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临床应用.doc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临床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临床应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临床应用周玉杰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ABP)的发展过程1953年Kantrowitzdong等首先提出应用机械辅助心功能很差的心脏;1958年Bartwill 等提出主动脉反搏的设想;1961年Clauss等在实验中试用心脏收缩时自主动脉抽出一定量血入泵,在舒张期时加压注回主动脉以辅助心脏循环;同年Jacoby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反搏法对急性冠状血管阻塞的疗效,但在操作技术上仍有很大限制并有严重溶血;1962年Moulopoulous提出有球囊的导管放入主动脉内。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完善1969年成功地研制出比较完善带
2、有控制、驱动系统的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ABP),并在临床上使用;1970年Goetz发明了双囊导管,产生单向血流;1975年研制成可连续测球囊内压力的IABP;1978年Bregman发明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导管,使操作更加简便省时;1981年双腔IABP应用于临床;1986年有多种驱动模式的IABP问世。同时就其在临床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肯定了其作用。过去,动脉内球囊反搏插管的手术过程长,装置匹配及控制繁杂,因而限制了它在重大病变中的使用范围。如今这种经皮穿刺型的球囊可以快速地插入而丝毫不需要任何辅助设施的手术过程,主
3、机改进为全自动控制装置,心脏内科医师及外科医师均可使用这种插管技术。另外,简洁实用插管技术也提高了动脉内球囊反搏在紧急情况时的使用频率。总之,随着这一器械的不断完善,目前IABP在心血管内外科临床应用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常用的辅助循环装置,并明显地降低了死亡率。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应用IABP者达80,0000例之多。二IABP的工作原理IABP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即为将动脉收缩压力波的相位延迟到舒张期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图1)。A图1 上图为IABP主机及显示屏,显示屏第一条图为同步ECG,第二条图为压力图,白色标记线为舒张期增压时限标志(一) .基本生理学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的灌注压(CPP)
4、大约为50mmHg,心脏收缩时冠状动脉被收缩心肌挤压,90%的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发生于心脏周期的舒张期,由此可见冠状动脉血流的多寡决定于心脏舒张期的长短和主动脉根部舒张期的压力,而舒张期的长度又是由心率决定的,心率增加可以缩短舒张时冠状动脉血流填充的时间。鉴于此增加主动脉根部舒张压、减缓并延长舒张期时间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二) .IABP工作原理:置于锁骨下动脉与肾动脉之间主动脉内的球囊,在体外触发信号与驱动装置控制下,在左心室舒张期充气,突然阻滞降主动脉内血流,使主动脉内舒张期血压升高,挤压更多的血液流入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供氧;在左心室收缩期球囊突然瘪塌,主动脉压力骤然下降,产
5、生一空穴,使左心室射血阻力降低,减轻左心室的后负荷,减少了左室壁张力及左室作功和耗氧。如此,球囊在舒张期提高动脉压(90%的冠状动脉血流发生于舒张期);在下一次心室收缩时球囊萎缩降低后负荷,以达到辅助循环的效果。由于心排出量的增加及球囊充气时舒张期增压对脑、肾灌注增加,增加了尿量,减轻了酸中毒,改善了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危重及休克患者的功能恢复,最重要的是IABP增加了心脏的供氧,同时也减少了心肌的耗氧。其有可能出现的有益的继发作用包括:增加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冠状动脉及周围循环血流灌注和尿量。球囊充气期所带来的益处 球囊放气期所带来的益处 1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后负荷2 提高舒张压缩短下腔静
