室颤 心跳骤停 (2)骨骼肌 轻度高钾:肌肉震颤,感觉异常 重度高钾:软弱无力,麻痹 3 .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对抗钾的毒性 10%葡萄糖酸钙 4488mmol/L NaHCO3 (2)促进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 500ml10%葡萄糖+10单位胰岛素 (3)排出过多的钾 透析一、酸碱物质的来源(一)两种酸及其来源 1.挥发酸 碳酸 CO2+H2OH2CO3 2.固定酸 其他酸 硫酸,磷酸, 乳酸,丙酮酸(二)碱的来源 体
5、内代谢可产生, 蔬菜,水果(一) 血液的缓冲作用 弱酸及其相对应的碱组成 H2CO3HCO3-+H+ HHbHb-+H+ HPrPr-+H+ (二)肺的调节作用 调控CO2排出 PaCO2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兴奋 肺的通气量 CO2排出 (三)肾的调节作用 1.近端肾小管 泌氢保碱 H+Na+交换 H+ATP酶 2.远端肾小管 H+ATP酶 3. 泌NH4+(四)组织细胞的调节 H+K+交换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一、PH值 7.357.457.45 碱中毒46mmHg 呼酸 16mmol/L,代酸一、代酸:指原发性HCO3-减少而导致PH下降(一)原因 1 .
6、HCO3-直接丢失 经胃肠道: 腹泻,肠瘘或肠道引流 经肾:大量使用碳酸酐酶(CA)抑制剂,型肾小管酸中毒2. H+增加, HCO3-缓冲丢失 (1) H+产生增多 乳酸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 (2) H+排泄障碍 肾功能衰竭 型肾小管酸中毒 (3)外源性酸摄入过多 水杨酸中毒 含氯的成酸性药物3. HCO3-被稀释 输入大量液体4.高血钾 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氢离子转移到细胞外。(二)分类 根据AG值 1 . AG增高型 指除了含氯以外任何固定酸的血 浆浓度增大的代谢性酸中毒。 2 . AG正常型 指HCO3-直接经胃或肾丢失,Cl-代偿性增高。 AG=Na+-(HCO3-+Cl-)(三)机体的
7、代偿 1.血液的缓冲 HCO3-+ H+=H2CO3 2.H+进入细胞内缓冲 K+转移到细胞外 3.肺的代偿调节作用 通气量增加 4.肾的代偿调节作用 AB,SB ,BB ,BE负值增大,PH (四)对机体的影响 1 .心血管系统 (1)心肌收缩力减弱 与钙离子有关 (2)室性心律失常 血钾升高导致 (3)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2.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原因和机制: (1)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使抑制性 脑内神经递质-氨基丁酸生成增多 (2)氧化磷酸化受影响,ATP合成减少(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给碱,碳酸氢钠,分次补,量易小不 易大 轻度酸中
8、毒,可以不补二、呼酸: 指原发性PaCO2升高而导致PH下降 (一)原因 主要为外呼吸通气障碍导致 1. 呼吸中枢抑制 2. 呼吸肌麻痹 3. 呼吸道阻塞 4. 胸廓病变 5. 肺部疾患 (二) 分类 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急性气道阻塞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呼吸骤停 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OPD等(三) 机体的代偿调节 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细胞内缓冲 普通细胞蛋白质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肾排氢增加 (四) 对机体的影响 1. CO2对血管的作用 扩张脑血管引起头痛 2. 对CNS系统的影响 CO2麻醉 头痛,焦虑,精神错乱,嗜睡,昏迷等 (五)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针对
9、病因学治疗 去除呼吸道梗阻及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2.发病学的治疗 要逐步改善通气功能,避免通气过度。 三、代碱: 指原发性HCO3-增多而导致PH升高 (一) 原因 1. H+丢失 (1) 经胃丢失 呕吐 (2) 经肾丢失 利尿药及醛固酮增加 2. HCO3-过量负荷 3. H+转移到细胞内 低钾血症 (二) 分类 1. 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见于呕吐及使用利尿剂导致的碱中毒(伴有氯离子丢失) 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见于醛固酮增多及低钾血症 (三) 机体的代偿调节 1.体液的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2.肺的代偿调节 主要的代偿手段 呼吸中枢抑制,通气量减少 3.肾的代偿调节 减少氢离子分泌 AB,
10、SB ,BB ,BE正值增大,PH (四) 对机体的影响 1.CNS功能改变 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等CNS兴奋症状 2.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血红蛋白和氧气的亲和力增强 3.血浆游离钙降低 肌肉抽动,手足搐搦,惊厥等 4.低钾血症 (五)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给等张或半张盐水 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给抗醛固酮药物或补钾二、呼酸 指原发性PaCO2降低而导致PH升高 (一) 原因 通气过度 1. 低氧血症 2.肺疾患 3.呼吸中枢受到直接刺激 4.人工使用呼吸机不当 (二) 分类 1.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高热,低氧血症,呼吸机使用不当等 2.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慢性颅脑疾病,慢性
