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讲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程经济学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经济学讲义.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 工程经济学概论工业工程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的综合、交叉型科学。第一节 工程经济学含义永动机是发明不出来的,因为它违背了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在技术上实现不了。然而一个技术上可行的工程项目却不一定能被应用,因为人们在从事这个项目之前,首先要考虑它是否合算,即经济效益如何。可见,一个成功的工程项目涉及到两个问题: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人们从这两方面分别研究,就产生了工程学和经济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可能采用的工程技术方案越来越多。怎样以经济效果为标准把许多技术上可能的方案互
2、相比较,做出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复杂。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Economy)这门学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那么什么是工程经济学呢,首先我们要掌握以下几个术语。一、工程与经济(一)工程 工程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是技术的使用过程,是科学理论和思想在改造世界中的表现过程。所以在工程实践中闪耀着科学的光芒。展示着技术的魅力。工程立足于科学技求之上,科学技术因工程而充分表观。科学技术是工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工程是科学技术的具体使用和现实结果。工程学的任务是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工程技术的先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
3、是它能够创造出具有新技术性能的新产品和服务(创造性);另一个是它能够用较少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创造出相同效用的产品和服务(节源性)。即工程学是研究如何将自然资金转变为有益于人类的产品的学科。它的任务是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二)经济经济是个多义词,大体有四方面的含义:1、经济是指生产关系。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树立起来的基础。2、经济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等。3、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现象和过程。4、经济是指
4、节约或节省。由于工程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是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及技术经济决策所涉及的经济问题,因此,我们在本书中基本上是使用上述第三和第四种含义。经济按字面解释主要指节约,即社会活动中的经济合理性。这里所谈到的经济问题既要涉及工程节约问题,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对企业、国民经济影响的问题,还要涉及工程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问题。因此,对工程师而言,经济学的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怎样进行选择的,也就是借助或不借助货币,使用可有其它用途的希缺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并且,为了当前和未来的消费,在社会的各个成员之间或者集团之间分配这些物品。它分析改善资源使用的配置形式所
5、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收益。经济学的任务是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以期获得不断扩大、日益丰富的商品和服务。(三)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技术和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些情况下甚至不可分割。要发展经济,必须进行劳动和生产,必须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而任何技术手段的运用,都必须消耗或占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以,在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中,经济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经济,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始终并存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社会物质文化需要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技
6、术和经济的关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 技术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和生产斗争的手段,经济是人类进行生产斗争的目的。(2) 技术与经济互相促进 (3) 技术与经济互相制约 技术的实现与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有关,条件不同,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果不同。 (4)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既有统一,又有矛盾。二、工程经济学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s)是以工程技术为主体,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工程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科学。它不研究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本身,也不研究影响经济效果的各种因素,而是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它的任务是以有限
7、资金,最好的完成工程任务,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工程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合理关系,找出他们协调发展的规律,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果。三、工程经济学的主要特点综合性 工程经济学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它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研究自然因素运动、发展的规律,是以特定的技术为对象的;而经济学科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工程经济学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经济问题,又从经济角度考虑技术问题。实用性 工程经济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非常实用。工程经济学研究的课题,分析的方案都来自于生产建设实际,并紧密结合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
8、运行,它所分析和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分析结果是否正确。定量性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以定量分析为主。即使有些难以定量的因素,也要予以量化估计。比较性 世上万物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辨别孰优孰劣。经济学研究的实质是进行经济比较。工程经济分析通过经济效果的比较,从许多可行的技术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或满意的可行方案。预测性 工程经济预测性主要有两个特点:尽可能准确地预见某一经济事件的发展趋向和前景,充分掌握各种必要的信息资料,尽量避免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预见性包含一定的假设和近似性,只能要求对某项工程或某一方案的分析结果尽可能的接近实际,而不能要求其绝对的准确。四、工程经济学
9、的学习方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注意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五、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史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已经有100多年。1887年,美国土木工程师亚瑟姆惠灵顿(ArtharM.Wellington)出版了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TheEconomicTheoryofRailwayLocation)。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惠灵顿认为,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法可应用于铁路最佳长度或路线曲率的选择,并提出了工程利息的概念,从而开创了工程领域中的经济评价工作。工程经济(学)也从此破土萌芽了。惠灵顿认为,工程经济并不是建造艺术,而是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
10、艺术。1920 年,O.B.戈德曼研究了工程结构的投资问题,并在著作财务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中提出了用复利法来分析各个方案的比较值的方法。然而真正使工程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化科学的学者则是格兰特(EugeneL.Grant)教授。他在1930年发表了被誉为工程经济学经典之作的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ofEngineeringEconomy)。格兰特教授不仅在该书中剖析了古典工程经济的局限性,而且以复利计算为基础,讨论了判别因子和短期评价的重要性及资本长期投资的一般方法,首创了工程经济的评价理论和原则。他的许多理论贡献获得了社会公认,故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11、”。1982年, J.L.里格斯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学,系统阐述了工程经济学的内容。该书具有观点新颖、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的特点,把工程经济学的学科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我国,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1984年,交通部组织编制了运输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名词术语,其中出现了工程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概念。近十几年来,西方工程经济学理论出现了宏观化研究的趋势,工程经济中的微观部门效果分析正逐渐同宏观的效益研究、环境效益分析结合在一起,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等宏观问题成为当代工程经济学研究的新内容。第二节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工程技术方案( 或工程项目和技术政策)的
