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年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年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 目的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4 责任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5 程序5.1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5.2 抽样: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6 内容6.1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PN法)。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6.1.1 设备、仪器及用具6.1.1.1 设备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净化工作台
2、、生化培养箱(30350C)、生化培养箱(202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脉动真空灭菌柜、紫外灯等。6.1.1.2 仪器及器皿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移液枪及吸头、薄膜过滤器等。6.1.1.3 用具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6.1.2 试液6.1.2.1 消毒液 A0.1% 新洁尔灭溶液 B75%乙醇溶液6.1.2.2 稀释液、试剂及配制A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g、蛋白胨
3、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B聚山梨酯80C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D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6.1.3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6.1.4 操作方法6.1.4.1 试验前准备6.1.4.1.1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试管、移液枪吸头(1ml、10ml)、量筒、稀释液、培养基等移至传递窗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6.1.4.1.2 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6.1.4.1.3 操作人员进入一更,用洗手液或肥
4、皂洗手,烘干。进入二更,用0.1% 新洁尔灭溶液洗手,穿戴洁净无菌服、口罩、手套。6.1.4.1.4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镊或剪将供试品启封。6.1.4.2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如果下列供试液制备方法经确认均不适用,应建立其他适宜的方法。6.1.4.2.1 水溶性供试试品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
5、成1:10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6.1.4.2.2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0.1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6.1.4.2.3 油脂类供试品 取供试品,加入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面活
6、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入预热的稀释液使成1:10供试液,保温,混合,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乳状液。6.1.4.2.4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取供试品10g,加入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置45水浴中,振摇,使溶解,制成1:10的供试液。6.1.4.3 供试液的稀释取1:10均匀供试液1ml,加入装有9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试管中混匀,即为1:100供试液。以此类推,根据供试品污染程度,可稀释至1:1000、1:10000等适宜稀释级。每递增1稀释剂,必须另换一支吸管。6.1.4.4 检查
7、法6.1.4.4.1 检验量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cm2)。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最小包装的供试品,混合,取规定量供试品进行检验。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6.1.4.4.2 平皿法6.1.4.4.2.1 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的制备和菌数测定,每稀释级每种培养至少制备2个平板。6.1.4.4.2.2 阴性对照 以稀释液代替供试液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6.
8、1.4.4.2.3 倾注培养基将预先配制好的培养基(需氧菌总数计数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熔化,置45。C水浴中,备用。将45。C左右的琼脂倾注上述各个平皿约15ml,以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快速转动平皿(勿使培养基溢出)使供试液与培养基混匀,放置,待凝。6.1.4.4.2.4 培养和计数需氧菌总数计数平板倒置于3035培养箱中培养35天。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平板倒置于2025培养箱中培养5天,必要时可延长至7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
9、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6.1.4.4.2.5 菌数报告规则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的稀释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数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的依据。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计算1g、1ml或10cm2供试品中所含的微生物,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6.1.4.4.3 薄膜过滤法6.1.4.4.3.1 薄膜过滤法所采用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m,直径约为50mm,若采
10、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6.1.4.4.3.2 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剂中,混匀,过滤。若供试品所含的菌数较
11、多时,可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1ml,过滤。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他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滤膜贴于平板上是不得有空隙或气泡,否则影响微生物的生长。6.1.4.4.3.3 阴性对照 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6.1.4.4.3.4 培养和计数 培养条件和计数方法同平皿法,每片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6.1.4.4.3.5 菌数报告规则 以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菌数
12、(每张滤膜过滤1g或1ml供试品),或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6.1.4.4.4 MPN法MPN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及薄膜过滤法和平皿法,仅在供试品需氧菌总数没有适宜计数方法的情况下使用,本法不适用霉菌计数。取供试液至少3个连续稀级,每一稀释级取3份1ml分别接种至3管装有91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必要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接种管置3035培养3天,逐日观察各管微生物生长情况。如果由于供试品的原因使得结果难以判断,可将该管培养物转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2天,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管数从表1查被测
13、供试品每1g或1ml中需氧菌总数的最可能数。 表1 微生物最可能数检索表生长管数需氧菌总数最可能数95置信限每管含样品的g或ml数MPN/g或ml下限上限0.10.010.001000309.400130.19.501030.1100116.11.2170206.21.2170309.43.5351003.60.2171017.21.217102114351107.41.320111114351201143512115538130165382009.21.5352011443520220538210154382112053821227994220215402212899422235994230
14、2999423136994300235943013891043026416181310439181311751719931212030360313160303803209318360321150303803222103040032329090990330240409903314609019803321100200400033311006.1.4.4.5 结果判断需氧菌总数是指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真菌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细菌菌落数)。若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使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结果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可使用含
15、抗生素(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如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若采用MPN法,测定结果为需氧菌总数。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检查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上的规定,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基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控制菌检查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物定的物生物。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
16、,不再复试。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应为内容,这个罗列成子项。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种。供试品检查时,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对无毒性。供试液制备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量应不大于100cfu。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阴性对照试验:以稀释剂代替供试液照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查,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6.2 大肠埃希菌6.2.1 设备、仪器及用具6.2.1.1 设备微生物限度检测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限度 检验 操作规程 年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