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基础知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B超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超基础知识.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B超基础知识【精品文档】第 20 页B超基础知识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雷达技术、电子技术三者相结合而研制生产的设备,主要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高频超声脉冲发射到生物体内,再接收来自生物体内各组织之间界面处反射的回波,经放大、处理、显示,可观察内脏器官的形状、大小、及各器官的相互位置、器官的活动以及器官内的异物等,从而判断器官的是否正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这种设备的研究制造中,因此,超声诊断仪的发展也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方式发展为二维甚至三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方式,大大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
2、晰、易辨,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科门诊的诊断检查方法中,成为与X-CT、同位素扫描、核磁共振并列的四大医学成像技术之一。其中超声成象因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超声波为非电离辐射,在诊断用功率范围内对人体无伤害,可经常性地反复使用;超声波对软组织的鉴别力较高,在对软组织疾患诊断时具有优势;超声成象仪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使得医学超声成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是其他成象技术所无法替代的现代诊断技术。超声诊断仪类型 超声波在医学方面,除了用于治疗和手术外,主要是用于临床诊断。在诊断学方面,现有的医学超声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技术和基于多谱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 基于回波技术
3、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回波形成的图象或信号来诊断疾病。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解剖学范畴的检测和诊断,目的是了解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方面的状况与变化,比如检测体内异物和肿瘤,检查器官的形状及大小变化等等。回波扫描诊断技术一般按显示回波的方式分为如下五类型:A型:即将回波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出来,其纵坐标为回波幅度,用以表示回波的强弱;横坐标为回波接收的时间,该时间与产生回波的组织界面相关。B型:即将回波信号用点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光点的灰度与回波强弱成正比,为辉度调制型。当探头上的传感器阵元以不同方式移动扫查时,可以形成二维图象。C型:此为透射式扫查方式,可获得有关被测
4、组织的声速和衰减等信息。M型:此法是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一个慢扫查锯齿波,从而使回波点从左到右自动扫描。显示的横坐标为慢扫描时间,纵坐标为声波传播时间(即对应于检测深度位置)F型:此法为用多个切面图象构造一个曲面的成象形式。除了单一形式外,还有复合型诊断仪,即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式成象,目前,回波扫描技术已大量用于对肝、脾、胃、肾、胆、甲状腺、乳腺、眼球、子宫、卵巢、胸腔、肺、半月板、脑、心包等多种脏器官的诊查之中。 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取人体的运动信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了解体内器官的功能状况及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生理病理状况,如用
5、于测定血液流速、心脏运动状况及血管是否存在栓塞等。目前,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在诊断学方面,基于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的频率为1MHz15MHz。低频主要用于深部组织和器官的诊查,而高频则用于眼科等表浅部位的诊查。同时,为了避免产生生物效应,诊断用的超声波的功率一般在1mW/cm210mW/cm2。在诊断学方面如何提高成象分辨率,寻求可定量表征特异性病变的成象特征量为目前研究发展B超所需探索的目标。第二节 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一、 工作原理二、 B型超声诊断仪是目前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一类超声成象装置。B型又称为B-Mode,其中B为英文brightne
6、ss的字头,用此表征B型成象是以辉度来表征回波的大小的。正是由于用辉度取代了幅度,B型可用一条线的不同辉度来表征A型的一系列回波及其幅度值。因此采用扫描的方式获取组织内部某一断面上多个扫描线上的回波并显示在对应的平面上,即组成了一幅组织内某剖面的回波二维图像。因此,B-Mode是一种二维超声成象装置。具体说明如下: 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是在A型诊断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型是用单探头,而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是用多个晶体组成的探头,按不同的组合分组使用。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的每组晶体单独使用时,完全类似于A型单探头的情况;而各组晶体在电子开关的控制下,有次序地排列工作,类似A型超生中单探头的移动过程,
7、这样就由A型中单探头扫查一条线变为线性超声设备中迅速的发射一排超声线束来扫查一个面,从而由一维图像变为二维图像。在A型中,反射信号的情况通过信号的波形显示出来,而B型超声设备中反射信号的强弱通过荧光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显示出来,从而使在扫查的断层面中把组织的分布情况和性质对应地显示出有灰阶(或辉度)变化的超声图像上。虽然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与A型相比在原理上是简单的,但是完成从A型向B型的过渡在技术上是很复杂,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图2-2-1所示。二、基本结构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探头、发射接收单元、数字扫描转换器、显示照像记录系统、面板控制系统、键盘和电源装置等,如
