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根尖肉芽肿 根尖囊肿 根尖脓肿 大小 1cm 12cm 可以较大 不一定 形状 圆形 圆形 不规则 边缘 清晰 清晰有硬化边缘 模糊或者较清晰 包膜 无 可有 无 其他 周围骨质正常 偶有牙根吸收 周围骨质模糊或者硬化根尖脓肿影像学表现:早期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随病变发展可见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被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 (慢性根尖脓肿)影像学表现:在根尖区出现一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周围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根尖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一般在病源牙的根尖、根侧方
2、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一般较小,直径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根尖囊肿影像学表现:以病原牙根尖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由于囊肿发展缓慢,在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的线条影。骨质变薄,牙可被推压移位,牙根偶有吸收2颌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多早期即有偏侧痛、麻。(骨质破坏)膨胀性骨破坏,除骨纤外,边缘多清晰锐利。;进行性、侵蚀性骨破坏,无明显膨胀,边缘不清,不规则。(骨皮质改变)膨胀变薄连续,部分可因压迫萎缩、中断。少数如成釉细胞瘤可侵蚀骨
3、皮质。;多数较早期即有皮质破坏中断。(骨膜反应)一般无,如伴感染或骨折 可见轻微骨膜反应。;除骨髓瘤、颌骨中央性癌外可有多种形式的骨膜反应,可见骨膜三角(生长速度与分房)生长慢,可见多房改变 ;生长快,无分房改变(牙齿变化)病区牙被推挤、移位扭转松动甚至脱落,牙根可有吸收;病区牙无移位而牙周骨组织破坏消失,牙浮立于软组织肿块中或脱落,一般牙根无吸收(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可见软组织被推挤、移位突出 ;常侵入周围软组织中形成肿块,边缘多模糊不清,其内可见肿瘤骨影 3骨肉瘤影像学表现:1、 骨质结构的变化: 骨松质变化:成骨型:病变区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形态不均匀性,呈片絮状,髓腔低密度
4、影消失。溶骨型:斑片状、虫蚀状或范围较大的溶冰状 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其内可残存骨小梁。混合型:两者兼有之,多以溶骨破坏为主,融冰状,间有残存骨,可有病理骨折。骨皮质改变:早期肿瘤沿哈氏管向外侵犯,致密质骨内有不规则弯曲的隧道样缺损,进而肿瘤向骨皮质内外侧发展,使骨皮质凹凸不平,最后全部破坏中断、消失,伴有病理骨折。2、瘤骨形成:在髓腔内可表现为斑片状或大块状高密度,如象牙质样。如肿瘤突破骨皮质向外发展则在其软组织肿块中显示斑片状或棉絮状高密度,部分呈日光放射状,乱发状、毛刷状等。3、骨膜反应: 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距骨膜越近,骨膜反应越明显。早期:骨膜反应形成的线状高密度影与皮质间都有一个透亮
5、间隙,随着肿瘤的发展,迅速破坏了新生的骨膜,即进入晚期改变。晚期:靠近肿瘤中间的新生骨膜破坏,而两端的骨膜残余呈现三角形,称之为袖口征或骨膜三角(codman三角)4、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肿瘤突破新生的骨膜侵入软组织中,形成软组织肿块。X线检查:仅表现软组织明显肿胀,呈弥漫性,而内部细节和范围不能显示清楚。CT检查:受侵软组织多呈实质肿块表现,可见不规则瘤骨和液化坏死灶表现,强化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增强,往往与周围肌肉分界不清,向后可侵及颈鞘,向上可侵及颅底。MR检查: 肿瘤实质部分在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像上呈混杂信号,病变瘤骨为低信号。5、转移性表现:肺内结节或棉絮状表现。4成釉细胞瘤
6、;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1)多房型 ,为最多见。(2)单房型 较多房型少见。(3)蜂窝型,较多房型少见。4)既不恶性征型,最少见 除以上四型外,尚有一些共同的 X 线特征:(1)颌骨膨胀,以向唇侧为主;(2)牙根呈锯齿 状吸收;(3)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硬骨板消失;(4)肿瘤边缘可 有部分增生硬化;5)肿瘤区牙可被推移位或脱落缺失;(6)瘤内罕见钙化(7)瘤内可含牙。5原发性骨内癌(颌骨中央性癌)影像学表现:1、溶冰状骨破坏,边缘不清。2 、无死骨,无新生骨;无骨质增生,无骨膜反应。3、病区牙浮立于软组织中,可脱落,无牙根吸收,无牙移位。4 、可有病理骨折。6