12、经济效果。即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方面。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寻找最优的工程技术方案,为工程技术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第三节 经济效果评价原则一、经济效果的概念 经济效果 = 产出 / 投入 = 成果 / 劳动消耗 = 使用价值 / 社会劳动消耗 二、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1)使用价值 社会劳动消耗 (2)社会劳动消耗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社会劳动消耗 (3)使用价值 社会劳动消耗 社会劳动消耗 使用价值三、经济效果评价原则 基本原则:产出 投入评价原则:在工程经济分析中,为实现同一目标的技术方案有多个时,劳动消耗最少的工程技
13、术方案经济效果最好。第四节 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可比方案分析各方案优缺点及影响因素选择分析、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计算各方案指标值综合评价(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资源等)选择最优方案第五节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1、 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2、 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 可比性原则5、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6、 定量的经济效益和定性的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项目经济效果的计算定量分析项目与经济、社会大系统相联系定性分析7、 经济效益评价和综合效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 工程经济要素第一节 投资及其构成
14、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投资、资产、成本及费用、销售收入、税金、利润等经济要素,是构成或影响项目投入产出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工程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一、投资的概念和构成1、 概念:指投资主体以一定的资源(资金、人力、技术、信息等)投入某项计划或工程,以获取所期望的报酬。作用:在于可以直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促使企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2、 构成: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建设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现已停征)。企业或机构对工程项目投资以后会形成资产,据特性可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固定资产:指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
15、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械、运输设备等。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但可以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包括专利技术、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标权等。流动资产: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递延资产:指企业已经支出,但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它待摊费用。3、 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可划分为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两大类。其中:自有资金是指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包括资本金和资本溢价。资本金是指新建项目设立企业时在工商行政管
16、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资本溢价是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负债资金是指通过国内外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出口信贷、发行债券、补偿贸易等方式筹集的资金。4、 投资估算(1) 固定资产的估算(2) 流动资产的估算1)按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 如20-30%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按经营成本的一定比例3)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4)按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例原材料、成品、发放人员工资、办公费用、仓库所占费用(3) 成本的估算1) 同类产品成本估算2) 类似产品成本估算 普通车床 热处理的C620车床(4) 详细成本的估算1) 材料费2) 燃料、动力费的分摊3)
17、生产工人的工资4) 企业管理费(固定费用)(5)折旧与修理 设备、厂房按一定比例来算净现金流量=收入-经营成本+折旧第二节 产品成本及费用活劳动也称劳动消耗,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借以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劳动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物化劳动也称劳动占用,是活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后,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新的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一、总成本费用1、概念: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称为总成本费用2、构成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组成。其中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包括各项直接支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其他直接支出)及
18、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二、折旧1、概念: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而逐渐转移的价值称为固定资产的折旧。2、计算方法:1)直线法:年限平均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原值、规定的折旧年限和残值逐年等额计算折旧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即年折旧额=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原值、规定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应完成的总工作量(如行驶里程、工作小时等)和预计报废时的残值,按其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
19、算折旧额。工作量法又分为两种:一是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二是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行使里程法:年折旧额=单位里程应提折旧额实际行使里程工作时数法:年折旧额=单位工作小时应提折旧额实际工作时数3)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按照逐年递减的当年可使用年限占各年可使用年限总和之比计算折旧额。按照此方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是逐年减少的。其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原值、残值并按固定的百分比计算各年折旧额。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在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
20、除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它是快速折旧的方法之一,对于那些需要尽快收回投资的固定资产,可采用此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3、例题1:一台机械原值为12000元,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为2000元,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来计算折旧。解:年限折旧率()年折旧额(元)年末帐面残值024001200012019209600220153676803201228.86144420983.044915.2520786.433932.16620629.153145.73720503.322516.588202013.2792006.63102000例题2:某固定资产原值50000元,规定折旧
21、年限5年,假定无净残值,则该固定资产各年折旧额是多少。解:年限折旧率()年折旧额(元)年末帐面残值(元)05000014020000300002401200018000340720010800454005400554000财务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指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三、其它概念1、经营成本:指项目总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消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成本费用。2、固定成本: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3、机会成本
22、:指利用一定资源获取收益时所放弃的其它可能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考虑了某种用途,就失去了其他被使用而创造价值的机会。在所有这些其他可能被利用的机会中,把能获取最大价值作为项目方案使用这种资源的成本称之为机会成本。例如,某市区中心繁华地段有一块地皮,如果该地皮分别有开发大型商场、开发宾馆、开发住宅三种可能用途,这三种用途的地皮出让价值分别为1500万元、1300万元和1200万元,但现在为了提高市区中心的绿化率,决定用该地皮建一个公共绿地,则该地皮用来建公共绿地的机会成本应该是1500万元。4、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发生而现在无法得到补偿的成本。联系生活中决策的例子:一名研究生
23、准备在校外租一间房子写论文,租期为1个月,看中了一套,月租金1400元,付了定金100元,无论租与否,定金都不退。过了一周,他又发现了一套,面积和使用条件都相同,月租金只有1310元,不收定金。从月租金看,似乎后者便宜了90元(1400-1310=90),但正确的决策应该选择前面那个方案,因为已付的定金100元是沉没成本,无论租或不租那个房子,这笔钱都已经花了,是无法挽回的。正确的比较应是第一方案的1300元(1400-100=1300)与第二方案的1310元相比。按费用最小的原则,应选择第一方案。再举一个经典的例子:某企业在3年前投资50万元购买了一台设备(原值),3年计提的折旧费累计为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经济学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