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doc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精品文档】第 7 页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名词解释: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
2、妓院的娱乐场所。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泉州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
3、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14、宇文恺: 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他不仅主持规划了长安和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能方面的工程,也是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简答题:1、 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居住形式及特点:穴居:凿穴而居;上古穴居而野处 发展:穴居-半穴居-地
4、面建筑。巢居: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发展:巢居-干阑式建筑特点:位置:较高的向阳山坡上,靠近河流 规模:成群密集的房屋,居住形式多以穴居为主 分区:住区、墓区、生产区2、 秦汉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都城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都城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出现了礼制建筑;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都城
5、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城市经济活动区域增加,有集中的市场,常在城廓地带;城防功能有所提高,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4、 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及规划影响:布局特点,统治中心建设的一座新城。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南部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规划
6、影响: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阶阶级对立等级森严,三台防御。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前朝后寝)。 5、 南建康的建设概况及特征:建设概况:城区范围很大,北至钟山、南至雨花台、西至石头山、东至东府城以东的倪塘。建康城九门,周20里,内有宫城居中偏北;城市的商市位于城南秦淮河和雨花台之间;城内集中了许多官办手工业作坊;城内佛寺兴盛,有几百座佛寺;在南北朝时期还大规模地扩建了玄武湖周围的园林。建设特征,城市经过不
7、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的情况。 6、 南宋平江府城的城市布局特点:苏州有大城和子城,城墙略有屈曲,有护城河环绕,呈长方形,城门皆有水陆两门。城市以子城为中心,子城系平江衙署所在地,呈长方形,四周围以城墙;子城内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偏于东侧的南北轴线上,府署衙署在轴线南端。宋代作为地区军事、政治中心的府州城市布局特点之一:在城市中心有筑有城墙的衙城。子
8、城的西北角集中各种商市,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县署以北是整齐密集的前街后河的居住街坊。河流和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成方格网形,主要道路呈井字或丁字相交,大街之间多是东西方向的小巷。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和四条南北向的大河道,即“三横四直”。道路常与小河平行,形成前街后河的格局。城内佛教、道教并重,有庙宇寺院百余座,寺观在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往往选择恰当位置,与街道、河流配合良好。以具有相当规模的园林,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7、 唐代扬州的繁荣原因及其城市格局:繁荣原因,水陆交通因素漕粮集运口岸淮盐集散地茶叶和其他物资的集散地本地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手工业。城市格局,子城和罗城。北面为
9、子城,又称衙城,是官衙集中的地区;南面为罗城,又称大城,是居住区、商业、手工业区。唐代有都督、节度使驻节的重要州城通制。子城城墙为土筑,两重城墙,城门及城墙转角处用砖包砌,四周有城壕;罗城呈长方形,棋盘状路网。城内有运河河道,在城南、沿大运河一带有相对集中的商业,沿岸有码头和街市。史料记载唐代扬州有繁华的长街和夜市,说明晚唐时期扬州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里坊制的束缚。8、 中国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城市类型丰富,数量较多,规模较大;都城形成城市中轴线,宫城和皇城位于城市北部居中,前朝后寝格局,严格分区;集中设市、统一管理,市场位置南移,形成前市后朝格局; 形成复杂、完善的棋盘状路网;居住严格采用
10、里坊制,坊发展为整齐划一、封闭、内向的形态;城市中寺庙建筑大量增加;9、 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的主要内容: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钟楼、鼓楼)玄武门。论述题:1、 结合城市实例,谈谈我国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保障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奴隶社会,因生存需要,城市多靠近河流,河流商业流通作用不大;促进城市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秦汉中国统一后,商品流通数量增加,往往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处、或在两条通航河道交叉口处形成商业都会城市;运河城市:唐宋时期,大量物资通过运河进行调运,在运河沿线形成了一些商业城市;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附近的海外贸易城市
11、:唐宋以来,海上贸易有较大发展,明中叶之前海外贸易城市逐渐发展起来。河流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水源、对外交通、经济贸易等的重要依托,一些城市由于河道改道或河道淤塞而被废弃。城市与河流的竖向关系:北方一些山区城市近河不临河,建在地势高处;江河中上游山区城市沿河修建,与水面的高差较大;水网地区城市跨河发展,高程接近水面。江河中游,城市防洪设施坚固;河流影响下的城市形态小水系城市易跨河发展;大江城市多在一侧发展;大河通过在大河上建桥城市可以跨河发展,但两侧城区往往有主次。2、 结合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图示谈谈周礼考工记的理解及含义: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
12、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周朝城市建设经验的总结。周代城制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都城的规模、形制要按礼制的等级,城市布局方正严整,讲求秩序、体制、等级、尊卑等,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中心性质城市的城制有重要影响。3、 结合城市建设实例,谈谈管子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思想:管子重视发展农业及工商业对城市的关系。“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上,必于广川之下,高勿近阜而用水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适,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体现追求自然、天道的本质,对中国古代由于交通便利而发展形成的经济中心、商旅城市有较大影响。 4、 结合唐长安和隋唐洛阳的
13、规划要点,谈谈隋唐时期城市建设概况:隋唐东都洛阳 宇文恺 先修宫城、皇城,南面正对中轴线,但受原有县城影响,坊里区向东向南发展;皇城、宫城、含嘉仓城、圆壁城等位于西北角,地势高,宫城近似方形;全城基本方形,西南角因河道城墙有所弯曲;洛河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共107个坊,0;l形状均方正规则;道路为方格网路,主轴大街为宫城南正对定鼎门大街,120米左右,干道4060米不等,一般道路宽度在30米以下;有三个集中市,坊里内也分布了一些商业、服务设施,城内的商市都与洛河有联系。 皇家园林位于宫城之西。周长200里,内建16所宫殿,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高山水面,台观殿阁,穷极华丽。城市建设特征:城市
14、类型丰富,数量较多,规模较大;都城形成城市中轴线,宫城和皇城位于城市北部居中,前朝后寝格局,严格分区;集中设市、统一管理,市场位置南移,形成前市后朝格局; 形成复杂、完善的棋盘状路网;居住严格采用里坊制,坊发展为整齐划一、封闭、内向的形态;城市中寺庙建筑大量增加;5、 图示解说唐长安的城市布局特点及其道路系统、居住、商市方面的概况:布局特点:城市呈规则方形,东、南、西、北各设三门。全城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宫城正门为起点,一直延伸到外城南面正门;横轴在朱雀门和承天门处与纵轴线丁字相交。包括宫城、皇城 和外城。皇城在城市居中偏北部;皇城外东、南、西三面是居住坊里,北面是禁苑。宫城位于皇城北面,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城市建设 复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