8、图2-2-2所示图2-2-2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结构图一、面板控制单元对仪器面板上的各种旋钮、开关、操作杆等的状态实施编码,并将编码信号送至发射接收单元和数字扫描转换器,其中包括进出深度增益控制信号(或称距离时间控制)到发射接收单元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从而补偿超声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衰减。二、发射接收单元通过探头发送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并对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信号实施电子聚焦和多点聚焦的控制;同时对探头中的多个晶体实施电子开关控制,从而实现超声束的扫描。从探头接收的超声回波信号在该单元中进行放大、检波和各种预处理,然后送到数字扫描转换器。三、数字扫描转换器把从发射接收单元进入的超声回波信号首
9、先进行A/D转换(即模拟数字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并予以存贮和完成各项后处理的功能,所有将要显示的信号,例如回波信号,键盘的字符信号和人体标志符号等,都在转换器中完成D/A转换,最后混合变为合成的视频信号送入监视、照像、记录系统。四、监视、照相、记录系统是操作人员用来观察超声断层图像和各种相关信息,并对有价值的图像进行拍照和记录的系统。监视和照像分别使用两个略有不同的TV监视器,照像部分一般配备通用135相机或一次性的波拉相机,记录部分使用特殊功能的纸记录装置或彩色视频打印机。五、电源部分提供直流电压供各单元使用。六、探头是由多晶片(阵元)排列构成的长条状探头。探头一般宽度为1cm、长度为101
10、5cm,探头中的晶片个数一般在64128只范围内;晶片的尺寸随使用的超声频率不同而不同;晶片之间不但有良好的电绝缘,同时尽可能作到完全的声隔离。为此在制造工艺上一般采用光刻的方法,在一个大晶片上刻制成相互分离的多个晶片。晶片后面附以吸声材料,用以吸收反向辐射的能量;晶片的前面(接触人体部分)用透声材料做成声透镜,在长条状探头的短轴方向形成声聚焦。每个阵元都是独立的,在长条状探头的长轴方向,用电子延迟线技术形成电子聚焦和多点聚焦,从而提高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的空间分辨率。(一)超声波的产生和类型物体的机械振动是产生波的源泉.波的频率取决于物体振动频率.振动频率在202104Hz范围内的波,为人耳可
11、听及的声波.2104Hz108Hz之间的波为超声波. 108Hz1012Hz之间的波为特超声波.超声和声的物理特性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两者都是机械波.它是由介质中的质点受到机械力的作用而发生周期性振动而产生的.1.根据质点振动方式和声波传播方法分类: 纵波 介质中的质点受到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而振动,以质点疏密相间的形式传递能量,声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相一致.这种振动和传播方式的波称为纵波.见图3-1-7-1. 横波 弹性介质中质点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振动,以质点产生的相对横向位移,而出现波峰和波谷的形式传递能量,其振动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垂直;这种切变振动和相垂直传播方式的波,称为横波,叉可
12、称为切变波见图3-17-2.横波只能在具有剪切弹性的固体中传播,它在生物组织内具有很大的衰减,因此横波无法为医学诊断采用人体软组织是纵波适合传播的媒质,因此,医学上正是利用了纵波这种性质作为医学诊断2根据声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质点的振动状态分类可分为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平面波:波阵面为一平行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球面波:波阵面为同心球面的波,称为球面波柱面波:波阵面为同轴柱面的波,称为柱面波声速 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单位时间声波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速。它的大小由媒质的性质所决定;与媒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单位为m/s,常用字母c来表示。对于纵向传播的平面波,其声速为: (3-1-7-1) 式
13、中是介质密度,是介负的体积弹性模量对于水介质来说,g/cm3,=2.19x1010达因/cm2,所以超声在水中的声速为1480s,在脂肪中传播声速为1450 s,在体液中为1496 s,在人体中传播的平均声速为1540 s周期、频率、波长质点在其平衡位置来回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质点振动周期,符号为,单位为在介质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波数,称为声波频率符号为,单位为z在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长,符号为,单位为超声波的声速又称为波速,它与波长、频率三者的关系是: C=.f 或 f=C/ 或 = C/f (3-1-7-2)当超声波的频率一定时,声速(波速)越低,波长越小. 超声波的频率自
14、20kHz到100MHz,频率范围很广,如果包括特超声波,其频率范围更广; 表 3-1-7-1 频率 MHz 1 2 2.5 3.03.55.07.51015 波长 mm1.50.750.60.50.430.30.20.150.1 周期 s 10.50.40.330.290.20.130.10.06极限分辨力mm0.750.750.30.250.220.150.10.0750.05而用于人体测量的则是115MHz. 表3-1-7-1给出了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常用的几种超声波频率与其波长、周期和极限分辨力的关系.超声发射频率是指探头的频率或仪器的中心频率或载频频率声压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以质点位移,周期
15、性交替变化的方式传播,导致了声波传播路径上,介质质点压强值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压强的变化量称为声压. 也就是说声压为声波在媒质中产生的压力与静压之差。常用字P来表示声压分为有效声压,瞬时声压.通常的声压测量仪是通过测量其均方根值来测定有效声压的.声压是反映声波强弱的物理量声压级是声压P与基准声压Po 之比,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声压级以分贝(dB)为计算单位声压级LP: LP20 lgP/ Po . (3-1-7-3)式中,P0是参考声压。声强声强(度)是在某一点上,一个与指定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平均声能。常用字母I来表示。单位为W/m2,医用超声中常用mW/cm2表示声
