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回灌技术施工工法.doc
《基坑降水回灌技术施工工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降水回灌技术施工工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基坑降水回灌技术施工工法1 前言济南新东站位于济南市东部历城区,车站规模为13座站台27条线,站区集高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济南铁路枢纽的三个主客站之一。站房总建筑面积79000,基坑面积44000,基坑开挖深度6.75m,降水深度为地表以下7.25m-7.75m。时值泉城济南全面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与节水保泉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济南新东站工程地处济南市白泉保护区,周边河流较多,水系发达,地下水埋深较浅,为响应政府“节水保泉”的号召,做到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不破坏白泉泉域水资源生态环境,项目部
2、通过认真研究,采用“基坑降水回灌技术施工工艺”,解决了在确保降水效果的同时,保护本地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本工艺经过工程实践后进行总结,形成本工法。2 工法特点2.1 通过有限元模拟与BIM技术相结合,对前期降水试验的参数进行准确分析。2.2采用“井点接力降水法”进行降水,节约了管材用量,避免了交叉施工带来的影响。2.3采用“机械加压法”进行地下水回灌,确保抽出的地下水至少完成80%以上的回灌率。2.4 引入水处理系统,将抽出的地下水进行净化、过滤出杂质,确保回灌水质达标。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泉域内或地下水水位较高地区基坑降水工程。4 工艺原理根据先期降水试验
3、得出的数据,合理布设降水井数量及位置,采用群井井点降水的降水方式,通过降水主干管排至回灌管路,经水处理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通过机械加压设备经回灌井对将地下水进行加压回灌。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1。图5.1 施工工艺流程图5.2操作要点5.2.1 降水井与降水管线的设计与布置5.2.1.1降水井的设计与布置基坑降水工程与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有很大关系,首先应先对本地区地质类型、地下水类型等地质参数进行调查分析。本工程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地处白泉泉域,地下水水位较高,经过地勘单位现场考察,确定本地区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水头压力大。根据地勘单位的地勘数据,
4、首先需进行先期降水试验,本工程基坑主要深度为6.75米,降水深度为地表以下7.25-7.75m,为了有效降低和控制含水层的水位,确保基坑开挖施工顺利进行,同时控制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渗流计算与分析,根据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围护结构特点以及开挖深度等因素,采用软件Visual ModFlow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为降水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经过计算,基坑止水帷幕设置深度为12.5m,在满足最大设计降深要求时,基坑需要布置降水井112口。预测基坑降水20天左右坑内水位能够降至基底以下1m,满足基坑开挖要求。图5.2.1.1-1计算机模拟降水井影响范围 图5.2.1
5、.1-2离散模型网络三维图通过先期降水试验对计算机模拟数据进行实地测算。 图5.2.1.1-3先期降水试验位置 图5.2.1.1-4进行先期降水试验根据先期降水试验得出的数据,进行降水井的设计。根据降水井计算公式:n=A/a井。式中:n井数量(口);A基坑需疏干面积(m2);a井单井有效疏干面积(m2);基坑内布置112口降水井,计算得单井有效疏干面积约400m2。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E.0.4公式)经计算求得基坑总涌水量为33023 m/d。单井涌水量计算:q=120rlK,单井涌水量为18.8m/h,与模拟计算取值相符合。综合考虑基坑涌水量较
6、大,为确保基坑降水安全,考虑按照计算基坑降水井井数的10%布设备用兼观测井12口;基坑内共计布置124口降水井。降水井深度进入基底下56m,结合基坑承台开挖深度6.75m,基坑降水井设置深度12m,选用钢管材质。同时坑外设置16口观测井,深度同坑内降水井,选用无砂水泥管材质,如下表:序号井型数量井深(m)孔径(mm)井径(mm)滤水管(m)材质1坑内疏干井12412650273211钢管2坑外观测井1612700400211无砂水泥管 图5.2.1.1-5降水井及观测井剖面结构图 图5.2.1.1-6降水井平面布置图5.2.1.2降水管线的设计与布置降水管线设计原则:(1) 首先应满足基坑降水
7、工程要求,确保降水效果。(2) 管线布置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合理、美观,满足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要求。(3) 管线布置应尽量避免交叉施工带来的影响。 优化后 图5.2.1.2-1“一井一管法”布设降水管线 图5.2.1.2-2“井点接力法”布设降水管线因基坑降水工程贯穿整个地下结构施工周期,因此降水管线布置应尽量减少影响主体施工。经过优化后的降水管线布置方案如图5.2.1.2-2所示,管材用量节约40%,且与其他工序交叉施工影响较小。基坑内降水起始井为基坑内侧降水井,采用25m/h潜水泵,排水管线采用75高压PVC涂塑软管并连接至中部降水井;中部降水井安装30m/h潜水泵,排水管线采用90高
8、压PVC涂塑软管并连接至外侧降水井;外侧降水井安装35m/h潜水泵,排水管线采用160高压PVC涂塑软管并连接至排水主管道,排水主管道为350铸铁水管。5.2.2 回灌井设计与回灌设备、水处理装置的选择5.2.2.1回灌井的设计与布置首先确定回灌的工艺流程:基坑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通过降水管线输送至三级沉淀箱,将地下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沉淀过滤,并通过水处理装置净化后,机械加压装置进行加压,再通过回灌管线进行加压回灌。图5.2.2.1-1回灌工艺流程图根据回灌工艺流程,进行了实地回灌试验,自然水体压力约为0.1-0.2MPa,经试验验证,为避免因压力过大对围护结构和回灌井井壁造成破坏,机械加压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降水 技术 施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