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精品文档】第 14 页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题:1、C 2、C 3、B 4、A 5、B 6、B 7、B 8、E 9、C 10、A 11、B 12、D1、ABCD 2、ABCDE 3、ABCD 4、ABCDE二、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的定义:以人群为主要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三、论述题1、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有:(1)环境与健康:研究环境中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利用环境中有利因素促进健
2、康,消除不利因素,保护健康,如清洁的大气、水、土壤等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受污染的空气如二氧化硫污染可刺激眼和呼吸道,可引起酸雨。 (2)食物和健康: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对机体健康的作用,如何达到平衡膳食满足机体健康的需要,防止营养性的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等。(3)流行病学研究: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4)卫生统计: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手段,研究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时,用统计学的方法才能根据样本的一些统计特征正确推断出总体的情况。 (5)毒理学:研究环境
3、中有害因素对人体损害机制,可为制定卫生标准和预防措施提供基本依据。如大气质量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药物的毒性作用等都依据毒理学的研究结果制定。2、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用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促使护理工作成为范围更广泛的独立专业。护士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对疾病护理扩大到全身心的整体护理,从临床治疗期扩大到预防、康复、保健。护士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指导病人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指导他们合理营养,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2)在预防保健方面,
4、树立预防疾病的意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宣传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当好防病知识的宣传者,保健知识的指导者。3)严格做好法定传染病、职业病、食物中毒、癌症确诊的登记报告卡及出生、死亡登记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4)协助医生对新生儿和儿童按时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对学校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进行治疗和预防,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卫生指导和监督。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一、选择题:单选题:1、A 2、C 3、A 4、C 5、A 6、B 7、C 8、A 9、C 10、B 11、D 12、A 13、D多选题:1、ABCDE 2、 ABCE 3、ABC 4、ABC 5、ABC
5、DE二、填空题: 1、病因预防、三早预防、治疗和促进康复2、氯化消毒3、降水 地面水 地下水 4、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 5、太阳辐射、气温、气压、气湿、风速。6、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7、混凝沉淀和过滤。8、物理消毒、化学消毒。三、名词解释:1、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2、次生环境:是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环境。如风景区、居民点等。3、有效氯:指含氯消毒剂中化合价大于-1的氯原子具有杀菌作用。 4、游离性余氯:指饮水氯化消毒后,水中还剩下的一部分氯离子,可起到持续消毒作用。5、需氯量:指饮水消毒所消耗的氯化消毒剂的量。三、简答题:1、环境按物
6、质属性可划分为:(1)生物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2)化学因素:指天然形成与人工合成的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化学成分。天然存在的有铁、锌、碘等;人工合成的物质有汞、铅、二噁英、有机氯等。(3)物理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小气候、声、光、热、电磁辐射等,如紫外线、红外线等,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电离辐射。(4)社会心理因素:指人的外界非物质的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发展及人口特征的等。2、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上安全,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饮水中应含有适量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3
7、)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味、无臭,且无任何肉眼可见物。(4)水量充足,取用方便。能满足居民饮用、个人卫生、洗涤等方面总的需要。第三章 环境污染A 1 型题1、B 2、D 3、B 4、D 5、A 6、D 7、E 8、D 9、A 10、A 11、E 12、A 13、B 14、A 15、B 16、D 17、B 18、E 19、A 20、A 21、D 22、C 23、E 24、E 25、D 26、E 27、D28、A 29、B 30、E 31、C 32、B 33、E 34、B 35、AB1 型选择题1、D,C,B 2、C,A,B 3、E,C 4、A,D 5、C,B,A 6、A,B二、名词解释1、
8、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称之。2、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逐级转移累积,造成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的作用称之。3、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环境的质量恶化和破坏。三、填空题1、废气 废水 废渣2、粪便 生活污水 垃圾3、太阳的紫外线 光化学 淡兰色的4、致畸胎 致癌 致突变四、简答题:1、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特异性影响主要有急性作用:是由于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污染物引起的,通常损害表现快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如光化学烟雾具体见教材);慢性作用:由于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污染物在体内蓄积,其产生
9、的损害不断累积,而造成特定的病理反应。慢性危害最常见,且影响广泛如(水俣病);远期作用:环境污染除侵犯一般器官组织,对接触人群当代或 个体本身直接引起急慢性危害外,更严重的是能损伤人体遗传机制 ,引起遗传基因改变,形成遗传性疾病,并诱发肿瘤、畸胎和出生缺陷如(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如射线-白血病、肺癌 、致畸作用)。第四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B 2、B 3、C 4、D 5、E 6、B 7、B 8、D 9、B 10、C11、C 12、D 13、C 14、D 15、D 16、D 17、E 18、E 19、E 20、D 21、A 22、C 23、C 24、C 25、C 26、C
