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复习资料(1).doc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复习资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复习资料(1).doc(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复习资料(1)【精品文档】第 79 页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考点串讲第1章 成本管理会计概述1. 1 战略、战术与运营信息选择战略信息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用来制定公司目标并评价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的信息。典型的战略信息包括企业整体以及各部门获利能力的详细情况,未来的资金需求等。简答战略信息的特征:(1)可以通过外部或内部渠道获得。(2)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3)与进行长期决策相关。(4)所涉及的问题与企业整体相关。(5)通常基于特定情况。(6)既有定量信息,也有定性信息。选择战术信息是指与中层管理者做出可用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分配,以及
2、如何有效使用这些资源等决策相关的信息。如劳动力与设备生产率、预算控制、差异分析以及现金流预测等信息都是战术信息。简答战术信息的特征:(1)信息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2)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要求较低。(3)与中短期决策相关。(4)通常描述和分析个别部门或区域的活动。(5)通常基于常规情况。(6)只有定量信息。选择运营信息是指基层管理者或监管人员完成其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使他们能够监督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营效率。运营信息包括生产工人与设备的产量报告、每个工人的人工工时、每个工人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等信息。简答运营信息的特征:(1)信息完全来自于企业内部。(2)非常详细,通常是没有经过加工汇总的
3、原始数据。(3)与中期目标相关。(4)与具体任务相关。(5)应连续编制和提供。(6)本质上属于定量信息。1. 2 决策过程选择决策过程开始于对活动的计划,结束于对这些活动的控制。计划可能由高层或中层管理人员实施,而控制职能则更可能由基层或监管人员实施。1. 3 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区别简答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区别:(表)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提供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业绩以及期末财务状况成本管理会计是管理人员计划和控制企业活动,并采取有效决策的工具根据法律要求,法人组织必须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法律没有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成本管理会计信息法律和会计监管机构规定了会计信息的
4、格式,从而有助于不同企业间的比较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的格式由各企业自主决定财务会计采取整体原则,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其关注总体数量,如生产总成本。其最终结果体现为财务报表成本管理会计关注企业特定领域活动。所收集的信息用于帮助决策而不是作为最终结果大多数财务会计信息是以货币表示的。事实上,年末财务报表是根据货币计量原则编制的,也就是说只包括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项目成本管理会计通常包括非货币性信息。例如,管理者可能想知道销售人员在某个月走了多少路,有多少客户拜访活动没有成功。这样的信息作为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财务会计在事件发生后,进行归纳整理。主要资料根据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计量成本管理会计既包括历史数据,
5、也包括涉及未来的预测数据。两种信息均用于计划和决策过程14 成本管理会计的性质名词解释成本会计:收集组织内部关于成本活动的信息,根据预算、产品成本等信息编制报表,将相关成本归集到产品、服务和存货中去。选择管理会计是利用各种财务数据为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的会计。使用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制订计划,并控制企业的活动。简答成本会计最常见的要素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成本。(2)与某个特定部门或地区的活动有关的成本。(3)企业整体、某个部门或地区获得的收入。(4)企业整体、某个部门或地区取得的利润。(5)企业提供的每一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关系。(6)企业在会计期末
6、持有的存货的价值,包括全部原材料、在产品(即部分完工的产品)以及产成品。每一项目应单独计价以便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情况。(7)对企业未来成本的预测。(8)实际生产成本与计划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第2章 成本分类21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简答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1)原材料成本,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2)人工成本,指与生产过程中雇用的劳动力相关的费用。(3)其他费用,指与生产相关的其他费用。例如电费、设备的折旧费、厂房的租金与税费等。简答简述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1)直接成本是指能够采取追溯方式整体计入相关产品、服务或部门的成本。直接成本包括: 直接材料,指那些已经确知在生
7、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 直接人工,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必须支付报酬的劳动力成本。 直接费用,指那些制造产品必须整体满足的费用。 (2)间接成本或间接费用是指与生产过程相关,但是不可能采取追溯方式整体计入特定产品的成本。 间接成本包括:监管人员的工资、维修成本、保险费等。它们不能采取追溯方式整体计入某人特定对象,因此必须采用特别方法对其进行分配。名词解释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耗用的全部材料成本。如果耗用的材料数量很少或者其成本可忽略不计,可以不计入直接材料成本。名词解释直接人工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必须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全部工资。名词解释直接费用:是指那些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
