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doc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精品文档】第 3 页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和创造背景。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体悟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3、把握写景角度,修辞手法等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诗人畅达的胸怀。2、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 品味诗歌语言,描绘诗歌画面,体悟诗歌意境。2、 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语言,描绘诗歌画面,体悟诗歌意境。2、把握写景角度,修辞手法等艺术特色。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
2、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一、体味情境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春天里都有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二、知人论世1、完成下列信息:苏轼,字 ,号 ,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的 、 、 、 。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一格,与并称“ ”。词开豪放一派,与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唐宋八大家之一。2、背景介绍: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
3、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三、基础达标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铜钲 竹篱 西崦 絮帽 饷2、解释下列字词东风 积雨 铜钲 饷 四、合作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画面: 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此联在整首诗中的作用:2、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画面: 此联描写了哪些意象: “披絮帽”: , 诗中指的是 “挂铜钲”: ,诗中指的是 此联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此联写景角度: 3、“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画面: 颈联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描写了她怎样的情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写景角度: 4、“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画面: 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并分析。五、知识拓展,比较阅读。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 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梨花哪些特点?(3) 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城道中其一 新城 其一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