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doc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精品文档】第 50 页8-1.1 我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2.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教学难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 教学过程:导入:观察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谈感受:思考:观察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是什么?教师总结:我们的社会是
2、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去认识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去感受它的美。一、感受社会生活1.结合课件图片活动:你是通过通那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你有那些感受?教师总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有很多: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等,许多方法都可以让我们认识社会。2. 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7月16日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7月25 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
3、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8月3日在家看电视,我看到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录片,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感到了由衷的敬佩。问题一: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问题二: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问题三: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教师总结:小华日记里所谓的“大事”看起来并不是大事,但是对他而言这是他所经历的,是他对社会的一种认识,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这个社会有了经一步的了解,感受很真实。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1.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4、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 通过对图片和课本材料的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教师总结:主要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我们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是消费者3.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要求: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完成图表,与同座交换,说一说自己的社会关系。思考: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产生了什么影响?4. 结合上述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5、和你的生活经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师总结: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社会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大网。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教师寄语: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来接认识社会,了解的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从而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我们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作业:完成导学案的习题板书
6、设计:我与社会一、 感受社会生活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8-1.2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的亲社会行为不断的塑造自己和完善自己。3.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问题合作探究式教学,讲授法教学准备师:搜集资料,完成课件制作。生:完成书本预习和相关内容的填写。导 入意大利洞穴专家蒙培尔“先锋地下试验室”(详见教材和课件)蒙培尔获得了怎样的认识?教学过程(环节)环节一:教材“小东的经历”导入1.你是否有和小东一样的经历?和大家进行分享你的收获和感悟。2.选取部分学生的暑期经历制成电子相册
7、。环节二:探究与分享:结合教材第7页的插图。1. 说一说学习用品,衣服等怎么生产出来的?(展示图片资料等) 2.观察和思考自己每天所要接触的物品(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环节三:“看客现象”的分析1. 全面剖析看客心态(情境案例)2. 面对看客心态,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亲近社会)3. 相关链接:当下中国社会上人们的病态心理。环节四:养成亲社会行为1.为什么需要养成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有哪些?3结合教材上的图片谈一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拓展延伸: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成功人物的故事,参看书本第9页的有关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完成一篇演讲稿,在全班展示。小结思维导图反馈练习1.2017年7月30
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许多初中生都关注了这一新闻时事。关心时事有利于( )我们增强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积累个人的物质财富。A B C D 2.关于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B.积极参与暑期研学旅行 C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体验 D在家无节制的沉迷网络游戏。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在于(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A B C D 教学反思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2-1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目标1.知道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9、2.培养能够辨别网络陷阱的能力。3.树立合理利用网络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重难点警惕网络陷阱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问题合作探究式教学,讲授法教学准备师:搜集资料,完成课件制作。生:完成书本预习和相关内容的填写。导 入视频:互联网改变生活导入教学过程(环节)探究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 生活中,你经常借助网络做什么事?沟通交流娱乐游戏网上购物2. 如果没有互联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探究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互联网与经济发展威客等知识服务类经济 微商等分享经济 ,共享单车等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1)政府开通网络问政,网络监督有什么样的作用?(2)现场操作“我想对总理说”或者市长信箱反应公共问
10、题。3. 互联网为文化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大数据与生活变化(讲授) 探究三:警惕网络陷阱1 网络谣言与防范(案例分析)2 网络与个人隐私(1) 个人隐私的泄露(数据,徐玉玉案案例分析)(2) 相关的法律法规(3) 个人网络安全的有关操作和总结(鼓励学生总结)小结思维导图反馈练习1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方式,不仅如此,我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消费,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这说明( )网络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网络交往提高了我们的活动质量。网络购物很方便,今后无论什么东西,我们都可以在网上购买。网络交往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 B C D 2.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
11、,微信,QQ等无处不在,它们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与远方的亲人瞬间相连,互通讯息,这说明A网聊可以实现我们的一切交友愿望B网络交友将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交友的主流C网络世界充斥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分险D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高效便捷。教学反思2-2合理利用网络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2教
12、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二、新课讲授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
13、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2016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
14、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展示下列图片)3思考:分析上面图片的表现,谈谈为什么会被禁止。
15、提示:左图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所以被法律禁止。右图是利用网络攻击他人网络,是违法的,所以被法律禁止。活动四:网络开启一扇门建言献策(材料展示)2017年4月12日,太原市试点建设的首个专为老百姓排难解忧的互联网平台迎泽区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迎泽区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互联网”迈进了一大步。过去市民跑腿才能解决的小事儿,如今通过电脑网页、微信、QQ、手机APP、电话等方式就能立即反映到网络平台,使之得到快速解决。1思考: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提示:1.材料反映了太原市利用网络给老百姓开通了解决困难的平台。太原市能够正确运用网络
16、。2.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师强调: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活动五:网络助力张远坤的愿望(材料展示)张远坤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库纳巴扎小学支教。当他看到学生们大冬天的还在接自来水管的凉水喝,冬装只是把四件夏装穿在身上时,就想到通过募捐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短短三天时间,爱心人士送来了约70公斤的物资。第一次活动就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出乎张远坤和学校的意料。随后,张远坤把目光投向了学校的运动场地。希望通过网络募捐的方式,将募集到的善款建一个运动场,并购买篮球架、单双杠、球类等体育器材,丰富学校的体育运动。思考:张远坤的事例带给我们哪些启
17、示?提示:张远坤利用网络募捐,解决所在学校学生的困难。他能够正确地运用网络,传递了网络正能量。分析下列图片,看看人们利用网络传播什么正能量?提示:图1利用网络传播了舞蹈,图2利用网络抓捕了逃犯,图3利用网络弘扬书画文化,图4利用网络组织了青年志愿者,让青年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价值。教师强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三、课堂总结可以说今天的生活即网络生活,我们处于现实与虚拟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的规则,更要遵守虚拟世界即网络世界的规则,让网络为我所用,不要我为网络所困;让网络助力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生活困于网络,不要让社会受阻于网络。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
18、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3-1 维护秩序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能力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19、,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维护秩序。二、新课讲授(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阅读教材P23第一段。1思考:什么是社会秩序?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教师总结: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种类: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二)
20、社会秩序的作用活动二: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1思考: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3“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3.(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营造良好
21、的社会环境。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三)规则的种类、作用及含义活动三: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展示材料及问题)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1讨论:材料中有哪些规则?2如何理解规则?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
22、发言。教师总结:(1)种类:人们约定的原则、劳动合同、纪律、法律、道德等。(2)含义: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活动四:“一米线”的提醒“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1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上述事例的规则?2如何理解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道德 法治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