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doc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精品文档】第 6 页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编号:05203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
2、舞蹈。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 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本章要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第一节 舞蹈的起源1、舞蹈起源于劳动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第二节 “求偶舞”的形成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第三节 征战与古武舞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第四节 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复习思考题:1、原始舞
3、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第二章 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第一节 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第二节 巫舞与宗教祭祀舞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2、甲骨文中“ ”字与“ ”字的文字记载3、商代的 “巫舞”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
4、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第三章 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第一节 周代主要成套祭祀乐舞1、六代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2、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成就3、六小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4、西周礼乐制的作用及意义第二节 礼乐制的衰落与民间舞的发展1、“礼崩乐坏”的社会原因与艺术发展规律的关系
5、2、民间乐舞的兴盛(1)、诗经(2)、九歌(3)、傩舞(4)、孔子的乐舞教育文化观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1)、表演性舞蹈的发展(2)、舞蹈活动与政治斗争4、两种乐舞理论观(1)、儒家的乐舞理论(2)、儒家乐舞理论的历史价值及意义(3)、墨家的乐舞理论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大武”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舞蹈,其历史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2、礼乐制在西周社会中的意义3、“礼崩乐坏”说明了什么问题4、九歌是一部什么类型的表演,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5、形成楚舞审美风格的因素是什么6、怎样理解儒家的部分乐舞思想对当今舞蹈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第四章 汉代舞蹈艺术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本章要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舞蹈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