8、、且不能计入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的费用。直接费用通常指可列支费用。2. 2 间接费用 选择名词解释制造费用:包括所有的间接材料成本、所有的间接人工成本以及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时所发生的全部间接费用。选择名词解释 间接费用:是指所有那些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或劳务中的费用。制造费用也称为间接生产费用。选择名词解释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活动所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选择名词解释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产品或吸引顾客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名词解释配送费用:是指为确保将产品或服务发出或送达顾客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与其他费用。名词解释研究费用
9、:是指为巩固企业的市场份额而开发新产品或改良现有产品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名词解释开发费用:是指为建立确保研制出的新产品可以有效投产并获利的系统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名词解释财务费用:是指确保企业有足够资金进行持续的生产而发生的所有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其他间接费用。案例分析完全生产成本=主要成本+制造费用完全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及配送费用+一般间接费用23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名词解释固定成本:是指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不会受业务量高低影响的成本。名词解释变动成本:是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动的
10、成本。选择同时包含固定成本成分和变动成本成分的成本称为半变动成本。24 成本中心、成本单位、利润中心、收入中心和投资中心名词解释成本中心:能够归集成本的企业的一部分。它可以是一个部门,一台机器,一个特定项目,产品系列中的某一产品或需要分配的间接成本的集合。选择将成本按生产数量计算而得到单位成本。成本单位包括:火车上的座椅、医院里的床位以及葡萄园里的酒瓶。选择利润中心与成本中心非常相似,但是它不但考虑成本,也考虑销售所取得的收入。多数情况下,利润中心由许多成本中心构成。选择收入中心只对与产品销售相关的收入负责。选择一般通过对双投资的实际回报与预期回报来评价一个投资中心成功与否。选择成本中心、利润
11、中心和投资中心都称为责任中心。25 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名词解释平均成本:是指用总成本除以生产量得到的生产或销售全部产品的实际成本。用于计算平均成本的公式是: 名词解释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额。计算边际成本的公式如下:边际成本=生产(x+1)单位的产品的总成本-生产x单位产品的总成本第2章 成本性态31成本性态的重要性简答成本性态可以定义为,当业务量水平变化时成本变化的方式。业务量水平可能与企业的不同方面联系起来,包括下面的部分或全部:(1)生产产品的数量。(2)销售产品的数量。(3)接受订单的数量。(4)生产过程中耗用燃料的数量。32 成本性态的表现形式
12、名词解释固定成本:通常可以被定义为不受业务量水平影响的一种成本。简答作图说明固定成本。在图3-1中,固定成本起始于成本轴上,并且不随业务量的增加变化。这意味着,即使产量为零,企业也会发生固定成本。因此,其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图3-1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包括以下内容:(1)支付给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2)为现有厂房支付的租金或税金。(3)机器设备的购置成本以及企业提取的相关折旧费。 简答解析阶梯成本并作图说明。阶梯成本看上去固定但会受限于一定业务量水平的成本。图3-2说明了阶梯成本如何受业务量水平变动影响。图3-2表示了不同业务量水平下的固定成本。一旦达到一定的业务量水平,就有必要通过增加更多的设
13、备可扩大厂房来提高生产能力。从而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固定成本也随之上升。图3-2 阶梯成本简答解析变动成本,并作图说明。变动成本是指直接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会计师通常会假设对于任何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都保持不变。因此,不论产量规模如何,单位变动成本都是一样的。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图3-3加以说明。图3-3中的变动成本线起始于原点,表示如果产量为零,则变动成本也为零。当业务量上升时,变动成本以固定的速度上升,表现为一条直线。图3-3变动成本如果将图3-3与原材料成本联系,稳定的变动成本是以稳定的原材料价格和稳定的材料用量为基础的。如果企业能够获得批量购买的折扣,则不属于这种情况,因为此时材
14、料成本会下降,变动成本也会随之下降。然而,这种稳定的关系仍然成立,可以通过图3-4加以说明。图3-4同时给出了获得折扣前后的变动成本。图3-4 变动成本与批量购买折扣33 半变动成本简答简述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既有固定成本特性又有变动成本特性的成本,因此它在某种程度上受业务量水平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1)收取固定服务费的同时也按耗用的数量支付变动费用的物业费等。(2)包括公路税、保险费等固定费用,以及燃料、维修费及服务费等变动费用。可以和高低点法来确认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成分和变动成分。这种方法通过考察业务量最高点与最低点处的总成本,来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了应用这种方法,必须获得下
15、面的信息:(1)企业最高点业务量对应的总成本。(2)企业最低点业务量对应的总成本。(3)最高点业务量。(4)最低点业务量。通过下面的公式,利用上述信息可以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的总成本-最低点业务量的意总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最低点法可以用图3-5表示。图3-5 高低点法图3-5表示了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总成本。距离a代表最高点与最低点业务量之间变动成本的增加值。这个数字就是计算单位变动成本公式当的分子,也是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第一步。通常我们假设单位变动成本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业务量下的变动成本。3. 4 成本性态的其他类型 案例分析平均