16、强的大小是人们耳朵感知声音大小成正比的在平面波的情况下,其传播方向的声强是:I=P2/c (3-1-7-4) 式中,I 声强;P声压(Pa);媒质密度(kg/m3);c 声速(m/s)。声特性阻抗 声压与声速的比值称为声阻抗.符号为ZZ=P/u (3-1-7-5)式中:Z声特性阻抗,其单位为牛顿.秒每立方米,它称为瑞利;也可用公斤每平方米秒表示,新国际单位定为帕.秒每米;P声压;u质点速度。声特性阻抗又定义为媒质的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即Z=c (3-1-7-6)1. 声波传播中的反射、折射和透射 声波在无限大的媒质中传播仅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实际上,任何媒质总有一个边界,声波在非均匀性组织内传播或
17、从一种组织传播到另一种组织,由于组织声阻抗不同,在声阻抗改变的分界面上便产生了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声波透过界面时,其方向、强度和波形的变化,取决于两种媒质的特性阻抗和入射波的方向。在原媒质中的声波称为入射波;在分界面处,入射波的能量一部分产生反射,另一部分能量通过界面继续传播,这就是透射。逶射后声束的波速与波长可能发生变化,但声束的频率是不变的 其反射定律及折射定律与几何光学中的反射、折射定律相同。如图-1-7-4所示。图中与是密度分别为1与2的媒质,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声速分别为c1(入射波速)与c2(折射波速),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t是折射角,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r=t (3-1-7
18、-7) 其反射定律及折射定律与几何光学中的反射、折射定律相同。如图-1-7-4所示。图中与是密度分别为1与2的媒质,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声速分别为c1(入射波速)与c2(折射波速),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t是折射角,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r=t (3-1-7-9)2.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介面上的反射特性 超声波在人体不同组织界面上的反射系数是不同的,两个相邻组织的阻抗差值越大,从界面反射的能量越大.医用超声界就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特性制造成各种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的人体组织的反射可分为低档反射和高档反射.例如,血液的特性阻抗大约是1.65106瑞利,而心肌的特性阻抗的典型值是1.76106瑞利,在血液
19、与心肌的界面上只反射入射能量的0.003%,这意味着自界面的反射回波比入射波能量弱44dB,这就是说,99.9%以上的能量透过界面达到下面的组织中.在软组织中,反射系数从-20dB(脂肪与肌肉间)到-45dB(肾脏与脾腔间)之间变化,这些都属于低档反射(小于0.5%),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很高的反射.如在骨头与肌肉界面,其反射系数高达-4dB,绝大部分能量都反射回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很少的能量传送过去,不足以对更深部位的组织进行测量,所以超声波不易透过骨骼对下.层的组织进行探查.又如肺组织中存在许多的空气,肺组织与气体之间的界面对超声波造成很高的反射,因此,超声波不能经过肺组织对心脏
20、成像. 都是高反射造成的结果。超声波垂直入射时,人体各组织的声强反射系数见表3-1-7-2 .3.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衰减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其强度捋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这是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原因造成的,而其中吸收是最主要的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几乎有80%被胶原蛋白所吸收实验证明:在频率为1MHz15MHz范围内,超声波在人体软组织中的吸收系数与超声频率成正比,如血液的吸收系数随着超声频率的增高而增大.骨质的吸收因数最大,衰减也最大,超声很难通过骨骼进行传播.4. 多普勒效应 在声学中,当声源(声发射体)和声接收器在连续介质中作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声频率不
21、同于声源所辐射的声频率,其差别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 如果声源对声接收器作相向运动,则接收频率比声源频率增加;如果声源与声接收器作背向运动,则接收的频率比声源频率减小,两者的频率差称为多普勒漂移频率医学上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通过提取多普勒的反射信号,检测多普勒漂移频率,用以探测运动脏器和血流的运动情况和血流方向二、超声换能器超声诊断仪是依靠超声换能器产生入射超声波(发射波)和接收反射的超声波(回波)的所以在医用超声诊断仪中超声换能器又称为探头 超声换能器的机械振荡是由高频电能激励产生的反射回来的超声能量又通达超声换能器转换为电脉冲探头能将电能转
22、换为声能,又能将声能转换成电能,故有换能器之称(一)压电效应 1、正压电效应在晶体或陶瓷的一定方向上,加上杌械压力,使其变形,晶体或陶瓷的两个受力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变形方向相反,两面的电荷极性随之变换电荷密度同施加的机械力成正比这种因机械力作用而激起表面的电荷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在晶体或陶瓷表面沿轴方向施加电压,在电场作用下引起几何应变,电压方向改变,机械应变方向亦随之改变,形变与电场成比例这种因电场作用而引起的形变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超声诊断仪探头在发射超声波时是逆压电效应接收超声回波时产生压电效应(二)压电材料和压电振子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很多,如石英、酒石酸钾钠等晶体,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知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