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地下水渗流分析.doc
《第8章 地下水渗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 地下水渗流分析.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 8 章地下水渗流分析8.1 概述8.1.1 地下水的基本性质地下水泛指一切存在于地表以下的水,其渗入和补给与邻近的江、河、湖、海有密切联 系,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并随着季节变化。地下水根据埋藏条件可以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 承压水。包气带水位于地表最上部的包气带中,受气候影响很大。潜水和承压水储存于地下 水位以下的饱水带中,是基坑开挖时工程降水的主要对象。潜水是指位于饱水带中第一个具 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无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具有承压性。地下水按照含水介质类型可以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储存和运动于松散
2、沉积物 或胶结不良的孔隙中的地下水称为孔隙水。储存和运动于裂隙介质中的地下水称为裂隙水。 储存和运动于岩溶岩层中的地下水称为岩溶水(又称喀斯特水)。地下水的分类和主要特征如表 8-1 和表 8-2 所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的分类和特 征列于表 8-3表 8-5。地下水主要类型12表 8-1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包气带水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砂丘中的水裂隙岩层浅部季节性存在的水,熔岩流及凝灰角砾岩顶板上的水垂直渗入带中的水,裸露岩熔岩层季节性存在的水,分布不均匀潜水各类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水,如冲积层和坡积层水裸露在地表的各类裂隙岩层中的水裸露岩溶岩层中的层状或脉状溶洞水和裂隙岩溶水承压水山
3、间盆地、平原松散沉积物中的水构造盆地,向斜及单斜岩层中的层状裂隙承压水,构造断层带及 不规则裂隙中局部或深部承压水构造盆地和向斜及单斜岩溶岩层中的层状或脉状溶洞水,裂隙 岩溶承压水地下水的分类及特征12表8-2基本类型水头性质主要种类补给区域与分布区关系动态特征地下水面特征备注包气 带水无压水土壤水、上层滞水、多年冻土区中的融冻层水、沙 漠及滨海砂丘中的水补给区域与 分布区一致水压力小于大气压力;受气候影响大 有季节性缺水现象随局部隔水; 层的起伏面 变化含水量不大,易受污 染饱 水 带 水潜 水无压水冲积、洪积、坡积、湖积、 冰碛层中的孔隙水、基岩 裂隙与岩溶岩石裂隙溶洞 中的层状或脉状水水
4、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水位、水温、 水质等受当地气象 条件影响很大;与 地表水联系紧密潜水面是自 由水面,与地 形一致易受污染承 压 水承压水构造盆地或向斜、单斜岩 层中的层间水补给区域与 分布区一般 不一致水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性质稳定;承压 力大小与该含水层 补给区与排泄区的 地势有关承压水面是假想的平面, 当含水层被 接露时才显 现出来不易受污 染【精品文档】第 37 页孔隙水的分类和特征2表 8-3按沉积物成因分类埋藏条件和主要特征说明洪积物中的地下水由山麓至低地,可分为潜水补给-径流带、溢出带和蒸发带,含水层由单层潜水过渡为多层承压水,一般富水性强,水质 好,常作为供水水源如北京永定河冲洪
5、积 扇,河西走廊等冲积物和湖积物中的地下水多为潜水含水层,在湖积物下部或湖积层交错沉积的其他成因的富水砂层富含承压水,水质好,可开采利用一般由河水、降水入渗、灌溉水入渗补给黄土中的地下水黄土层是一个孔隙以储水为主,裂隙以导水为主的孔隙-裂隙含水层,具有双层介质特性;黄土塬区饱气带较厚,潜水 埋藏深,地下水矿化度高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垂向渗透系数往 往比水平向的大几倍冰碛物及冰水沉积 物中地下水冰碛物级配不良,一般不构成含水层;冰川消融后,融冰水可以形成洪流、河流或湖泊,相应地可形成洪积物、冲积物 及湖积物中的含水层第四系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有冰川活动, 分布有冰川堆积物滨海三角洲沉积物和沙丘中的
6、地下水一般属于半咸水沉积,矿化度较高,不能用于供水,抽取量应小于降水入渗量和侧向补给之和,否则会造成海水入侵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来源裂隙水的分类及特征25表 8-4按裂隙成因分类埋藏条件特征风化裂隙水赋存和运移于密集、均匀、相互连通的风化裂隙网络中,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分布广,水力联系好,厚度从数米至数十米,易于开采,埋深浅,水量不大,一般为潜水成岩裂隙水赋存和运移于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原生裂隙中裂隙网络中往往形成强大的潜水流,当被地形切割时,常呈泉群涌而出;可能是潜水或 承压水构造 裂隙水层状构造裂隙水因各组裂隙相互切割,形成统一的含水层一般分布均匀,水量不大,水力联系不好脉状构造裂隙水埋藏在