10、 27、B (二)多选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3、A B C D E 4、ABCE 5、B C二、填空题:1、气象条件,劳动强度 2、汽车,飞机 3、职业史,生产环境现场调查,临床检查三、名词解释:1、 噪声:凡使人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 2、热适应:人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这种不良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3、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后听力才恢复。4、中暑先兆:高温作业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有轻微的头晕、头痛、心悸、无力、体温升高、脉搏加快,但还能坚持工
11、作者。四、问答题:1、答:(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3)个人防护:可用耳塞、防声棉、耳罩。 (4)执行各类噪声标准和管理规定。2、答:高温作业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热适应:人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这种不良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2)中暑:按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热射病:是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引起机体蓄热所致。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热衰竭:头晕、头痛、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第五章 饮食与健康 一、名词解释1、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营养功能的有效成分称之。2、即将几种食物混合食用,必需
12、氨基酸可互相补充,更接近人体需要,生物价值亦相应提高,这种称之。二、填空题1、供给热能 供给营养素 2、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3、单糖类 双糖类 多糖类 4、 A B1 B2 5、8 9 6、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7、传染病 寄生虫病 食物中毒 慢性中毒 远期危害三、选择题A1型选择题1、C 2、E 3、B 4、B 5、D 6、A 7、A 8、B 9、E 10、 D11、D 12、E 13、B 14、A 15、D 16、 A 17、 E 18、 C 19、 D 20、 C 21、 A 22、 B 23、 C 24、 B 25、E 26、B 27、A 28、A 2
13、9、A 30、E 31、B 32、E 33、 B 34、E 35、 A 36、E 37、B 38、B 39、A 40、D 41、A 42、E 43、E 44、DA3型选择题1、C,D,E 2、C,AB1型选择题1、C,E 2、D,A,B,E,C 3、A,B,C,D 4、B,A,E,C四、问答题1、满足人体的热能和营养需要 正确选配食物和科学烹调加工合理的膳食制度 保证食用安全 第六章 食物中毒一、填空题1、细菌性食物中毒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2、沙门氏菌属 大肠杆菌属 葡萄球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杆菌3、防止食品污染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毒 食前彻底加热杀菌4、胃肠炎型 神经精神型 溶血型 肝损
14、伤型。二、选择题A1 型选择题1、E 2、C 3、B 4、C 5、D 6、E 7、A 8、B 9、A 10、C 11、A 12、B 13、A 14、D 15、D 16、E 17、E 18、B 19、B 20、E 21、D 22、E 23、C 24、C 25、 A 26、A 27、C 28、A 29、A 30、E 31、D 32、D 33、B 34、E 35、C 36、D A2 型选择题1、D 2、B B1 型选择题1、B,A,E 2、B,D 三、问答题1、答:分类: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 (详见讲义) 调查:准备;现场调查;采样检验;取证第七章 地方病一、名词解释1、是指具有一定地
15、区局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2、是因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过量、缺少或比例失调引起的疾病。也称化学元素性疾病。二、填空题1.鼠疫 布氏杆菌病 克山病 大骨节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2、生物源性地方病 地球化学性地方病3、缺碘 长期食用碘盐4、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 亚克汀病5、环境中氟含量过高6、氟骨症 氟斑牙7、慢性砷中毒三、选择题A1 型选择题1、B 2、E 3、C 4、E 5、C 6、E 7、E 8、D 9、D 10、E11、D 12、D 13、C 14、B 15、A 16、D 17、C 18、A 19、A 20、E21、B 22、B B1 型选择题1、A
16、,C 2、A,C,B,A四、问答题1、病因:环境缺碘预防:长期食用加碘食盐第八章 医学统计学一、最佳选择题答案1、A 2、C 3、A 4、A 5、D 6、B 7、D 8、C 9、B 10、B 11、C 12、A13、A 14、C 15、C 16、B 17、A 18、D二、是非题答案 - 表示正确 +表示错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三、填空题:1、统计工作可分为: 统计设计、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2、统计分析包括: 统计描述 和 统计推断 。3、统计资料的类型可分为:计数资料 、计量资料 和 等级资料。 4、总体是指
17、: 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 分为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5、随机事件的概率在 01之间;P越接近于 1 , 表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P越接近 0 ,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习惯上当 P0.05或P0. 01 称为 小概率事件。6、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 集中趋势 和 离散趋势 。7、资料的分布形式可分为 正态分布 和 偏态分布 两种类型。8、偏态分布为分为 正偏态 和 负偏态 两种情况。如果分布高峰偏向观察值较小的一侧,则该分布为 正偏态 ;而分布高峰偏向观察值较大的一侧,则该分布为 负偏态 。医学上的偏态分布资料以 正偏态 为多见。 9、应用百分位
18、数法计算参考值范围时,若要计算肺活量的95%参考值范围,应计算 P5 ; 求尿铅的95%参考值范围,应计算 P95 ;而白细胞数95%参考值范围,应计算 P2.5和 P97.5 。10、血清抗体滴度或效价资料常用 几何均数 来表示其平均水平。11、描述正态分布或对称分布资料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是 标准差,而反映偏态分布资料离散程度用 四分位数间距 。12、常用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极差 、 四分位数间距 、方差 、标准差 和 变异系数 。13、几何均数常用于 呈等比级 的资料或呈 对数正态分布 的资料。14、中位数一般用于描述 偏态分布、分布型不明 或 开口资料 的平均水平。15、比较两组或多组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医学 预防 医学 作业 答案 张娟妮 高起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