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淝水之战的简况和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的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教学重点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并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历史的脚步去探寻一下它们的踪迹。二、讲授新课:(一)淝水之战1.讲述前秦与东晋对峙局面的形成。提示:强大后的前秦,疆域辽阔。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2.展示东晋前秦形势图,讲述淝水之战的故事。提示: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东晋王朝,前秦皇帝苻坚亲自率领80多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苻坚很傲慢
3、,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去前线视察,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在淝水决战中,弟弟苻融阵亡,苻坚仓皇而逃,就连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3.指导学生归纳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有关的成语及结果 。提示: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东晋;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4.指导学生分析淝水之战的影响。提示:对北方的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对南方的影响:消除了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 年级 历史 19 北魏 政治 北方 民族 交融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