7、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影像学表现1、部位:以下颌第三磨牙区及附近多见,次之上颌及上颌窦区2、单囊多见,多囊者分房大小相近3、膨胀性骨破坏,沿颌骨长轴发展,膨胀以向舌侧为主,常穿破舌侧骨板4、病灶无钙化,含牙与否不影响诊断。5、累及牙根可见斜面状或截根状吸收。6、破坏边缘多清晰,但感染时间较长时可模糊。7、多发性伴皮肤基底细胞痣或癌者称为 “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或“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见:大脑镰、小脑幕、蝶鞍韧带钙化。脊柱、肋骨畸形如叉状肋。8术后复发率高,复发者可侵犯周围软组织7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1)骨折线;是贯穿密质骨与松骨质的透光线,呈线状或锯齿状,宽度不一,其
8、形态多为横 形,纵形,螺形或丫形等。 (2)异常致密线,骨折两断相重叠时可见,多见于嵌入性骨折。 (3) 骨小梁扭曲紊乱,可见松骨质,牙槽骨骨折。 (4)游离碎骨片;多见于粉碎性骨折。 (5) 压缩变形;如髁突骨折常表现有髁突变形,上颌骨颧骨骨折,可引起上颌窦变形及积液。 (6)骨缝分离;常见为骨缝裂开,如颧额缝等8骨折 X 线片观察要点1)骨折的部位数目;骨折线的具体部位,是单发或多发。要注意颌骨的特殊解剖形态,如 下颌骨的外形为 U 形结构,受外伤时可发生直接骨折或间接骨折。2)骨折的类型;分为完 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横形,斜形和纵形骨折;粉碎性,嵌入性和凹陷性骨折;以及青枝裂 隙骨折等。
9、3)骨折的移位;骨折端断移位见于完全性骨折。4)骨折线与牙的关系;应注 意观察牙是否在骨折线上;有无牙折或病变牙;混合牙列期应注意骨折线与牙胚的关系以及 骨折段上的牙是否存在等。5)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骨折线是密质骨和 松质骨断裂而显示不整齐,密度减低的条状阴影,呈直线状,锯齿状或不规则状,密质骨和 骨小梁终止于骨折线的边缘而失去连续性,新鲜骨折线边缘清晰而锐利。正常骨缝和营养管 有恒定的位置和走行方向,显示为均匀的线状低密度影,正常骨缝连接端无错位,衔接紧密。 9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骨质的改变(器质性改变)1).髁状突的改变:功能区:髁状突前斜面 关节结节后斜面a.髁突硬化:
10、髁状突皮质骨板不均匀增宽、增厚 。髁状突弥散性硬化骨髓腔内可见斑点状不均匀致密增高的影象。 b.髁突皮质骨模糊不清c.髁突的凹陷性缺损d. 髁突的广泛性破坏e. 髁突的囊样变(假囊肿)由于微小创伤形成微裂,压力使滑液顺裂隙进入,开始很就在皮质下逐渐增大皮质下囊肿 f. 髁状突骨赘(骨质增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好发部位:髁突前斜面 经咽侧位显示最清 g.髁突磨平变短:破坏、修复、 变短、开合为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早期表现 。2) .关节凹,关节结节关节凹,关节结节皮质硬化关节结节骨髓腔硬化关节凹浅平宽大10阻生牙影像学表现:检查目的是为了确定或了解:阻生牙的位置;(有无阻生牙,高或低位阻生)高位:牙
11、颈部以上;低位:牙颈部以下。骨内阻生或软组织内阻生,部分阻生或完全阻生。阻生牙的方向:近中还是远中、前倾或后倾、水平或垂直、颊舌向阻生。阻生牙牙体情况:有无病变(龋、根尖周病变)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是否紧密接触、邻牙有无龋或根尖周病变牙根数目及形态:单个或多个牙根、牙根的形态及根的分叉 阻生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观察牙周膜及骨硬板的连续性。11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X线表现:病变符合长管骨Osteomyelitis改变,早期骨破坏不明显,约10-14天后可见骨破坏。骨质变化分四期。1、弥散性骨破坏期 局部骨小梁模糊 点状骨破坏 斑片状骨破坏,骨膜增生。特点:骨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向周围发展与正
12、常骨分界不清,呈移行状态无骨增生,但有骨膜反应。2、病变开始局限期 有效治疗或减压成功,可见两种情况:病变边界渐清晰,无明显死骨 新骨形成痊愈;病变边界渐清晰,破坏范围大,死骨形成,伴或不伴病理骨折。如有死骨,密度较高。骨膜增生成骨明显。包壳渐形成。3、新骨显著形成期: 病灶局限,边缘清晰,周围骨小梁粗大、增多、致密,死骨完全分离,包壳骨形成,死骨亦可自行向牙槽嵴侧移位。此期以骨质修复新生为主。4、改建塑形期(痊愈期)病灶区已修复,骨小梁粗大致密甚至分不清皮质髓腔,不符合力学排列 ,可有畸形及颌紊乱。骨缺失时发育中心受影响 致小颌畸形。12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X-ray manifestat
