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陈振明版.doc
《《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陈振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陈振明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陈振明版【精品文档】第 24 页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和政策分析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具有贴近实践和实际操作性的特点。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公共事物的管理过程及其规律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部门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物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公共部门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研究、公共管理一般方法研
2、究、公共管理外部环境研究等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目标 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公共事物:公共管理的客体 公共事物是指涉及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满足其共同需要、关系其整体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具有社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规模性公共权力:实现公共管理的前提 公共权力是指公共机构处理公共事物的权力 政府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机构新公共管理:政策的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职责可以转移至非政府公共部门甚至私人部门。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3、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的外延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政府对自身事物的管理,广义上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物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治理。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我们所谓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在政治/行政二分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识的执行)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 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
4、出来。此层面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管理具有相通性。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相比是一个较旧术语。(2)“行政”基本上指服从指令和服务,而“管理”则指:取得某些结果和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3)公共行政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的是他人制定的政策;管理则包括“行政”在内,而且也涉及到组织,即以最高效率实现目标并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4)公共行政注重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公共管理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更为广泛,它不一定只发生在组织机构的内部,它包括了管理战略、外部环境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等。一个公共管理者不仅仅是服从指令,他注重的是取得“结果”和以结果为
5、导向来承担责任 。(5)公共行政采用的是僵死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组织形式。公共管理往往采用更为弹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形式(是一种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所进行的变革)。公共管理的特点(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法治政府)(2)有限责任政府 (3)公共管理社会化:公私合作、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4)进行专业化管理并明确管理者的责任(5)全方位绩效管理:政府再造、公共部门改革、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等政府改革运动(6)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强调民主、分权、制衡、人权、多元主义、公平、正义、法治等理念或价值(7)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8)公
6、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公共管理的特质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概念 公共管理在“什么”和“为何”层面上沿袭公共行政,而在如何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在维护其公共利益性质层面上沿袭公共部门的“公共”特性,在如何整合资源和提高效率等层面上运用私人部门的一些管理手段和管理精神; 整合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所能运用的各种工具。(2)公共管理借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但并未改变其公共性质。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公共管理主体即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手段即公权力的“公共性”;价值观即公平、正义的“公共性”;目标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强调社会价值与责任。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强调
7、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是一种新治理。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包括政府、私人部门、非营利部门和非政府组织。 (5)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和再造。(6)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需要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理论和方法。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部门的管理往往栖身在政治制度背景之中,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许多公共管理活动具有强制性。 私人部门管理则更多融合于市场机制,其权威的行使更多来自于市场或经济权威,而不是公权力或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
8、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5)政府与市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的公共行政(19世纪末以前)二、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七十年代)三、公共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至今)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 (1)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的正式控制之下,建立在官僚制的严格等级制模式的基础之上,层次分明,权力集中,政府官员分工细致(2)由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官员任职(非人格化的行为方式),按照固定的行政程序和规范处理公务,不偏不倚地为任何执政党服务,不是修饰政策,而仅仅是执行被政治官员决定的政策(3)以过程而不是以结果为运行基础,立足于制定要遵循的程序而
9、不重视成果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两大支柱理论: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2、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下的政治控制理论现代官僚体系的六项原则:(1)固定和法定的管辖范围的原则(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的原则(3)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保存书面文件的基础之上(4)公职管理(职业化)。 (5)专职化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下的政治控制理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6年提出)应将政治与行政分开;应将政策与行政分开 政治(制定政策规则)与行政(执行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分离,可以减少政党分赃、贪污腐化和独断专行决策的发生 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原理(1)政府本身应该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它就可
10、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分离。(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需要一种终身制的、能够同样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服务的职业官僚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不足:缺乏效率、管理上的低能、行动迟缓、创新不足等(1)政治控制模式既不充分也不符合逻辑。消极控制难以适应现代公共服务所承担的广泛的、管理的以及政策制定的角色;(2)官僚制理论可能产生非民主化趋势、创新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等社会问题;(3)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官僚制背离了自由,与市场作用相比效率太低,主张采用缩减政府规模为目标的政策。 新公共管理:政策的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职责可以转移至非政府公共部门甚
11、至私人部门。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新公共管理模式存在某些共同点(1)代表着一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重大变化,较为引人注意的是结果的实现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2)明确表示脱离古典官僚制的意图,欲使组织、人事、任期和条件更有灵活性。(3)明确规定组织和人事目标,这样可以根据绩效指标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同样可以对计划方案进行系统评估。这些做法背后的推动力是“三E”:经济、效率和效能(4)资源管理人员更有可能带有政治色彩地致力于政府工作,而不是无党派的或中立的。 (5)政府职能更有可能受到市场检验,(6)通过民营化和市场