7、断层破碎带或接触破碎带中往往汇集周围透水性较差的层状构造裂隙水,水量较大,具有局部承压性岩溶水的分类及特征1245表 8-5按埋藏条件分类埋藏条件特征裸露型 岩溶区 地下水岩溶裂隙潜水赋存于弱岩溶化的薄层灰岩和白云岩的各种裂隙中的水,埋藏浅,水量丰富而集中,富水程度不均,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动态变化复杂,分布不均一,多 见岩溶潜水,其 矿化度低地下暗河水由强烈差异溶蚀作用导致岩溶发育的山区中形成地下管道,地下水构成暗河(带),有一定的汇水面积和主要地下河道地下湖水岩熔化岩内因溶蚀和冲刷形成大空间,聚集地下水呈湖泊状覆盖型岩溶区 地下水脉状岩溶裂隙水分布于断裂带中,岩溶与非岩溶层的接触面处动态变幅不
8、大,分布不均一,矿 化度较低地下河系主要集中于断裂发育地区,破碎带的溶洞及裂隙中,各带相互连通而形成地下水系埋藏型 岩溶区 地下水层状裂隙岩溶水岩溶与非岩溶地层相互成层的地区,赋存于层状岩溶地层中的承压水动态稳定,分布较均一,多为高 温、高压和高矿 化度的地下水脉状裂隙岩溶水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和条带状灰岩中注:覆盖型岩溶区,系指岩溶层被疏松岩层所覆盖的地区;埋藏型岩溶区,系指岩溶岩层被非岩溶基岩所覆盖的地区。地下水在岩土体孔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地下水渗流按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分为稳定流和 非稳定流。稳定流为运动参数如流速、流向和水位等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流动。反之,非 稳定流。绝对意义上的稳定流并不
9、存在,常把变化微小的渗流按稳定流进行分析。地下水渗 流按运动形态可分为层流和紊流。层流指在渗流的过程中水的质点的运动是有秩序、互不混 杂的。反之,称为紊流。层流服从达西定律,紊流服从 Chezy 公式,内容详见本手册 3.3 节。 根据渗透系数划分岩土透水性等级列于表 8-6。岩土透水性等级表6表 8-6透水性等级极强透水性强透水性中等透水性弱透水性微透水性不透水性渗透系数 k(m/s)10-210-410-210-610-410-710-610-810-710 时,易产生潜蚀;两种互相接触的土层,当两者的渗透系数之比 k1/k22 时, 易产生潜蚀;当水力坡度5 时,水流呈紊流状态,即产生潜
10、蚀。潜蚀的防治措施有加固土 层如灌浆、人工降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和设置反滤层等7。流砂是指土体中松散颗粒被地下水饱和后,由于水头差的存在动水压力即会使这些松散 颗粒产生悬浮流动的现象,如图 8-1 所示。克服流砂常采取如下措施:进行人工降水,使地 下水水位降至可能产生流砂的地层以下;设置止水帷幕如板桩或冻结法用来阻止或延长地下水的渗径等67。初始坡面流砂后坡面流砂堆积物图 8-1 流砂破坏示意图地下水位线管涌堆积物图 8-2 管涌破坏示意图管涌通道管涌是地基土在动水作用下形成细小的渗流通道,土颗粒不断流失而引起地基变形和失稳的现象,如图 8-2 所示。发生管涌的条件为:土中粗细颗粒粒径比 D /
11、 d 10 ;土体的不均 匀系数 d60 / d10 10 ;两种互相接触的土层渗透系数之比 k1 / k2 2 3 ;渗流梯度大于土体的临界梯度16。防治管涌的措施有:增加基坑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以延长地下水的流线降低水力梯度;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地下渗流方向;在水流溢出处设置反滤层等。流砂和管 涌的区别是:流砂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于土体内部,而管涌既可发生在渗流 逸出处,也可发生于土体内部。突涌是指在基坑底部存在承压水时开挖基坑时将减小含水层上覆不透水层的厚度,当它减小到临界值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能顶裂或冲毁基坑底板的现象。其表现形式67为:基坑顶裂,形成网状或树枝状裂缝,地下
12、水从裂缝中涌出,并带出下部的土颗粒;基坑底部发生流砂,从而造成边坡失稳;基坑发生类似“沸腾”的喷水现象,使基坑积水,地基土扰动。隔水层承压含水层图 8-3 基坑抗承压水稳定性示意图如图 8-3 所示的基坑可采用下式验算降低承压水水头以保证基坑底板稳定性。F = H w h式中 H基坑开挖后不透水层的厚度,m; 、 分别是土和水的重度, kN/m3 ; Fs(8-1)h 承压水头高于含水层顶板的高度,m;F 安全系数;Fs 临界安全系数,1.11.3。若基坑底部的不透水层较薄,且存在有较大承压水头时,基坑底部可能会产生隆起破坏, 引起墙体失稳。所以在基坑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查明承压水水头,验算基坑抗
