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doc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明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世界奇迹。教学重点:古埃及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尼罗河在古埃及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列出了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迹,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大奇迹中,只剩下古埃及的金字塔还矗立在尼罗河岸边。我们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也为金字塔感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埃及之旅。二、讲授新课:(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建立起古代埃及的空间概念。提示: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一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十分炎热,降雨量也很少,普遍干旱。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2指导学生在年代尺上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提示: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
3、一;公元前15世纪 地跨亚非;灭亡: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3.角色模拟:假如班级近期将要举办“探秘古埃及文明”的特展。如果你是其中的策划人员之一,你会建议展览古埃及的哪一代表性文明成就,说说你的理由。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展示课前搜集有关古埃及文明成就的资料,并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推荐理由。5.课件展示图片,并讲述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天文、数学、医学、文字雕刻和绘画等。(二)金字塔1.展示图片: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群,简单介绍图片中的金字塔。提示:从左到右依次为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哈佛拉(胡夫之子)、胡夫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2.展示图
4、片,并介绍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提示:狮身人面像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希腊人称狮身人面像为“斯芬克斯”。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狮身人面像面部是仿照哈佛拉的面像雕塑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3.拓展思考:古埃及人未留下任何关于金字塔建造的记录。金字塔是谁建的?提示:(1)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有和人类一样高智慧生物。(2)“大西洲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时候,在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
5、(3)古埃及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它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更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4.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金字塔?提示:(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2)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三)法老的统治1展示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古埃及法老的地位是怎样的?提示:“法老”一词的来历及法老所掌握的权力。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
6、世起,开始把“法老”用于国王自身,后来,“法老”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法老”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古埃及的国王被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近乎疯狂,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而感到自豪。2合作探究:古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提示: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三、课堂小结:古代埃及建国:公元前3500年,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灭亡:公元前525年,科学文化成就:天文学(太
7、阳历)、数学、医学、象形文字、金字塔。这些是古代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所谓文明,指的是埃及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奴隶社会。四、巩固练习:见课件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知识线索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层层递进,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只是在对金字塔评价方面,学生观点分歧较大,意见不一。经过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了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阶级的历史见证。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2.过
8、程与方法: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9、。二、讲授新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地图古代两河流域,并讲述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提示: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泛滥后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什么?提示:泛滥的洪水带给人们灾难,但是也带给人们可靠的收成和建筑房屋的材料。这是一
10、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定居的地域。3.指导学生梳理古巴比伦文明的发展历程。提示:兴起:约公元前3500年,南部出现了很多的小国。公元前2400年,实现初步统一;强盛: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衰落: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被外族(赫梯人)所灭。4.展示图片,讲述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楔形文字 、阴历、空中花园等。(二)古巴比伦王国1讲述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提示:古巴比伦王国开始只是两河流域众多小国中的一个,汉莫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他在为期间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把两河
11、流域带入了历史上最辉煌时期。2指导学生归纳汉谟拉比的贡献。提示: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使巴比伦进入最强盛时期。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三)汉谟拉比法典1展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简要介绍石柱上半部图像的含义。提示:石碑上的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件展示的材料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地位。提示: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规定严格的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二是维护发达的奴隶制度。三是对古巴比伦商品经
12、济涉及的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关系作了规定。总之,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历史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3展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中的法律条文,思考:根据以上条文,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提示: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4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制定与实施是古巴比伦文明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体现,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三、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
13、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两河流域是当今国际问题的热点,尤其是叙利亚问题更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感知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并按照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探究两河流域的重大事件,并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条文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所在,学会正确地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
14、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
15、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古代印度,找出古代印度文明的大致位置,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一说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提示:古代印度在地理位置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这里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气温偏高。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河水一部分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一部分来自季风降雨,水量丰沛。良好的农耕自然条件,保障了人们稳定的衣食之源,从而创造了古代印度文明。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历史沿革。提示: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文
16、明;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和孔雀王朝之后的古印度。3课件展示图片,并讲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提示: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这一文化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孔雀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成基本统一的王朝,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4讲述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提示:雅利安人是说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5.课件展示图片,并讲述古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佛像艺
17、术等文明成就。(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展示图片,指导学生结合漫画及教材内容,说说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其内容是什么?提示:雅利安人的入侵。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级的差别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社会群体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2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提示:种姓制度的特点:种姓界限森严;种姓职业世袭;种姓实行内婚。种姓制度的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3.讲述: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成员内部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
18、统治及社会安定。但是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正是因为森严的种姓制度,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从而推动了佛教的产生。(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创立的基本信息。提示: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基本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2合作探究: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提示: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印度的国教。3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佛教外传的时间及传播路线。提示: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三、课堂小结: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四、巩固练习:见课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对古代印度的教学,使
20、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其以及对爱琴文明发展的影响;理解希腊城邦特点;掌握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历山大东侵的后果,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正确评价伯利克里、亚历山大。
2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民主政治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亚历山大坚毅勇敢的性格以及远大的抱负;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侵略性、残酷性,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客观进步性。教学重点:雅典民主政治;亚历山大东征。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亚历山大东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当今世界有一项重要的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你们知道它的长度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这个比赛项目的距离的确定要从公元前490年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
22、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喘不过气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二、讲授新课:(一)希腊城邦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古代希腊,说说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自然状况。提示:地理位置和范围:古希腊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东部和西西
23、里岛东部沿岸地区。自然状况: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2.提问:与其他地区的大河流域文明相比,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等相比而言,希腊文明有其特别之处,它是海洋文明,它的发轫与繁盛都与海洋密不可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主要包括哪些文明?提示: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海洋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3.讲述希腊城邦的出现和突出特点。提示: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几百个城邦。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九年级 历史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