16、或单位变动成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平均或单位固定成本可以用下列公式得到:相应的关系可以用图3-6。图3-6 平均固定成本图3-6中的平均固定成本持续下降。最初成本快速下降,但是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速度开始放慢,并且最终这种下降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平均或单位总成本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相应的关系可以用图3-7表示:图3-7 平均总成本可以看到,图3-7中的总成本最初下降得非常快,说明产量较低时平均固定成本下降较快。当业务量上升后,平均总成本下降速度开始放慢,最终平均总成本的下降幅度几乎可以忽略。简答画图说明什么是规模报酬递增,什么是规模报酬递减。图3-8中,变动成本的最初变化很大
17、,但是当业务量上升后,成本的变化越业越小。这与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节约有关,有时候叫规模报酬递增。图3-8 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变动成本的变动幅度越来越小图3-9中,变动成本的最初变化很小,但是随着业务量的上升,成本的变化越来越大。这可能与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增加有关,有时候叫规模报酬递减。图3-9 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变动成本的变动幅度越来越大3. 5 影响业务量与成本高低的因素简答业务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可能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 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商进行运营。(2) 管理方式会影响成本增加的程度。(3) 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地运营。(4) 一些外部因素,如经济状况产
18、生的影响。(5) 员工的素质及态度是企业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章 成本要素41 概述42 材料成本选择企业所持有的存货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原材料、在产品、闲置的零部件或消耗的材料、完工产品。简答存货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1) 预订存货。(2) 购买存货。(3) 收取存货。(4) 储存存货。(5) 将存货发给销货商并保持合适的存货水平。简答必须对存货持有量进行控制,主要原因在于:(1)持有大量的存货,成本昂贵且浪费,因为企业本来可以将这些存货占用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2)如果企业存货耗尽,生产将受到干扰,会造成潜在的利润损失。(3)储存存货会增加企业额外的成本。(4)长时间持有的存货可能会
19、变质或报废,从而导致大量浪费。简答持有存货的主要原因:(1) 确保有足够的存货满足完工产品的意外需求。(2) 在各个生产步骤之间提供一个缓冲。(3) 能够获得可能的批量采购折扣。(4) 能够应对材料供应方面的季节性波动。(5) 能够解决原材料使用量或生产需求量方面的差异。(6) 有利于保证生产过程的平稳。(7) 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葡萄酒需要储藏一段时间才能发酵。(8) 在通货膨胀的时期,可以作为对未来价格上涨的一个对冲。简答与购买和持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1) 持有成本包括以下要素: 储存存货的成本以及监测存货水平的成本。 用于购买存货的借入资金产生的利息费用。 为保护存货而
20、发生的保险费用。 如果存货报废而发生的成本。 如果存货变质毁损而发生的成本,包括浪费成本和处置成本。(2) 订货(获得)成本包括: 与订货或接收订单有关的管理与办公费用。 运输货物发生的运输费。 企业自己生产存货的成本,而不是从外部供应商那里采购。(3) 缺货成本是指当企业存货耗尽而发生的相关成本。缺货成本包括: 企业销售量受到损失而发生的成本。 不得不紧急订货以补充存货的成本。 生产停工损失,例如机器不得不进行额外维护的成本。 工人停工带来的成本。 企业声誉和形象受损所带来的成本。案例分析最常用的存货量控制包括:(1)再订货点(ROL):是指决定再次订货时现有存货的持有水平。可以通过下面的公
21、式加以计算:再订货点=存货的最高耗用量收到订货的最大间隔时间最大间隔时间是指从发出订单至收到订货之间的时间间隔。(2)最低(缓冲)持有量:是指为避免缺货允许存货持有的最低水平。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加以计算:最低持有量=再订货点-(平均耗用量平均间隔时间)(3)最高持有量:是指存货持有量达到了造成企业资源潜在浪费的水平。它与企业储备能力的增加有关,会导致额外成本的增加。最高持有量=再订货点+再订货量-(最低耗用量最低间隔时间)(4)再订货量:是指企业达到再订货点时需要采购的存货量。在一个简单的存货控制系统中,它是最高持有量与最低持有量之间的差。可以用下面的公式加以计算:再订货量=最高持有量-最低持
22、有量(5)平均存货量:是指企业在多数时间内持有的存货量。可以用下面公式加以计算:平均存货量=缓冲持有量+1/2再订货量案例分析经常使用的一种固定再订货量的方法是计算经济订货量。这种机制假设平均存货量总是等于再订货量的一半,那些持有安全储备存货的企业不适用于这种机制。这种机制通过考查存货持有成本与订货成本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最低存货总成本。如果订货量较小且订货频繁,则订货成本会增加,但存货持有成本较低。如果订货量较大而订货次数较少,则订货成本较低,但储存成本会上升。经济订货量上图中,存货持有成本单调上升,而订货成本是下降的。在两条线的交点处,存货持有成本等于订货成本,此时,存货总成本达到最低,因此这
23、一点就是经济订货量。经济订货量可以通过下列公式加以推导:其中:C=单次订货成本D=一定时间内的存货需求量H=一定时间内单位存货的持有成本简答可使用的其他存货控制系统包括:(1) 对存货的订货周期进行定期评估。(2) 两箱系统(3) ABC分类法(4) 帕累托(80/20)分类法。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会计师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但是最常用的有先进先出法(FIFO)、后进先出法(LIFO)以及加权平均法。(1) 先进先出法。假设所有发出的存货都是按照最先购买的存货最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先进先出法的优点包括: 先发出旧存货符合逻辑,这样可以避免其变质或报废。 容易理解。 剩余存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成本 管理 会计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