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B)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 疏漏诊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5)假设将水稻田里
2、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8)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9)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10)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11)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12)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长句冲关1概述性知识(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
3、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源)。2程序性诱问(4)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5)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除草、除虫的目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
4、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7)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有物质投入的原因:人工生态系统不断会有产品输出,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链接高考热考命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生用书P731(2019高考江苏卷,T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
5、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填序号)。空间分布迁入率互利共生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在乔木杂食性鸟与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这两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均属于第二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
6、属于第三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属于第四营养级。(2)分析题图中各成分可知,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可产生无机盐、CO2和H2O等。(3)该地表在水平结构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题中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题中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空间分布、迁入率和种群密度。(5)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甲)所同化的能量,且包含在甲流向分解者
7、的能量(c)中。根据题图可知,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答案:(1)生产者二、三、四(2)大型真菌、跳虫无机盐、CO2、H2O(3)水平(4)(5)cab2(2018高考江苏卷,T28)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3)根据图1分
8、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图1中遗漏的能量流动途径是水草甲丁。(2)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故图1所示食物网中的次级消费者为丙和丁;丁可以捕食丙,而丁和丙又均可以乙为食,故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乙在图中所示食物链中不是最高营养级,所以乙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
9、一营养级(包括丁和丙);流向分解者;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4)因为乙同化的能量为1 900 kJ/(m2a),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25 000 kJ/(m2a),1 900/25 000100%7.6%,而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乙外还流向了甲,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7.6%。(5)由题意可知,该农药可沿食物链或食物网富集,则该农药在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含量最高。(6)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超过这个调节能力,则生态系统会崩溃。题中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说明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10、节能力。答案:(1)水草甲丁(2)丙和丁捕食和竞争(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4)大于(5)丁(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3(2017高考江苏卷,T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
11、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解析:(1)荒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以水草为食,故昆虫和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3)叫声是通过物理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属于物理信息。因“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故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雌蛙的卵块密度。(4)水草腐烂,与其
12、具有竞争关系的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题图可知,杂食性鱼类既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又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则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也是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以蛙为食的两种不同纲的生物有蛇、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2类)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常结合图形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也经常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知识整合1据同化类型确认生态系统功能
13、类群2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的模型(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3生态系统中的3类信息、3种作用及2个应用素养提升一、考查生命观念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解析:选C。“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人工鱼塘中高密度饲养鱼,需要投
14、入大量的饲料,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水产养殖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应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浪费,因此应多养殖植食性鱼类,C错误;由于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D正确。2(多选)茶树菇味道鲜美,常生长于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茶树菇利用的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C套种技术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
15、率D该林场的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解析:选AB。生长在油茶树枯朽树桩上的茶树菇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A正确;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B正确;套种有利于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茶树菇不能利用光能,C错误;该林场的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3(2019高考全国卷)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16、)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解析:选A。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远大于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营养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二、考查科学思维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f代表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7、为e/b100%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g和i中有一处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解析:选B。c代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f代表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因为不知道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e代表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故无法计算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属于次级消费者,狼粪便中的能量是d中的一部分,C正确;g和i中有一处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正确。5(多选)下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碳元素转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
18、水稻的过程B鱼的数量增加不一定降低水稻产量C丁中的大部分生物可促进乙的过程D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中abd解析:选ABC。由题图可知,过程表示光合作用,过程表示细胞呼吸,水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水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在一定范围内,鱼数量增加可提高水中的溶氧量,故在稻田中适当放养鱼类可以增加水稻产量,B正确;丁表示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使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能促进乙的光合作用,C正确;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体内会贮存一定的有机物,故abd,D错误。(1)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以“营
19、养级”为单位,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利用率: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3)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 三、考查社会责任6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A通过人为补充光照,延长家禽接受光照的时间,提高产蛋量B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C通过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并在田间释放,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通过人工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解析:选D。人工灭虫灭鼠能减少能量的损失,但并非运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而是应用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D符合题意。
20、7下图为“桑、蚕、气、鱼”新型农业的结构示意图(蚕沙为蚕的粪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生物是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2)图中所示池塘中某种鱼增长速度最快时,捕获2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鱼中带标记的有10条,不带标记的有50条,则该池塘中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_条。(3)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桑、蚕、气、鱼”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_原理。(4)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解析:(1)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者(桑树),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桑树蚕。(2)设该池塘某种鱼增长速度最快时种群密度为m,则可得出,解得m1 200
21、。该种鱼增长速度最快时种群数量为K/2,故该池塘中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K)为2 400条。(3)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4)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答案:(1)桑树桑树蚕(2)2 400(3)能量的多级利用(4)太阳光热考命题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学生用书P751(2019高考江苏卷,T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
22、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解析:选C。根据题意,锁阳的叶已经退化,说明其光合作用较弱或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其需要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并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可推知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寄生,A错误。该地区为沙漠地区,物种多样性较低,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错误。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小果白刺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锁阳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了耐旱突变,干旱的沙漠环境起到了定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十三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