12、检验、鉴定合同等其他方式减少政府职能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重点(1)重新认识公共部门效率的决定作用,并把传统的效率观扩展为包括经济、效率和效益(3E)在内的全方位绩效管理观(2)把公共行政的责任置于影响甚至有时可以决定公共事物管理效果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行政原则。 (3)追求公私合作,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动的治理模式,强调公共行政的二元分野,即政府公共政策化和事物管理社会化。带有强烈的市场化取向和管理主义色彩。思考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带有强烈市场化取向(包括社会参与等)和管理主义色彩的公共部门改革运动 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13、?为什么?操作程序标准的破坏和道德下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公开信息 、公共企业家短缺等。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直接原因:长期以来政府机构臃肿、政府职能不断膨胀、持续的财政危机、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甚至滋生腐败等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对政府的广泛不满,迫使政府重新审视和改革其官僚机构。 更重要的原因:各国政府部门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 (1)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私人部门管理绩效和应变创新能力所带来的挑战(3)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挑战(4)公共部门管理理念变化的影响一方面,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政府已不可能包揽全部的公共事物,更不可能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物实施有效的
14、直接管理。 另一方面,公民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要求社会自我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这也为建立国家和社会共同治理模式创造了条件。 经济全球化中政府组织的角色:国家战略管理和战略决策;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协调、沟通、合作和同盟关系的建立;维护本国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和提高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和提高民族凝集力等。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在当今社会,政府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成为影响社会最大的两股力量。政府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自从1887年威
15、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发表以来,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3)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正式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政府行政改革,致力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制,这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态度,了解、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研究和实践的成果、经验和教训。同时,我们又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公共管理发展的学科背景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二战后)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1960、至70年代起。基本假设
16、:公共行政与私人部门的行政没有本质区别;强调一般管理/类同管理;企业绩效优于政府绩效)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公共问题)2、委托代理理论3、寻租理论(布鲁格于1974年提出,寻租收益大于成本,易引发腐败行为)4、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5、管理主义6、重塑政府理论7、有限政府理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基本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科学分析法具体研究方法:实证分析(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等)、规范分析、系统分析方法、成 本收益分析方法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博弈分析方现代官僚体系的局限性由于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操作
17、程序、垂直的指挥链条和标准化的服务,这种官僚制组织十分稳定-但是其行动迟缓而且程序烦琐。面临当前迅速变化的世界,庞大的、组织、控制、管理严密的官僚制组织-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已经不能正常运行了”。第二章 公共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以协调和提高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行使行政权力以达到公共目的、实现公共利益的组织,即政府组织公共行政组织的特征系统性服务性:行政组织行为的出发点和基本属性权威性法制性动态性公共组织的含义和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共”上:公共组织的关键点是公共组织是公共、政治决策的结果(属于公权力),而不是市
18、场运作的结果(属于私权力)。 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核心差异在于其是否拥有合法的强制力,政府是社会中惟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思考题:我国在公共组织的边界定位和管理方面仍存在哪些问题?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将其中不具公共性质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对具有公共性质的事业单位,政府依据其公益性程度,提供与之匹配的公共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并探索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型经营和管理方式,以提高运作效率。 实现公共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建立决策科学、信息透明、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公共组织的构成因素组织目标、组织人员、物质要素、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
19、置、权责关系、规章制度、团体意识、公共组织的类型(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权力的强制性的大小区分1.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2.半强制型公共组织:仲裁委员会、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3.非强制型(服务性)公共组织:高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技团体、服务咨询机构等(2)按职权和管辖范围大小区分中央人民政府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含自治机关):(3)按工作性质、内容和作用区分领导机关: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脑机关职能机关: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办,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专业行政管理的厅、局、处、科等直属机关:国务院下属的国家海洋局、国家专利局、国家气象局、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等辅助
20、机关: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的办公厅、县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室咨询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研究室、研究中心和顾问委员会等派出机关:省人民政府的地区行署、城市市区人民政府的街道办事处、县市人民政府的区公所等公共组织环境:组织外部所有能够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利格斯1961年发表行政生态学:根据社会制度在功能上的分化程度将行政系统分为,与农业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融合型”行政模式;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棱柱型”行政模式;与现代工业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衍射型”行政模式。后工业社会,“扁平型”的行政模式。公共组织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文化环境我国现阶段的公共
21、行政环境特征政治上的特征:主流是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是国家的主人。高度集权的模式开始解体,但带有封建政治制度的痕迹,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官僚主义、集权、特权都还有其存在和滋生的土壤经济上的特征:初步具备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社会生产力水平仍较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但存在多种经济形式和分配形式文化上的特征:社会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传统文化中崇尚吃苦耐劳、勤奋朴实、礼仪道德具有积极影响,但存在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公共组织结构: 1.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结构的层级化,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隶属层次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层级越高,其管辖范围、职责和权力也越
22、大。纵向结构的关键是确立各层级之间的隶属关系,需要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问题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管理幅度指一个主管所能直接、有效地控制下属的数目。管理幅度与直接领导作用大小成反比2.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是指同一层级各部门之间构成的分工合作和关系形式。划分部门和组织分工的基本依据:目标、程序、人物或事物、地区(L.古利克的四标准理论)按管辖区的界限划分公共组织有利于某一区域内部事物的协调统一,缺点是重复性机构增多,容易产生地方主义、条块分割等问题按职能界限将工作性质相同的业务划归一个部门管理,优点是能体现专业化分工原则,做到事权专一,职责明确,力量集中,提高各部门运作效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管理学 公共 管理学 重点 总结 陈振明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