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梁兴海(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因此而失去土地,对于这些人,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了现在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的研究人员意识到这个问题,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同时也对政府提出了许多的建议。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并不是很彻底,在社会中还存在许多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没有解决的现象。关键字:征地补偿 失地农民 保障制度 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2、,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扩张,农村被征用土地日渐增多。目前,中国非建设占用耕地每年约250万-300万亩,如果按每人1亩地推算,那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有250万-300万农民失去土地。据估计,我国至少有3400万农民已完全失去土地。从现有失地农民处境看,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又无法融入城镇居民行列。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有利于“农民”和“市民”、“城市”和“乡村”之间。“农民失去土地后,他当不成农民了,而领到的那点补偿金,也当不成市民,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只能是社区游民,社会流民。”1从短期来看,失地农民尚可以依靠一次性安置补偿费维持生计,实际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在就业
3、市场竞争激烈、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随着数额有限的安置补偿费用逐渐用完,失地农民将失去基本生活保障,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分”的“三无游民”,失地农民面临“有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这给社会留下诸多的安全隐患。当前,由征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已非常突出,失地农民群体上访,聚众闹事时有发生,这既影响了干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形象,也严重影响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在全国各地的土地上访案件中,有70%以上是因征地引发的,而且这种上访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组织性、对抗性和持久性。2鲍海君等认为,来自土地的收入是农民最基本最可靠的收入来源,是家庭保障最基本的 经济基础,也是农民
4、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土地对农民有多方面的社会保障功能。很多农民因征地而失去土地的社会保障权利后,尽管国家给予了征地安置补偿费,但是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方式单一,对失地农民的居住安顿、重新就业等问题没有考虑。又由于我国农民缺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失去土地后,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十分有限,在以后的生活中面临各种风险。从公平角度和社会正义角度来看,国家都理应给这一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已成当务之急。3卢海元认为,社会保障是最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安置有助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就业、创业等问题,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建立起错杀男孩子失
5、地农民的长效机制。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已经不是农民的个体风险问题,而是影响深远的群体风险问题。个体风险可以通过家庭或社区的帮助来解决,而群体风险却只能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化解。从个体风险到群体风险的转变,不仅反映出失地农民对妥善安置的迫切要求,而且也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42 关于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问题2.1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总体安排有学者认为,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必须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做出制度性安排。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完全寄希望于政府是不现实的,最佳的选择是通过制度创新,实施“土地换保障
6、”。首先,在现行政策空间下,对征地补偿政策进行微调,明确补偿安置费用主要用于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尽快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的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其次,按照“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和要求,将重点实施社会保险安置与安置形式多样化结合起来,实施以“实物安置”为主的失地农民安置新模式。5也有学者建议,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市场化的农民土地征用机制,统筹考虑征地、产业开发、农民保障、就业、培训。既要在健全征地机制上下功夫,又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扶持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农民实现身份转变。62.2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一种观点认为,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基
7、本内同涵盖广泛,同时建立失地农民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要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接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的操作方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7也有观点认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1)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2)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养老风险客观存在,养老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失地农民更为关注;(3)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高额的医疗费用,对失地农民有巨大的压力;(4)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个培训的机会,这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技能;(5)位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确保被征地农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具有平等的接近法律寻求保护的机会。82.3失地农民
8、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第一种观点认为,土地补偿安置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然后利用“社保”基金进行投资,以确保未来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受教育培训和法律援助。第二种观点认为,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可以由一下三部分组成:政府投入、土地开发中增值效益、农民自己出资。需哦为政府有责任为自己 的公民投保,同时政府的参与可以增加失地农民的信任感;从土地增值的效益中拿出一部分投保可以让失地农民享受到土地增值的收益,不再产生不满情绪;失地农民自己出一部分买社会保险也理所当然。9第三种观点认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基金可通过如下渠道筹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制度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