11、肝肺疾病等 (三) 机体的代偿调节 1.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氢离子移到细胞外 2.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肾代偿性泌氢减少 (四) 对机体的影响 眩晕,四肢及口周围感觉异常,意识 障碍及抽搐等。注意脑血流减少对大脑的影响。(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治疗原发病及去除引起过度通气的原因。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可吸入含5%CO2 的混合气体。缺氧: 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氧分压(PO2):指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动脉血氧分压(PaO2):13.3KPa(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PvO2):5.33KPa (40mmHg)氧
12、容量(CO2max):指100ml血液中Hb为氧气充分饱合时的最大带氧量等于1.34(ml/g)Hb(g/dl)20ml/dl本指标主要取决于Hb的质和量氧含量(CO2)指100ml血液实际的带氧量包括Hb实际结合的氧和极小量溶解于血浆中的氧(约0.3ml/dl)本指标主要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CaO2): 19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2):14ml/dl CaO2CvO25ml/dl氧饱合度(SO2)指Hb的氧饱合度 本指标主要取决于氧分压 此外:当2,3DPG酸中毒, CO2 ,血温均可降低SO2动脉血氧饱合度(SaO2):95%静脉血氧饱合度(SvO2):70%P50:
13、指血红蛋白氧饱合度为50时的氧分压,正常值为3.473.6kPa(26-27mmhg) 反映Hb和O2的亲合力。P50升高,亲合力降底一、低张性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CaO2减少 (一)原因1. 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2. 外呼吸功能障碍3.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二)血氧变化特点PaO2 CaO2 SaO2 CaO2 CvO2 CO2max正常注意:PaO2 60mmHg 时, SaO2 和 CaO2才会明显降低有发绀现象发绀:指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皮肤与粘膜出现青紫色,称为发绀。通常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 度约为2.6g/dl。二、血液性缺氧 :指由于血红蛋白数
14、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一)原因 1. 贫血 2. CO中毒 3. 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肠源性紫绀 4. 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合力异常增强肠源性紫绀 指患者在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入血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二)血氧变化特点 PaO2正常 SaO2正常 CO2max 或正常 CaO2 或正常 CaO2 CvO2 无发绀现象CO中毒:皮肤粘膜樱桃红色贫血:面色苍白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肤粘膜咖啡色或青石板色三、循环性缺氧: 指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分为缺血性缺氧和淤血性缺氧。(
15、一)原因1. 全身性循环性缺氧休克和心衰2. 局部性循环性缺氧 栓塞,血管病变(二)血氧变化特点 PaO2 正常 CO2max 正常 CaO2正常 SaO2正常 CaO2CvO2 有发绀现象四、组织性缺氧:指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一)原因 1. 组织中毒:氰化物、硫化物 2. 细胞损伤:放射线、细菌毒素 3.呼吸酶合成障碍:维生素缺乏(二)血氧变化特点 PaO2 正常 CaO2正常 CO2max正常 SaO2正常 CaO2 CVO2无发绀第二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低张性缺氧为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一、呼吸系统 (一)代偿性反应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上)肺通气量增加(对急性缺
16、氧最重要)高原缺氧反应 开始: 通气量增加65% 数日后:增加57倍 久居后:增加15%(二)呼吸功能障碍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血性泡沫痰,皮肤粘膜发绀等。机制不明确 可能: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或通透性增加。二、循环系统变化(一)代偿性反应 1.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性增强 静脉回流量增加 2.血流分布改变 心脑血管血流增加 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血流减少循环系统代偿性反应3. 肺血管收缩意义:在于维持肺泡的通气血流比值机制:交感神经的作用体液因素的作用缩血管物质:血栓素A2,内皮素(ET)扩血管物质:前列环素,NO缺氧对血管平滑肌直接作用4.毛细血管增生(二)循环功能障碍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