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训练及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训练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训练及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 选择题1.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A. 张仲景B. 王祯C. 华佗D. 蔡伦2.后汉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反映了()A. 西汉初年就出现了用麻做的纸B.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 “蔡侯纸”材料易得,便于推广D. “蔡侯纸”传播到世界各地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汉朝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想象图。这一生产活动( ) A. 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发B. 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2、促进了亚非拉美的贸易往来D.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4.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A.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B. 专制统治禁锢思想C.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 纸张促进文化交流5.东汉一医学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写出的不朽中医学名著是( )A. 天工开物B. 伤寒杂病论C. 农政全书D. 本草纲目6.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
3、革,成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这两部著作共同体现了中国中医文化()A. 传承创新B. 多元一体C. 迫求和谐D. 尊崇民本7.如图为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画,此考古发现,反映了汉代医学()A. 重视收集民间药方B. 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C. 擅长麻醉外科手术D.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8.对联“民命至贵,仲景之术广济世;医道精深,伤寒大纪独擎天”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A. 史学B. 农学C. 建筑学D. 医药学9.李梅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一百十,何奴列传第一百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
4、书应是()A. 论语B. 史记C. 资治通鉴D. 农政全书10.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A. 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 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C. 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 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11.史学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的体例是()A. 编年体通史B. 编年体断代史C. 纪传体通史D. 纪传体断代史12.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A. 第一手资料B. 第二手资料
5、C. 实物资料D. 影像资料13.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语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 春秋、战国B. 春秋、秦朝C. 战国、西汉D. 战国、东汉14.2001年,在丰都槽房湾9号汉墓出土的青铜摇钱树叶上,发现了穿袈裟的佛像。在同出的摇钱树树座上刻有“延光四年五月十日作”的字样(延光四年属东汉中期)。材料表明( )A. 东汉时期,佛教已经传入重庆 B. 东汉时期,生产中仍主要使用青铜工具C. 东汉时期,重庆地区石刻艺术很有特色 D. 东汉时期,重庆地区经济已经相
6、当发达15.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等,这说明( )A.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B. 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C. 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D. 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二、 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老师把五禽戏传给他的弟子吴普,对他说:“人体应当经常活动,血脉才能流通,不会生病。你身体若有不适,就做一做五禽戏,自然就会增加食欲,身体也就轻便了。”吴普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活到九十多,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1)材料中的老师指的是谁?(2)材料中提到的“五禽戏”指什么?(3)此人在世界医学史
7、上的创举是什么?17.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前人取得的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它们。 名人荟萃 (1)图一人物是蔡伦,图二人物是 _ 。(2)两位人物各有何重大成就?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经典之作 (3)某校举行“经典之作”图书展。假如你是解说员,会怎样给其他同学介绍图三、图四两部作品?(4)在“名人荟萃”和“经典之作”两个栏目中有对应关系的人物与作品是 _ 。 你的感悟(5)探究了上述问题,你有何感受?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三、 选择题1.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
8、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A. 张仲景B. 王祯C. 华佗D. 蔡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蔡伦的重大贡献。D符合题意。故选D。2.后汉
9、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反映了()A. 西汉初年就出现了用麻做的纸B.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 “蔡侯纸”材料易得,便于推广D. “蔡侯纸”传播到世界各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意思是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帝王称赞,纸得到广泛使用,被誉为“蔡侯纸”。这说明“蔡侯纸”材料易得,便于推广
10、。因此ABD不能由材料得出,C由材料得出。故选C。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汉朝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想象图。这一生产活动( ) C. 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发D. 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促进了亚非拉美的贸易往来D.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图片反映的是造纸过程。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正确。ABC三项与题意无关。故选D。4.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A.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B. 专制统治禁锢思想C.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 纸张促进文化
11、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影响。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故选C。5.东汉一医学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写出的不朽中医学名著是( )A. 天工开物B. 伤寒杂病论C. 农政全书D. 本草纲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题干反映的是中医学名著,故排除A。据“东汉”“不朽中医学名著”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
12、汉末年张仲景。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故B正确。C项是农书,故排除C。D项是明朝李时珍所著,故排除D。故选B。6.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成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这两部著作共同体现了中国中医文化()A. 传承创新B. 多元一体C. 迫求和谐D. 尊崇民本【答案】A【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明朝医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训练及解析 部编版七 年级 历史 15 两汉 科技 文化 同步 训练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