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资料.doc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复习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石潭记复习资料【精品文档】第 9 页小石潭记一、 文学常识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刘禹锡也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2、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3、文体特点: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可说明
2、。二、 重点字词(一)篁竹(hung) 清冽(li) 为坻(ch) 为屿(y)为嵁(kn) 佁然(y) 俶尔(ch) 翕忽(x)差互(c) 寂寥(lio) 悄怆(chung) 幽邃(su)(二)1)一词多义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水尤清冽:清凉 其境过清:冷清, 凄清 如鸣佩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全石以为底:作为,动词 为坻,为屿:成为,动词隶而从者:跟随 世隶耕:属于潭西南而望: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表承接2)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 今,前往小生 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凄神寒骨 (使
3、凄凉 ,使寒冷)意动用法心乐之 (以为乐,对感到快乐)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 (向西,往西)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3)特殊句式倒装句例句: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译文:以整块石头为底。省略句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译文: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三、句子翻译1、全石以为底。译文:以整块石头为底。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
4、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四、相关练习按原文填空。 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 _。影布石上,佁然不动;(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5、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6、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垠:边界,尽头。 睥睨(pn):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 (l):屋的正梁。 堡坞(bo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箭:小竹子。 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7、)。(2分)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少 人 而 多 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益奇而坚(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日更定矣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
8、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2分)答案:11、其 气 之 灵 /不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划对一处1分)12、(1)像狗牙那样(2)凄清(3)更加(4)有的人(每小题1分)13、(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每小题2分)14、D(2分)1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9、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a以其境过清b不可名状c俶尔远逝d悉皆怪石2翻译下列句子。(4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佳木异竹,垂阴相荫。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
10、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答案1因为说出 不久 全都 2答案: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3: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4: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2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11、,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
12、,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注释】霁:天放晴。 漎:流水声。 巂(gu):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鬣(li):马颈上的长毛。 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石潭记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