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背综合症.doc
《直背综合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背综合症.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身姿挺拔防胸窄直背综合征2007-11-839健康网社区直背综合征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胸廓和胸椎畸形后,纵膈前后径变小,心脏长期受压,心肌轻度增厚或转位,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或传导性发生改变而引起。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在细胞分子学水平是否累及心脏,有待进一步研究。“坐如钟,立如松”,是身姿挺拔健美的一种表现,更是青少年的刻意追求。但对于某些生来就身姿挺拔的人来说,有时可能是一场危机。正常人体脊椎有四个弯曲,其中颈、腰椎凸向前方,胸、骶椎凸向后方,并有一定的角度范围。胸椎过直可致“直背综合征”,也称为“扁胸综合
2、征”,是一种少见疾病。由于不明原因致胸椎、胸骨发育异常,胸椎正常生理性后凸消失,仅向前凸或伴随胸骨及剑突凹陷,使胸前后径缩短,胸腔有效容积减小,纵膈内容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心脏和大血管受压、移位等一系列改变。可造成多种不适,突出表现有类似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活动后心悸、气促明显,体检发现心脏有收缩期杂音:少数因反复心悸、胸闷、乏力、胸痛、头晕、晕厥等,伴或不伴有心脏其他异常,易造成误诊。因为这些原因,有人称之为“假性心脏病”。“直背综合征”患者心脏可完全正常,亦可伴有各种病变。心脏无病变而有收缩期杂音者,杂音特点为在呼气及卧位时增强,吸气及坐位时减轻或消失。心脏杂音的大小并不都与直背或扁平胸
3、程度成正比。有的处于亚临床状态,安静或轻度运动时无明显不适,也无杂音;当运动量较大或时间较长时就感到不适,运动耐力减低。直背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其它检查如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等,有的可发现有轻度异常,但均不能提供特征性诊断依据。本病病因是脊柱胸段后凸消失、变平甚至反凸,胸廓前后径明显缩短,心脏及大血管前移受压引起。上述主要特征在胸部侧位片均能清楚显示,再通过测量胸廓前后径、横径和两者间比值,即可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在临床上常需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及原发肺动脉扩张等先天性心脏病鉴别。由于本病无异常分流、返流等血流动力学改变,x线表现肺部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
4、心内结构正常,无其他心脏合并症,鉴别无困难。但要注意不要把其他病情不重的心脏疾病当作本病的“替死鬼”而漏诊。直背综合征误诊误治的原因不外是:思路狭窄,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病人因心脏症状就诊,临床医生仅限于心脏疾患范围考虑问题,而忽略了非心脏因素,导致误诊。盲目相信既往诊断,无自己独立见解。对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例,不积极追根问底,人云亦云。忽视了胸部侧位x线检查。直背综合征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胸廓和胸椎畸形后,纵膈前后径变小,心脏长期受压,心肌轻度增厚或转位,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或传导性发生改变而引起。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在细胞分子学水平是否累及心脏,
5、有待进一步研究。患者不必紧张,因为绝大多数直背综合征预后良好,关键是不要进行运动量大的活动。对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者,可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同时避免发作诱因。(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实习编辑:范立明)放射学实践RADIOLOGIC PRACTICE2000Vol.15No.1P.21直背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诊断(附3例报告)王立新魏奉真直背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胸部发育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2,临床较为少见,国内文献渐有报道3,4。例1男,22岁。胸闷、气促3年,加重1周就诊。3年前即常有此症状,尤以活动后为甚。体检:胸廓扁平,背部平直,左23肋间级sm
6、,P2A2。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检查:正位胸片心脏大小、形态正常,胸廓横径26.5cm;侧位胸片见脊柱胸段平直,后凸消失,心脏前移致胸骨后心缘接触面增大,胸廓前后径9.0cm,胸廓前后径/胸廓横径为0.34。X线诊断为直背综合征(图1,2)。图1正位胸片示心影不大,肺血正常,胸廓横径26.5cm图2同图1为同一患者,胸部侧位片脊柱胸段平直,前凸消失致心脏前移,胸骨后心缘接触面增大,胸廓前后径9.0cm。前后径/横径为0.34例2男,33岁。胸闷,头昏9年,加重1个月。临床拟诊“心肌炎”治疗数年。体检:胸廓扁平,胸段脊柱平直,左23肋间级sm;心电图示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
7、过速。X线检查:正位胸片示两肺血正常,心脏不大,胸廓横径31.5cm;侧位胸片见脊柱胸段后凸消失、平直,胸骨稍有凹陷,心脏前移,胸骨后间隙消失,胸廓前后径9.5cm,胸廓前后径/胸廓横径为0.30cm。X线诊断为直背综合征。例3男,20岁。突发胸痛、气促就诊。体检见其脸色苍白,痛苦面容,听诊右肺呼吸音消失,临床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胸部正位片诊断为“右侧气胸,肺组织被压缩约70%”。入院后体检:见其体形显著清瘦,胸廓扁平,背部无正常后凸,且既往即有多年不明原因胸闷、心悸,尤以活动时加重,多次就诊均未明确诊断,故临床疑有直背综合征。1周后复查胸部正侧位X线片。正位胸片示右肺已完全膨胀,心脏不
8、大,胸部横径28.5cm,侧位片见胸段脊柱平直且反凸,心脏前移紧贴胸骨,胸廓前后径9cm,胸廓前后径/胸廓横径为0.32。讨论直背综合征病因不明。由于先天性胸段脊柱后凸消失致胸廓前后径缩短,胸部扁平为其最显著特征,故又称“扁胸综合征”。本病又称“假性心脏病”。临床多无明显症状,主要为活动后心悸,休息后能缓解。体检时可见胸廓扁平,背部平直,脊柱胸段后凸消失甚至反凸,引起心脏及大血管向前移位,使右室和肺动脉紧贴于胸骨后缘,胸骨后心缘接触面增大,因而产生血流“增强”效果,故每个患者在肺动脉瓣区均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分裂,临床易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但
9、心电图、超声等检查又均无阳性发现。直背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其它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导管等均不能提供特征性依据,因本病最显著特征是脊柱胸段后凸消失、变平甚至反凸,胸廓前后径明显缩短,心脏及大血管前移受压。上述特征胸部侧位片均能清楚显示,再通过测量胸廓前后径、横径和两者间比值,即可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本文3例患者胸廓前后径/胸廓横径值均小于0.35,明显低于我国成人的正常比值0.440.4653。因此,要确诊本病,摄正、侧位胸部X线片是最为准确、有效的手段。而以往较多的漏、误诊实为对本病缺乏足够认识之故。作者单位:王立新(430074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医院)魏奉真(430074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