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精品文档】第 12 页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 15 53;2、选择 20 201;3、简答题 30 65;4、计算题 25 9+8+8;5、论述题 10 110。第一章 选择1、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3、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4、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5、对于资源,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主要指自然资源(如水、气候、
2、生物、土地、矿物、天然风景等);广义的则包括社会资源(如男女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就业比重、劳动技能、文化教育水平等)和经济资源(指在这一地区积累的物质财富,包括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城镇建设等物质技术基础)。6、观念的转变是根本。7、人类的社会行为,从行为主体来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8、环境管理按管理范围分类:(简答) (1)流域环境管理; (2)区域环境管理; (3)行业环境管理; (4)部门环境管理。9、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分类: (1)资源环境管理; (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10、俄罗斯的环境保护规划属于协调型的环境保护规划。11、复合生
3、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还原三个功能。12、人地系统ds0的人地冲突型:包括E,F,G三种状态,冲突最厉害的状态为G(ds人0,ds地0),表现为经济发展衰退,地理环境恶化,可视为人地冲突的最终状态。13、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或称为开放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仅靠常规方法(如模型方法、空间规划方法)是不见效的,其正确而又有效的方法目前只能是综合集成法。所以综合集成法必然要成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4、社会亚系统包括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15、自然亚系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16、按横向原则进行分类的环境政策,有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
4、技术政策和环境管理政策。17、环境政策功能:诱导的功能、约束的功能和协调的功能。18、环境质量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噪声控制目标以及生态环境目标。19、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从表现形式上看有总量控制指标和浓度控制指标;从复杂程度上看有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标;从范围上看有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20、环境质量指标: (1)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TSP(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SO2(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NOx(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降尘(年日均值)、酸雨频度与平均pH。 (2)水环境质量指标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数、地表水达到地表
5、水水质标准的类别或COD、地下水矿化度、总硬度、CO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海水达到近海海域水质标准类别或COD、石油、氨氮和磷。 注:无SS (3)噪声指标 区域噪声平均值和达标率、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和达标率、统计噪声等。21、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包括: 注:无SS (1)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如SO2、烟尘、工业粉尘总排放量; (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如COD、BOD、TN、TP、NH3N; (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指标 如工业固体废物总量。22、环境功能区划按内容划分为: (1)综合环境区划; (2)部门环境功能区划。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 噪声功能区划。
6、23、综合环境区划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24、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类功能区: 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名胜古迹、疗养地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工业区、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25、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五类水域: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等
7、。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6、根据我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将区域声学环境分为04五类区域,分别执行五类标准: 0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昼间的等效声级低于50dB,夜间低于40dB。 3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其噪声标准要求昼间低于65dB,夜间低于55dB。27、环境规划与管理实施的手段按其起作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管制手段、经济调控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
8、育手段四大类。28、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必须建立在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29、环境灰色预测按照其预测问题的特征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数列预测、灾变预测、拓扑预测和系统预测。30、确定性问题的决策方法有很多,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等方法。31、费用效益分析作为识别和度量各种项目方案或规划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32、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函数,反映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33、一般等比分配中所有参加排污负荷分配的水污染源,以排放现状为基础,按相同削减比例分配允许排放负荷。34、市政污水处理根据处理机制来划分,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
9、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35、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主要有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人工湿地、前置库等技术。36、添加化学试剂有利于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改善水体感观效果。37、在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中,属强制性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19项。38、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 如新经济开发区、绿地等。39、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 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40、国内实施的总量控制一般划分为三种类型。41、绩效方法分配总量主要用于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的分配。42、我国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和SO2。43、影响
10、大气自净能力的气象因素主要有风、湍流和大气稳定度等。44、影响大气自净能力的地理因素有哪些:大气圈不是孤立存在的,边界层内空气流动总是受下垫面的影响,如自然景观、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乡分布等,都会引起小范围内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湍流的变化,从而对大气污染的扩散产生间接影响。45、“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46、固体废物收运费用占整个管理费用的40%50%。47、填埋场适宜性等级标准 等级:不适宜场地 分值:506048、“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49、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技术的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适用条件进垃圾场的含水率小于30%,无机成分大于60%垃
