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精品文档】第 11 页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班别 : 姓名 : 座号 : (一)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分)俱:欲:幸:遂: 2.区别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分)本所以疑所以:古义:今义:疑:古义:今义:3.比较下面两句中“此”的含义是否相同。(分)(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2、二)论语六则(22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论语的论字读 _,它是记录_ _的书。(分)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2分) 。 4.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5、第句有通假字_ _通_,这一则用了_
3、_、_ _两种修辞手法。(分)6、解释加点字:A、时_ B、知_ C、愠_D、识_ E、厌_7翻译下列句子。(分)(1)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22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_ _编的_ _。(2分)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8分)(1)旦辞爷娘去( )
4、(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军书十二卷( )(4)出郭相扶将( ) 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脚步跳跃,雌兔的双眼迷离。B.策勋十二转 记了许多次功。C.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4.“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 _”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 _。 (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 ,其不善者而改之。”1、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1) (2) 2、解释下列词语。 愠: 何以: 识: 诲: 说: 厌: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罔: 殆: 4、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 (2)不耻下问: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 (1)关于学习态度: 。 (2)关于学习方法: 。 (3)关于孔子自谦: 。6、用课文原句回答:(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答: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答: 。7、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
6、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答: 。(五)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9、解释下列词语(1)去 (2)戏 (3)委 (4)引 (5)顾 10、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日 中 不 至,则 是 无 信12、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 答: 。
7、13、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答: 。14、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15、文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 。(六)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6、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歆辄难之 B、 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俱乘船避难( ) 幸尚宽( )纳其自托( ) 遂携拯如初( )1
8、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辄: 携: 19、翻译句子。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译:_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译:_ 。2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答:_ _。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答:_ _。21、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答:_ _。22、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_。(七)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
9、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2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借旁 近 与之,即 书诗 四句2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就:称: 2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1)余闻之也久 。(2)从先人还家 。26、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 。27、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答: 。28、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答: 。29
10、、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答: (八)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词。(2分)尝射于家圃( ) 无他,但手熟尔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同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有卖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古诗 测试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