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7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
《上海市2017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17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上海市2017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精品文档】第 14 页杨浦区 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一 、 积累应用( 10 分)1. 按要求填空。 ( 5 分)( 1) _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2)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_ 。(辛弃疾 _登建康赏心亭 )( 3)“窗”是古诗词中的常见物象,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 _ ,_ ”临窗抒发着晚年寂寞的情怀;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子(或友人)的 思念。_,_”寄托对妻( 4 ) 李 白 登 上 金 陵 凤 凰 台 , 远 眺 时 看 到 的 自 然 景 观
2、是 “ _ ,_。”2. 按要求选择。 ( 5 分)(1)下列诗句中,哪两项蕴含的哲理最相近()()( 3 分)A.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B.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好友在一次重大考试中受挫,你想要送他一句话,下列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 2 分)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C.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D.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二 、 阅读 ( 7
3、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 3- -8 8 题 。( 16 分)( 1)目前国内网络微电影由于生存形态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纪实微电影、剧情微电影、广告微电影和实验微电影。 无论是哪种类型,网络微电影这一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影像小品文” ,是除网络外无法通过其他媒体或以其他方式体验的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是艺术发展尤其是影像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中国古典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的成果。从表面上,看网络微电影与中国古典艺术相距甚远,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网络微电影既然被称之为艺术,就包含在艺术体系之中, 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 有必要接受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
4、的艺术因素, 并将之内化于自身的创作美学。( 3)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艺术发展中,绝句因其简洁的篇幅、巧妙的审美思维、高效的情感表达, 一直深受诗人们的宠爱。 凡诗人者, 无不工绝句, 这一现象甚至有些像当今的 “人人都是艺术家” 的网络微电影。 绝句的创作秉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的特点,于方寸间见意象、以有限中表无限, 一般结尾意味无穷却又能合情合理。绝句以四句为体,正应了叙事的“起承转合” ,于时空转换中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如柳宗元在江雪中所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面两句“千山” “万径”描述环境,类似于影视视听语言中的“大全景”的运用。于
5、第三句镜头推进。由“孤舟”的全景至“蓑笠翁”的中景人物描写,最后聚焦到特写“独钓”这一具体动作上,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表达出钓鱼翁的孤寂,虽无声却意味深长。由此可以看出,绝句通常在构思上将互相冲突、互相对立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将事物的远近、大小、情思的刚柔、虚实相互融合,体现的是一种“阴阳相成”的创作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 ?贝尔曾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反观网络微电影所呈现的以视觉消费为主的创作目的,着实难以实现具有思辨目的的深度审美。 除此之外, 绝句因其体裁特点与微电影的创作美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成为微电影创作的选题资源。( 4)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有一种主张笔墨凝练、形象赋
6、予意趣、创作随性率真的即兴绘画形式小品画。小品画通常突出神情,其艺术效果强调形简而神生、笔简而意赅。_,小品画造型特点通常不会囿于写实,对形象的处理多用变形、抽象的艺术加工手段,以实现高度概括的目的。网络微电影其叙事强调概括,其视听强调凝练,_往往忽视概括和凝练以外神情意趣的追求。_小品画对神情意趣的追求,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才能走入千家万户。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闲情逸致也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遍审美心理。(5)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微电影的创作应考虑用户的接受习惯,应注重视听语言的高度概括、画面信息的有效。微电影一维采用剪辑动画的形式,巧妙地融合了中国水墨画的神韵以及皮影艺术的元素,以古喻今地探讨了
7、人性中的善恶。但从一维中也可以看出,以凝练的形式表达深奥的内容似乎是失败的。对微电影来说, 由于观众的接收习惯,不适合通过繁杂的信息量来探讨宏大的主题,叙事元素 也应同形式一样化繁为简。( 6)中国传统文化外援下的中国传统审美内涵以及与之相应的艺术特征决定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标准与纬度。 学者何乃英在其著作 东方文学概论 中提到东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写意手法和中和之美” ,即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趣味中的意境和神韵。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3.第( 5)段的“叙事元素” ,在文中的含义是_ ( 2 分)4.第( 4)段空格处依次选择
