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概论.ppt
《免疫学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概论.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免 疫 学 概 论,免疫(Immune)的定义,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免 疫 的 功 能,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主要包括: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 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正常时可产生抗感染免疫的作用,防
2、御功能过强会产生超敏反应,过弱则产生免疫缺陷(后两种情况均属异常反应)。,2、免疫自稳: 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血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份保持免疫耐受; 异常时:发生生理功能紊乱、自身免疫病等,3、免疫监视: 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干扰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机体突变细胞失控, 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出现病毒的持续感染。,免疫学的学科体系和分支,免疫学,免疫学的发展史,免疫学的初创期: 传统的免疫学时期: 1)人工主动和被动免疫疗法的建立;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说的初步建立和
3、统一; 3)免疫病理概念的提出; 4)经典血清学技术的建立:,近代免疫学时期: 1)细胞转移迟发行超敏反应的成功: 2)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耐受学说的提出: 3)克隆选择学说的建立: 4)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的阐明:,现代免疫学时期: 1)免疫系统的建立: 2)免疫应答的深入研究: 3)免疫球蛋白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4)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 5)细胞因子的研究: 6)免疫技术的发展:,第一章 免 疫 器 官,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机体的免疫系统。该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是执行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4、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所有血细胞产生和除T细胞外的所有血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过滤淋巴液,具有免疫活性的T、B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最大的淋巴器官,具造血、贮血和过滤作用,也是成熟T、B细胞移居和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胸腺的结构,第二章 免 疫 细 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它抗原呈递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重点讲述内容:,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其它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第三群淋巴细胞
5、,表面标志*,功能*,表面标志*,表面标志*,T细胞亚群*,表面抗原*,表面受体*,CD4+T细胞*,CD8+T细胞*,表面抗原*,表面受体*,NK细胞*,LAK细胞*,一、造 血 干 细 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HSC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 HSC具有自我分化和增殖的特点,是各种血细胞的共同祖先,也称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 PSC),其表面标志为CD34+/CD38-。 分化的不对称性:部分细胞保持PSC特点不分化,部分细胞分化成表面标志为CD34+/CD38+的定向干细胞。 定向干细胞在一定环境和造血因子的
6、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成熟的子代细胞。,二、淋巴细胞(Lymphocyte),淋巴细胞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是一个复杂不均一的细胞群体,分为许多形态相似而功能不同的亚群。 包括T、B和第三群淋巴细胞三种,后者又包括NK、K和LAK细胞等。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一)T 淋 巴 细 胞,T淋巴细胞是来自胚肝或骨髓的始祖T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又称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 讲述内容主要包括:T细胞的分化发育、表面标志和T细胞亚群,1、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和发育,主要包括早期发育、阳性选择和阴性
7、选择三个阶段: 早期T细胞发育: 表型为TCR-、CD2-、CD3-、CD4-、CD8-的始祖T细胞(双阴性细胞),在胸腺皮质区微环境作用下,成为表型是TCR+、CD2+、CD3+、CD4-、CD8-的始祖T细胞,后者进一步增殖分化后成为TCR+、CD2+、CD3+、CD4+、CD8+的前T细胞(双阳性细胞)。,阳性选择阶段(发生在深皮质区): 双阳性细胞表面的CD4和CD8分子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的MHC-II类或MHC-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时,该细胞就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具有TCR的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而未能结合的双阳性细胞,则发生凋亡而被清除。 通过阳性选择,可使表型为T
8、CR+、CD2+、CD3+、CD4+或TCR+、CD2+、CD3+、CD8+的单阳性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或I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这也是T细胞作用受MHC限制的原因。,阴性选择阶段(发生在皮髓交界处): 单阳性细胞与胸腺皮髓交界处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的MHC-II类或MHC-I类分子自身抗原肽复合物发生有效结合时,该细胞就发生自身耐受而停止发育,表现为对该种自身抗原的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或虽然克隆存在但功能丧失的T细胞(T细胞克隆无能)。 通常只有那些未与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I/I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的单阳性细胞才能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己抗原能力
9、的T细胞,该过程叫T细胞的阴性选择过程。,2、T细胞的表面标志,淋巴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是不能进行区分的,只能借助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或配体分子,通过鉴别细胞表面的分子来区分。 通常用抗体鉴定的细胞表面分子,简称为表面抗原;用配体分子鉴定的表面分子称为表面受体。 需要明确的是,细胞表面的分子名称,只是人们借助不通的手段鉴定后而起的名字,同一分子有时被称作表面抗原,有时又被称为表面受体,皆因鉴定的手段不同而不同。,1) T细胞的表面抗原,静息的外周T细胞只表达HLA-I类抗原,某些活 化的T细胞可同时表达HLA-I/II类抗原。这类抗原对T细胞的活化和产生免疫效应作用重要。 也叫分化群抗原(CD
10、抗原、CD分子),是包括WBC、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在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在细胞表面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常借助不同的单克隆抗体来进行鉴定。 CD抗原的检测对于研究各种免疫细胞的分化和亚群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目前由国际委员会统一命名,HLA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几种主要的CD抗原: A.CD3分子:存在于外周成熟和部分未成熟的T细胞表面,与TCR呈非共价键结合成TCR-CD3分子复合物,参与TCR的信号传递。 B.CD4和CD8分子:外周T细胞表面只表达其中的一种并籍此进行分类,它们分别是MHC-II/I类分子的受体,与之结合后可加强和稳定TCR与APC或其它靶细胞表面非己抗原MHC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学 概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