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基础知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药理学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基础知识.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药理学基础知识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理作用与药理效应1.药物作用 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2.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最基本的药理学效应包括兴奋和抑制。3.药理效应的选择性 即药理效应的专一性,是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又是临床用药时指导用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4.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1)治疗作用:指药物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作用。(2)不良反应:指那些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2、。(二)药物的治疗作用1.定义 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2.分类 按治疗目的分为:(1)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称为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2)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称对症治疗,也称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三)药物的不良反应凡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病痛或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且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1.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不严重,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
3、可避免的。分为:(1)急性毒性:短期内过量用药而立即发生的毒性。(2)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3.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4.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义称反跳反应。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是药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6.特异质反应 某些药物町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是一种遗传性生化缺陷。7.继发反应 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小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二、药物的量效关系(一)剂量的概念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或阈浓度) 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2.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
4、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4.常用量 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来源:考试大5.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6.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二)量效关系及量效反应曲线1.量反应药理效应呈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数或量的分级表示,如血压升降、平滑肌舒缩等。(1)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常用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来表示,称半数有效量(ED50)。(2)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 基础知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