8、的词语是()( 2 分)A.因为 B.然而 C.因此 D.虽然5.第( 3)段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是()( 3 分)A.叙事的“起承转合” 。B.既有审美功能,又启人思考。C.能将对立和冲突熔于方寸之间。D.有蒙太奇的镜头的多角度切换。6.第( 5)段中举微电影一维为例,对其目的分析明确的一项是()(3 分)A.说明微电影不适合用繁杂的信息探讨宏大的主题。B.说明微电影可以巧妙地融合中国其它艺术的元素。C.说明微电影可以以古喻今地探讨人性的善恶。D.说明微电影的形式一定要简洁,为观众们所接受7.上文的题目最合适的选项是()(3 分)A.论中国古典艺术与网络微电影的关系B.网络微电影包含的中
9、国古典艺术元素C.论网络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D.中国古典艺术对网络微电影创作美学的启示8.有人认为第( 6)段与全文关联不大,你如何理解?(3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 9- -2 12 题。( 15 分)福山路 3 号:沈从文先生故居(1)我上午就要离开青岛,我必须去一趟。于是早晨6 点多钟出门,打车来到小鱼山,寻找沈从文故居。( 2)洁净的沥青路面,坡地延伸,两旁欧式的老建筑,随处长着自由的花草树木,仿佛置身在欧洲小城。那些早起的人们,匆匆地催促孩子上学去。卖早点的摊子,也摆在了门口。我见一个年轻女人走过,便上前问她: “请问沈从文故居在哪?她默想一会,用手指了指,不确定地说,恐怕在上
10、面吧,你再问问别人。(3)又往前走, 见到一个老人。 我对他说, 请问沈从文故居在哪?老人似乎耳背了, 他说,什么丸?我大声对他耳朵说,沈从文!老人沉默了一会, 他很想帮助我,可终于无奈地摇了摇头。( 4)我心下决定:再也不去问人,我一定能自己找到。在走过几条路鱼山路、恒山路和芝罘路之后, 我终于见到福山路。 我大步向上走去,拐过几个路口, 终于见到了那个门牌:福山路 3 号;对,还有那一块黑底金字铭牌:沈从文故居。( 5)一座斑驳的铁门半掩着,半边有青藤披纷下来。迎门一堵石墙,同样被青藤所覆。无人,院子里静静的。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悄声说:沈先生,我来看您了!一踅身,进门横折一溜石阶,屑步
11、拾阶而上。( 6)这是一座花园,树木扶苏,可是并不热闹,似乎还有那么一点冷清。一棵大的紫薇开满了缎子一样粉红的碎花。一幢两层的老楼掩映在这些树木花草之中。几棵椿树, 几棵常青树,两棵柿子树,结着青咯哒的小柿子。前院还有一处种了玉米,枝叶全枯,仍挺立着。走到后院,一棵枫树倚着高坡。南瓜藤铺张着,爬得到处都是,开着大大的黄花,结着大4大的南瓜。 登楼的石阶是弧形的,那石阶的扶手上, 也摆了几盆花: 一盆蟹爪莲, 几盆雏菊。还有几盆苦瓜低垂着,有的已经腐烂,仍垂在那里。还有 一盆竟是辣椒,上头结了许多朝天椒!( 7)这是一座花园么?是一座破败的废园?它还是一畦菜园?它仿佛很有点人间烟火味,又似乎有那
12、么一点典雅浪漫, 可是显然很久没有人收拾过它了, 有那么一点荒凉。 这是沈从文故宅当年的模样么?( 8)小院静寂着,没有一个人,为什么呢?可是我又多想没有一个人啊!千万不要有人进来,我可不是小偷!不信,我背一段边城给你听。你住在这里,你难道不知道翠翠么?( 9)让我坐下来,同沈先生说说话:沈先生,我读过无数遍湘西和湘行散记。有一本“开明文库”的湘行散记小册子,我一直随身带着,还在扉面上记了“河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 。那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 “大爷” 还好么?我可是去过永顺、 保靖、泸溪和凤凰 沅河的水和吊脚楼 翠翠是您在崂山北九水见到的那个姑娘么?( 10)我自语了半天, 没有听到一点
13、声音。 是我慧根不到么?侧耳去听, 恍惚在那紫藤丛中,沈先生的圆圆脸庞一闪, 眯眯笑着。 沈先生!我差点叫出声来! 可那脸庞只一闪, 便不见了。( 11)我又默坐了一会,站起身来,悄悄走上台阶门口,屋里有说话声音!还有倒水声!我赶紧后退了几步。好了,沈先生,我走了这里是有人给您看房子的。我放心了。( 12)我走出了门, 又回过头来, 看了看那半掩着的斑驳的铁门。 我凑近去读那铭牌上的字:沈从文( 1902-1988 ),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31 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青期间完成了从文自传 、三个女性、月下小景和三三等文学名著。(13)我走了几步, 又蓦地一回头, 目光正好落在掩映在青藤
14、下的蓝色门牌上:福山路 3 号。9.文章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了寻找故居的过程,其用意是(3 分)_ 。10.请对第(6)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 4 分)_11.第( 9)段写作者 “自言自语 同沈先生说说话 ”,请说明这些话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 分)_12. 文章第(12 )( 13 )段,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对此进行分析 。( 4 分) _(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 题。( 8 分)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开成二年,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弟弟患眼病,寄居在扬州东北的禅智寺。杜牧
15、赶去扬州给弟弟治病,病没治好,但假期已满。唐制规定: “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他毅然放弃官位留了下来,此时写了这首诗。13.杜牧与 _并称为“小李杜” 。(1 分)14.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颔联“青苔” 、“白鸟”以冷色调从视觉角度来渲染气氛。B.颔联“满”字写出青苔之盛和游人之多,极言繁盛之象。C.颔联“故”字,运用拟人手法,小鸟徘徊,增环境之凄冷。D.颈联“下”字极富动态,内含夕阳西下时的伤感落寞之情。15.此诗首联和尾联的写作手法有相同之处,请对此进行赏析。( 4 分)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 -1 21 题。( 17 分)( 1)吴败齐师于艾陵之
16、上,还师临晋,与定公争长,未合,边候乃至,以越乱告。吴王夫差大惧,合诸侯谋曰: “吾道辽远、无会、前进,孰利?”王孙骆曰:“不如前进,则执诸侯之柄以求其志。请王属士,以明其令,劝之以高位,辱之以不从,令各尽其死。”( 2)夫差昏秣马食士,服兵被甲,勒马衔枚,出火于灶,暗行而进。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王亲秉銊,戴旗以阵而立。左军皆赤裳、赤髦、丹甲、朱羽之矰,望之若火,右军皆玄裳、玄輿、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带甲三万六千,鸡鸣而定阵,去晋军一里。天尚未明,王乃亲鸣金鼓,三军哗吟以振其旅,其声动天徙地。( 3)晋大惊,不出,反距坚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2017 杨浦区 语文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