11、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管理要求一般很高较高5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51、城市环境规划实施中的管理措施: (1)行政管理;(2)协调管理; (3)监督管理。52、社区环境预测主要是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让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社务,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特尔斐法。53、颁布的环境管理标准 编号:ISO14001* 标准编号:环境管理系统 规范及使用指南54、从文件抽屉系统到建议系统是从低层决策支持系统到高层决策支持系统的关系。55、问题处理系统是EDSS(环境决策支持
12、系统)求解具体决策问题的核心部分,是交互系统与知识系统的中间接口。56、空间建模应遵循从模型群组模型体系模型库的新的思路。57、统计分析方法:一元、多元和逐步回归方法。第二章 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2、宏观环境管理:是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人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3、微观环境管理:是指在宏
13、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4、区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是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5、资源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的开发为内容的环境管理。6、“三同时”:所谓“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7、污染限期管理:污染限期治理是环境管理中最为有效的行为管理制度。所谓污染限
14、期治理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9、可持续发展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0、输入变量:是对人地系统施加影响的因素,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可控变量和可控变量两种。1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的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12、环境政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诱导、协调环境政策调控对象的观念和行为的准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定向管理手段。13、环境政策执行:是指将研究制订的环境政策方案付诸实施,使
15、政策内容变为现实,以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动态过程。14、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15、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16、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将区域合理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17、重点保护区:一般指城市中(或城市影响的临近地
16、区)风景游览、文物古迹、疗养、旅游和度假等综合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18、一般保护区:主要是以居住、商业活动为主的综合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19、污染控制区:一般指目前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需严格控制新污染的工业区,这类地区应逐步建成清洁工业区。20、重点治理区:主要指现状污染比较严重,在规划中要加强治理的工业区。21、环境规划管理方案决策:就是人们在预定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项生产实践活动中,按照一定的环境规划管理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作出实现环境规划管理目标的若干决策方案或指令,从中选出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22、环境的灰色预测:环境的灰色预测就是基于灰色建模理论,即在GM(1,1)模
17、型基础上进行的预测,它通过GM(1,1)模型去预测某一序列数据间的动态关系。23、系统预测:是对系统中的数个变量变化情况同时进行的预测,既预测这些变量间的发展变化关系,又预测系统中主导因素所起的作用。24、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在城市边界区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措施,把排入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25、容量总量控制:即把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受纳环境具体功能所对应的环境标准范围内。26、行业总量控制:即从行业生产工艺着手,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投入种类与数量和预防污染物的产生,使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
18、的限额之内。27、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是反映规划与管理方案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用社会贴现率将方案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等于效益减去费用)折算到建设起点(初期)的现值之和。28、多目标决策问题:是指在一个决策问题中同时存在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要求其最优值,并且各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的一类决策问题。29、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量。30、排污系统的最优化问题:排污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就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31、区域最优化处理:为使系统总费用最低,区域最优化处理既考
19、虑污水处理厂最佳位置和水环境容量,又要考虑每座污水处理厂最佳处理效率;既充分发挥污水处理系统效能,又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32、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33、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34、大气允许排放总量:是在污染严重,污染源集中的区域或重点保护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措施,把排入这一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35、容量总量控制:即把允
20、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受纳环境具体功能所对应的环境标准范围内。36、目标总量控制:即把允许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的范围内。37、行业总量控制:即从行业生产工艺着手,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投入种类与数量和预防污染物的产生,使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的限额之内。38、等比例分配原则:即在承认区域内各污染源排污现状的基础上,将总量控制系统内的允许排污总量按各污染源核定的现在排污量,按相同百分率进行削减,各源分担等比例排放责任。39、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按各个污染源对总量控制区域内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或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削减污染负荷。40
21、、“三同时”制度:区域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将区域大气环境污染控制设施建设纳入区域基本建设程序。41、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以资源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对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良性运转。42、“减量化”:指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有害成分和排放量,即“源削减”。43、“资源化”: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代谢,创造经济价值。44、“无害化”:指对已生产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
22、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物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减少危害。45、GIS(地理信息系统):是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技术平台。46、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成为适于运输、储存和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过程。47、行政力量:即依靠社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及对职能部门的行政领导力量,来试实施对社区环境的管理。49、法律法规:即通过制定各种地方环境法律与法规实现对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的控制与管理。50、乡镇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 管理 考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