6、脉时相3 增加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增加心搏出量4 增加体循环的灌注提高心输出量 三IABP的主要组成部分:IABP主要由球囊导管及控制驱动和监测警报系统组成. 1 球囊导管球囊的舒缩使主动脉的压力和流经主动脉的血流发生改变并可测定主动脉根部压力。球囊的容量成人为20-50 ml,小儿为4-15ml 。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身高不同来选择球囊容量根据身高的选择方法为: 身高 180cm 球囊选择 30ml 40ml50ml一般相当于心脏每搏输出量的50%。球囊扩张的程度以达主动脉直径的90-95%(85%)较为理想。阻塞程度太高会加重全血细胞破坏及可能的主动脉壁损伤。气囊充气时间应始于心脏舒张开始之
7、时,在整个舒张过程中气囊保持充气,而气囊排气应处于心脏收缩开始之IVC期(等容舒张期)。应注意精确充排气时间。只有精确充气时间才达到:1. 冠状动脉血量及压力增加,灌注量增加,使输送至心脏的氧气也增加;2. 增加舒张压,同时增加到达远端器官与组织的灌注量,如:尿量增加及脑灌注量增加;3.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随着CPP增加而增加;4. 增加体灌注压。而精确排气时间的优点在于:1. 整个收缩期中,球囊保持充气,因此后负荷减轻,心肌氧的需求也会下降;2. IVC期缩短造成氧的需求也减少;3. 后负荷减小使左心室的排空更有效,因此,心搏出量增加。此外,前负荷量也会下降;4. 对室间隔缺损和二尖瓣闭锁不全
8、的患者,其同时有增加前向心输出量和减少左向右分流量。2. 控制驱动及报警系统:以往,临床医生常常因主机装置的繁杂而胆怯,当今主机装置已成为全自动控制系统,使操作变得简单实用。应用驱动控制系统包括触发装置(心电图触发,动脉压力波触发等)、压力气源、控制器、监测仪及示波器、警报装置等部分。严谨的报警设计,尤其是气囊在患者血管内的压力值、气量、及运动情况,电脑会同时同步作出检测。提供自动报警说明及检修流程,显示在屏幕上。根据气体的密度和黏度选择驱动气体。目前主要选用氦气与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其中二氧化碳以价廉而无气栓的优点作为常采用的气体。氦气的优点为气体运输时具有最小的层流和很快的扩张性,便于球囊舒
9、缩,这对快速型心律失常尤为重要,是一种较理想的气体。目前应用的各型IABP在监测及报警系统上均电脑化管理,操作简便、直接,增加了安全性使反搏机能有效安全的运转。四IABP适应症及禁忌症(一)使用IABP的标准 1、严重的左心室功能受损(CI2.0L/min/m,EF22)。 2、中等剂量强心药给予时平均血压60mmHg, CI2.0L/min/m,尿量2030ml/h。 3、心脏功能中度受损(CI2.2,EF18合并有以下症状:(1) 严重主动脉狭窄(主动脉与左心室压力差80mmHg)(2) 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3) 瓣膜疾病伴有冠状动脉狭窄 IABP应用要早,病人收缩压下降到70-80m
10、mHg时即可考虑应用,同时加强后续治疗。 (二)IABP的适应症I. 内科方面:1、 心源性休克2、 休克前状态3、 治疗扩大性的心肌梗死4、 不稳定性心绞痛5、 顽固性心室心律不齐败血症引起休克症状6、 心肌挫伤:钝器挫伤心背脊柱受损7、 心导管检查、治疗时的预防与支持如高危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气囊成型术8、 心肺复苏9、 药物过量10、 高危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11、 高危病人的转运 II. 血流动力学方面1、 瓣膜狭窄2、 瓣膜关闭不全(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3、 乳头肌破裂4、 心肌梗死引起的室间隔缺损5、 左室室壁瘤III. 外科方面1、心脏手术前的预防准备2、 心脏
11、手术后心肌功能障碍3、 先天性心脏病,缺陷矫正后的心脏支持4、 CABG手术后保持移植血管通畅5、 体外循环搏动性血流6、 等待心脏移植7、 严重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时的预防性支持(三)IABP的禁忌症I.绝对禁忌症1、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I相对禁忌症1、 心肌病终末期(准备心脏移植者除外)2、 动脉粥样硬化及严重周围血管疾病3、 疾病终末期。如:癌症转移,脑死亡4、 未经切除的腹主动脉瘤五 IABP并发症女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有吸烟史及休克是导致出现IABP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IABP技术目前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产品安全性良好,合并症明显减少,其发生率在535%。