13、突涌的稳定安全 系数,保证其至少为 1.11.3。若不满足稳定安全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置隔水挡墙 隔断承压水层;用深井井点降低承压水头;因环境条件等不允许采用降水法时可进行坑底地 基加固,如化学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法等。总之,要采用合理的堵水和降排水措施确保基坑工 程安全。8.2 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与确定岩土体中存在着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孔隙,地下水通过孔隙产生渗流。孔隙的形状、面积、 数量和连通情况等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水文地质参数宏观表征了岩土体中孔隙 的性状,是研究地下水渗流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基坑降水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准 确度、可靠性和安全性。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14、基坑维护结构、降水目的等因素的不同, 对所需掌握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种类和精度要求也不相同。8.2.1 水文地质参数基坑降水时所涉及的水力参数有两类。一类是表示含水层自身水力特性的参数,如渗透 系数 k、导水系数 T 和储水系数 S 等。另一类表示降水后含水层间相互作用或地下水位变化 程度的参数,如越流因数 B 和影响半径 R 等。基坑工程所涉及的常用水文地质参数列于表8-10。岩土的主要水文参数表表 8-10水文参数物理意义影响因素和说明量纲渗透系数 k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为单位水里梯度下流体的流速岩土体的孔隙性质、介质结构,地下水的粘滞性和密度LT-1导水系数 T单
15、位水力坡度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层整个饱和厚度 的地下水量,表示岩土层通过地下水的能力只适用于平面二维流,一维流,在三维流及剖面二维流 中无意义L2T-1越流因数 B越流条件下地下水由弱透水层渗流到含水层的能力弱透水层的厚度、渗透性等L导压系数 a表示水压力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的速率含水层并非绝对均质,所以a 值实际是变量L2T-1储水系数 S单位水压力变化时含水层从水平面积为单位面积、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土体单元中释放或储存的水量土体和地下水的压缩性、含水层的厚度等无量纲储水率 Ss单位水压力变化时从表征单元中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土体和地下水的压缩性L-1给水度 饱和的潜水面中下降一个单位时单位面
16、积含水层释放出来的水的最大体积土体的孔隙率等无量纲孔隙率 n孔隙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岩土体总体积之比土颗粒的形状、级配、排列及胶结充填特性,土的结构性等无量纲含水量 w岩土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岩体干重量之比孔隙率,饱水程度等无量纲8.2.2 水文地质参数的经验值1.影响半径的经验值 根据单位出水量和单位水位降深可分别确定影响半径的经验值,列于表 8-11 和表 8-12。根据含水层颗粒直径确定影响半径的经验值,列于表 8-13。根据单位出水量确定影响半径经验值17 表 8-11根据单位水位下降确定影响半径经验值17 表 8-12单位出水量 q=Q/sw (m3/h)/m影响半径 R(m)0.77.2
17、300500根据颗粒直径确定影响半径的经验值1表 8-13地层地层颗粒粒径(mm)所占比重(%)影响半径 R(m)粉砂0.050.107050100中砂0.250.550100300粗砂0.51.050300400砾砂1250400500圆砾23500600砾石356001500卵石510150030002.给水度的经验值给水度与包气带的岩性、排水时间、潜水水位埋深、水位变幅和水质等因素有关。各种 岩性的土体给水度经验值详见表 8-14。3.渗透系数的经验值 渗透系数是表示岩土体透水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估算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列于表 8-15。这些经验公式虽然实用,但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可靠性较差
18、,只能作为粗略估算时使用。 无实测资料时,可以根据有关规范和工程经验来取值,渗透系数 k 的经验值如表 8-16 所示。给水度的经验值1表 8-14岩性给水度经验值岩性给水度经验值岩性给水度经验值黏土0.020.035粉砂0.060.08中粗砂0.100.15粉质黏土0.030.045粉细砂0.070.10粗砂0.110.15粉土0.0350.06细砂0.080.11黏土胶结的砂岩0.020.03黄土状粉质黏土0.020.05中细砂0.0850.12裂隙灰岩0.0080.10黄土状粉土0.030.06中砂0.090.13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表 8-15;渗透系数经验值17表 8-16土的类别渗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8章 地下水渗流分析 地下水 渗流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