13、ion片位首选:升支侧位与升支切线位。1、升支侧位 软组织肿胀升支部弥散性密度增高 骨膜增生一般有 88阻生可见升支有局限性低密度区(骨破坏),但一般无死骨 周围有骨质硬化现象。可见升支后缘及乙状切迹处有骨膜增生。 2、升支切线位 升支外侧(明显)骨膜增生,边缘光整,少见骨皮质有破坏,软组织肿胀 13舍格伦综合症 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可分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及 继发性舍格伦综合症,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口干及眼干者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口干和眼干 伴有结缔组织病者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症,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硬皮病和多发性肌炎等。男女之比 1:10。 影像
14、学表现;1 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迟缓,功能正常的腮腺,在正常的腺泡充盈状态下, 经酸刺激 5 分钟后,适量碘水造影剂应当能够完全排空。舍格伦综合症患者排空功能迟缓的 表现。2 涎腺未梢导管扩张;其典型所见为主导管无改变,腺内分支导管变细,稀少或不显 影。 未梢导管扩张分 4 期 (1) 点状期; 未梢导管呈弥漫, 散在的点状扩张, 直径小于 1mm.,(2) 球状期;在较重的病例,未梢导管扩张呈球状,直径 12mm; (3)腔状期;更严重的病例显 示为未梢导管球状扩张影像融合,呈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腔状; (4)破坏期;在病变晚期, 周围的导管及腺泡被破坏,不能显示,造影剂进入腺体分隔和包膜
15、下。 3 向心性萎缩, 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 说明腺体萎缩变小。 4 肿瘤样改变;这是由于局部腺小叶受侵,融合,形成包块;其中腺体已大部分被破坏,代 之以淋巴组织,形成一无包膜包绕的包块牙源性角化囊肿与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鉴别? 成釉细胞瘤,分房大小不等,相差悬殊,有的大小基本一致,各房间分隔锐利,略呈弧形, 骨皮质膨胀多向唇颊侧,可菲薄,邻牙牙根吸收,可呈锯齿状。 牙源性角化囊肿,不易鉴别,但可多发,颌骨膨胀多向舌侧,邻牙吸收较少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 X 线早期无症状慢性期可出现 变化不明显,可见骨密质1)弥散破坏期 不光滑,
16、有小片死骨形成。2)病变开始局限期 3) 新骨形成期 4)愈合期。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球上颌囊肿的鉴别 指发生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囊肿。X 线特点 ;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均 为活髓牙)之间有倒梨形囊状透射区,并可见两牙根被推分开。 正中囊肿 系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的囊肿。X 线特点上颌或下颌中线区有囊状低密度影,与 牙无关。龋病影像学表现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对于临面牙颈部的龋坏,需X线检查。常规用根尖片或合翼片。X: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牙颈部好发应与burnout征像相鉴别。2. 中龋:龋病已进展之牙本质浅层。X: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口小底大的倒凹
17、状的缺损。在洞底相应的有牙本质修复,故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于牙髓室相通。检查目的:了解龋坏的程度,是否伴有根尖周炎症X:见到较大的龋洞,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不能单从X线片确定龋坏的深度及是否穿髓,应结合临床。4. 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X:在金属填充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窄缝,边缘常不光滑。牙龈癌 平片:早期:表现为牙槽突破坏吸收 晚期:牙龈癌继续发展可使颌骨呈扇形破坏,边缘可整齐也可凹凸不平,对生长缓慢的病变其破坏的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表现。上颌窦癌一、X线 受累鼻窦窦腔扩大,窦腔密度增
18、高。窦壁骨质破坏,上颌窦壁骨质破坏,常见内侧壁。窦腔内肿瘤早期为窦壁周围高低不平肿块,后可充满窦腔。窦壁破坏后侵犯周围组织致密度增高。CT/MRI诊断上颌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CT等密度,密度不均匀。MRIT1WI 等信号, T2WI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窦壁骨质破坏为其诊断的重要征像,最常见为内壁破坏,窦壁膨胀扩大。肿块向周围侵犯,如向内侵入鼻腔,也可破坏前壁,外侧壁以及向上向下侵犯,如后外方脂肪影被肿瘤占据则表明癌肿侵入颞下窝和翼腭窝 骨折的特点:僵硬、小梁中断、边缘锐利,可不规则。骨缝与营养管:有边缘硬化、柔合,走向固定。上颌骨骨折 LeFort型:骨折线经梨状孔下缘-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医学 影像 名词解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