12、Meharwal ZS 等1观察了911例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中进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病人,其中5.9%发生了严重的血管的并发症,5.8%发生轻微的血管并发症,肢体缺血需要手术切除血栓栓子的患者为2.5%。发现术前开始IABP的血管并发症少于在手术室麻醉前进行IABP。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三支血管病变、IABP指征、左室室壁瘤手术及使用带鞘的球囊均为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下为IABP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常见并发症:I. 球囊插入期:1、 主动脉内膜损伤,动脉破裂:发生率约24%。应注意掌握正确插管方法,降低其发生率;2、 血栓脱落而产生栓塞;3、 股动脉阻塞,导致腿部的血流受阻;
13、4、 无法通过IABP导管,Colyer WR Jr等2报道大约20%病人由于主动脉-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无法置入IABP导管,可以在狭窄处植入支架后再插入IABP导管。II. 反搏期:1、 血栓形成:长期卧床,应用抗凝不当,易致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致栓塞。IABP应用中应保持球囊在体内持续浮动,保持ACT在150-180秒;2、 气栓:球囊漏气造成。但由于目前采用球囊压力监测,一旦出现漏气,IABP马上停止工作,并将球囊内气体抽出,保证安全;3、 血小板生成减少;4、 感染:严重时可致败血症。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应用抗生素预防,可控制其发生率5、 出血:可发生于球囊插入点、侵入监视线及
14、压力造成之溃疡出血。应密切观察,注意止血。6、 主动脉破裂;7、 由于IABP导管安装所造成的循环受阻:球囊过高导致的锁骨下动脉受阻球囊太低导致的肾动脉受阻 8、 ICU综合征。9、 下肢缺血:因导管阻塞或位置不好,致血流受阻,约有1-2%下肢缺血、坏死。由于目前经皮穿刺的损伤小,无鞘穿刺的使用技术降低了肢体缺血。无鞘使用的IABP置入技术是对IABP置入的一种革命。Harun Tatar3报告应126例病例使用IABP时无鞘穿刺技术与应用鞘管穿刺技术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88% vs 25.9%,应用无鞘穿刺技术进行IABP明显地降低了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无鞘使用的IABP是为了更快捷、更
15、少损伤的穿刺而设计的。导管导丝共用的技术非常独特并且不必使用永久性或可撕裂性鞘。无鞘导管的应用,这种并发症已很少见。III. 撤除期:1、 血小板减少:观察发现血小板数目及功能下降较体外循环术后更明显。尤以早期为著,以后程度有所减轻。血小板数目及功能的恢复大约在停用IABP后一周开始。早期应用保护血小板的药物可控制血小板数目及功能的降低;2、 穿刺部位出血、感染;3、 血栓形成;4、 病情复发。六IABP球囊插入前的评估:为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在球囊插入之前应对一些临床现象进行严格的评估:1、 双腿的皮肤颜色及皮温;2、 双腿的微血管再填充能力;3、 双腿的脉搏值;4、 双腿的基准触觉及运
16、动;5、 双腿的足背/桡动脉指数(A/B index)足背动脉/桡动脉指数=足背动脉收缩压/桡动脉的收缩压A /B指数:0.80-1.0正常0.60-0.80轻度循环受损0.40-0.60中度循环受损 0.40重度循环受损应注意的是足背动脉/桡动脉指数代表评估循环预期的目标,必须监测的是其变化而非一定值。6、 球囊插入前血液动力学评价:心输出量、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 ;7、 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8、 患者及家属对IABP的了解。AB图2 (A、B)自股动脉植入IABP导管,在左心室收缩期球囊突然回缩,主动脉压力骤然下降,左心室射血阻力降低,减轻左心室的后负荷,减少了左室壁张力及左室作功和耗氧
17、。球囊在舒张期充盈提高动脉压。七.IABP的置入通常IAB经皮由股动脉插入。采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刺骨动脉,应避免穿入腹腔及穿刺骨浅动脉。置入股动脉扩张器,将扩张器及鞘管送入降主动脉胸段,撤出扩张器,将IAB插入导引鞘管,IAB的顶端marker置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排尽气囊内气体,连接至床旁控制器,启动。使IAB与病人动脉压力曲线保持1:2同步,设定充气、排气时间,调整增益为1:1。置入后通常给予10%低分子右旋糖酐(20ml/h)抗凝,对于未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建议使用肝素。IAB也可以在直视下置入股动脉。暴露股动脉后,将一段长5cm直径为8-10mm的人工血管以45角吻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动脉 气囊 临床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