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之思.doc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之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之思.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之思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之思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之省思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研究”(编号:14JDGC002)吴小林 齐昌政 文永红 石卫林摘要: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的逻辑出发,对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逻辑追本溯源。认为工程知识
2、是工程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它区别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中工程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工程实践具有情境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层次性等内在逻辑。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以工程知识为关键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工程实践的内在逻辑,科学合理地组织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工程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与传统的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强调由学术导向向实践导向转变、由单一学科向专业领域转变、由专业教育向全面教育转变,体现了知识本位教育哲学观向社会本位教育哲学观的转变,是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方式的重大调整。但从
3、教育实践来看,尽管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特色依然不足,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同质化;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简单化、形式化、培训化现象,实践逻辑层次模糊,实践效果不彰。怎样强化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术的更学术、专业的更专业”,仍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回归“工程”,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的逻辑层次出发,对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逻辑追本溯源,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一、工程知识是工程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1.工程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工程知识是开展工程活动、实现工程目标所需要的特殊性知识
4、。工程活动以建造具有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特定人工物为目标,它本质上是在现实的、特殊的、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决策、研发、设计、施工、监理、评价、运行等诸多环节,来建造和使用某种特定人工系统的物质性实践活动,是社会化、产业化的经济生产行为184。工程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工程问题的解决必须整合人、财、物、时、空、事(信息)等各种要素,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综合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工程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活动,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应用,工程包含于科学、技术之中。近年来,随着工程哲学的兴起,特别是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工程知识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将工程置于
5、与科学、技术同等的地位,“承认和主张科学、技术和工程是三个不同的对象、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同时也有密切的联系。” 2工程的特性决定了工程知识的特性,工程知识是实现工程目的的手段,它的创造由目的决定,是中介性的实践性知识,是伴随着具体的工程实践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的独立知识形式。与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相比,工程知识具有综合性、情境性、特殊性、难言性、具体性等特点3,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工程知识并非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的“派生知识”,而是“本体知识”。科学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描述性知识,其目的在于理解世界,认识和发现自然规律;技术知识是创造性地开发以行动为目标的程序性知识,其目的在于发
6、明人类改造自然的知识、方法和工具,解决实践过程中“怎样做”的问题;工程知识是工程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是将各种普遍性、一般性的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人造物行动中的情境性的特殊知识,其目的在于人工物在现实中的成功建造。工程知识既包括科学技术在工程中应用而产生的工具性知识,也包括只有工程实践过程中才能体验、体会、积累的工程隐性知识。在本质上,工程知识是中介性、情境性的实践知识;在内容上,至少包括决策知识、设计知识、操作知识、评价知识;在性质上,工程知识既不具有纯粹的科学性质、技术性质,也不具有纯粹的社会性质、人文性质,而是众多种类知识的综合集成;在形式上,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相比较,是更难以形
7、式化、体系化的零散知识4。从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的关系来看,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可以为工程知识的习得提供基础,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又可以促进新科学、新技术的产生;科学知识可以为技术知识提供理论支持,技术发展也可以催生新的科学理论。它们之间的根本联系在于应用与实践。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技术知识是工程知识的基础,是建立在某种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工程知识产生的逻辑顺序上的。如果在相关科学技术理论指导下,通过工程应用与实践,造就了某项工程,这样科学技术知识自然发挥基础作用,但“实践中很多工程是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然后人们才去研究,找
8、出科学依据来”5。理论上说,只要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就可以开展工程活动,比如手工匠人,他们没有学过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但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经验等工程隐性知识,却可以很好地参与工程建设。当然在现实中,特别是在当今大科学、高技术、大工程的时代,不“应用”任何科学、技术的工程根本不存在187。“没有无技术的工程、没有纯技术的工程、工程要选择和集成技术”2。因此,既不能孤立地看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工程知识,又不能忽视工程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工程知识习得不仅需要学习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也要在工程实践现场获得工程情境性知识;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掌握与工程相关的经济、管理、施工、环境、法律等非技术知识和
9、作为工程团队成员的沟通、协调等社会知识。图1 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的关系2.工程实践是获取工程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英国哲学家博兰尼的知识理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两种形式,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以整体经验为基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即所谓“行动中的知识”,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它可通过实践活动(如反复操练和训练)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师徒制”的方式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实现转移,通过对他人的隐性知识加以显性化、符号化,然后对它的合理性加以检验、修正与利用。隐性知识难以
10、编码,具有高度的情境性,依赖于个体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植根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的环境约束,难以规范和学习。隐性知识的最终获得,只能依靠个人实践,其间包含着艰难的试错学习。技术创新研究表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植根于竞争者难以模仿的员工技能及其整合方式。一些量化的经验研究也表明,从现场获得的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如来自文献资料)来说,在总体上对企业创新做出了更大贡献6。工程知识作为伴随工程实践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的独立知识形式,更多表现为隐性知识。实践性教学、直接经验的获取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学习和获取个人实践知识,即隐性知识。通过进入工程现场进行工程实践训练
11、,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个体摸索、顿悟以及同行之间大量随机的相互交流和切磋,获得大量的工程隐性知识,体验与把握许多意会性、情境性的经验和知识,将课堂中习得的理论知识整合、转化为实践情境中的应用性知识,审时度势地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这种体验具有亲身性、感受性和持久性,能对个体能力的提升、职业认知和职业态度的养成产生持久的影响。工程知识的习得并不能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知识基础上,不能囿于学校的学术环境,必须到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去体验。也可以说,就工程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技术知识是服务于工程实践的,是促进工程知识获取的源泉,但不是获取所有工程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工程实践才是获得全部工程知识特别是工程隐性知识的
12、唯一途径。二、以工程知识为关键,构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知识体系1.不同类型的工程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架构“如何正确地进行工程实践”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操作和行动,更不是显而易见的和不言自明的,实践脱离了理论的关照就不可避免地具有盲目性。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手段和生产工具愈发先进,工程活动领域日益拓宽,工程复杂性不断加深,进行理论探索必须成为完整实践的一部分。从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看,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必然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但知识体系的构成以及建构方式均不相同(图2)。科学类人才从科学理论问题出发,探究事理,重在丰富科学知识;技术类人才旨在掌握某方面的技术,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
13、技巧和手段,重在丰富技术知识;而工程类人才以工程为导向,追求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应用科学技术知识,重在知识转化和工程知识的习得。这三类知识在不同人才的知识系统中并不互相排斥,也没有明确绝对的界限,科学类人才应了解掌握一些技术知识、工程知识,工程类人才特别是高级工程类人才必须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从当前研究生教育层次看,工学博士处于图2中A的位置,应系统掌握本领域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侧重基础研究;工学硕士处于图2中B的位置,应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理论探索或应用研究领域中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硕士处于图2中
14、的C位置,侧重于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A:科学类人才;B:技术类人才;C:工程类人才图2 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系统2.工程知识在工程硕士研究生知识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7。由于工程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以工程为导向,“回归工程”,兼顾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工程知识传授,通过创设工程问题情境、岗位实习和实践等形式,让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服务于工程实践,进而让学生习得丰富的工程知识,这是构建工程硕士知识系统的关键所在,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日制 工程硕士 研究生 实践 能力 培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