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 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 加热液体B. 测溶液pHC. 盖盖玻片D. 检查气密性2. “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B. 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C.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D.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
2、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3.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选项事实或结论推理或判断A酸性溶液pH小于 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D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A. AB. BC. CD. D4. 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A. 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B. 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C.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D. Cu
3、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5. 性能神奇的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力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常温下钛不与非金属及强酸反应,加热时却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是钛矿石之一,目前利用金红石大规模生产钛的过程是:在高温条件下在往金红石与碳粉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反应制得四氯化钛(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镁跟四氯化钛反应制得钛和氯化镁。完成下列问题:(1)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2)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6. 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
4、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_;(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_。7. 某混合气体X由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X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装置(假定每步反应均完全),现象分别为:A中溶液变浑浊;B中固体变为红色;C中粉末变为蓝色;D中溶液变浑浊。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能得出CO气体一定存在的证据是 _;(2)只要在图1中加装一个图
5、2装置,就能确定原混合气体X中是否含有H2。写出图2装置中试剂名称 _;该装置连接在图1中哪两个装置之间 _(用字母表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8. 某项目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得到如图2的甲、乙两幅曲线图。【资料1】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但它们本身不参加反应。【资料2】该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将5克铁粉和2克碳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立即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5毫升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观察现象,采集数据。用所学知识及
6、以上资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注射器中的盐酸会自动注入瓶内,原因是 _;(2)图2甲、乙曲线图中,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解释产生这两个不同现象的原因。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9.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某小组同学分析
7、过程笔记如下:【初步结论】(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 _;【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无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没有Ca2+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_ ”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有OH、CO2(2)根据实验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 _(用化学式表示);(3)实验中应加入过量的 _溶液。【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10. 某校科学研究小组同学
8、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1)结合实验原理,图1中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是:_(填字母)【实验探究】探究影响因素探究在制取CO2气体时,为了探究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小组同学进行了四组实验,如表所示实验组别甲乙丙丁大理石的质量/g、颗粒大小m块状m块状m粉末状m粉末状盐酸的体积/mL、浓度V稀盐酸V浓盐酸V稀盐酸V浓盐酸(2)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_(选填实验组别)进行对照。探究.性质探究做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验证实验时,同学们将NaOH溶液加入到充满CO2
9、气体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观察到塑料瓶变扁,由此得到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结论。但有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CO2气体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为回答该同学的质疑,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个250mL的烧瓶中分别充满CO2气体,通过注射器同时向两个烧瓶中分别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最后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小科得出CO2气体溶于水会导致塑料瓶变扁,同时CO2与NaOH也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3)结合图2中A、B曲线变化特点,写出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_。【拓展提高】小组同学完成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测定,其方法是:
10、将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如图3)。小科利用该实验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m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待充分反应后,关闭活塞再次通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m2(4)有同学指出实验步骤操作明显不合理,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_。11.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
11、”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 _。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碳吸收: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_。(3)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CaO+H2O=Ca(OH)2,Ca(OH)+Na2
12、CO3=CaCO3+2NaOH。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II.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
13、错误。 C、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盖盖玻片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答案】A【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14、,反应前后原子质量、种类、数目不变,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故A不正确。 B、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从符号表征看: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故化学式是N2O4,故C正确。 D、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A。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质量、种类、数目不变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C、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本题考查了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浙江省 金华市 中考 化学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