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精品文档】第 13 页四年级知识点第1课1、要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它一般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通常所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2、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自然界中有极少数物质特性有所不同,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涨,也叫(反常膨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4、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温度计的液柱会(先下降后上升)。5、温度计能测温度的原
2、理是什么?答:温度计是根据液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上升液柱便会上升,反之下降,我们就能根据液柱所对应的刻度读出相应的温度数据。6、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通常装什么物质?答:根据所用测量温度的物质的不同和测量温度范围的不同,温度计玻璃泡里面的物质也不同,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7、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容易冻裂?答:由于水的反常膨胀,水管中的水受冷膨胀使水管裂开。第2课1、一般情况下,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液体、固体、气体在受热膨胀时,体积变化不同,变化最大的是(气体),变化最小的是(固体
3、)。2、在小喷泉的实验中,把瓶子放进热水中,会产生喷泉,原因是(瓶内空气受热膨)。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密封)的。3、自行车胎爆裂现象,多发生在(夏季)。4、冬季使用玻璃杯应先倒进(冷水)再倒进(热水)。5、架设电线时为什么不能拉得很紧?答:电线会热胀冷缩,如果拉得太紧,到了冬天遇冷收缩,有可能会断掉。6、自行车胎在夏季为什么容易爆裂?我们该注意什么呢?答: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季车胎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车胎爆裂。因此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不要打得太足。7、冬天经常出现钢笔帽拧不开的现象,用什么方法能拧开?答:因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容热水泡一下钢笔帽,使钢笔帽
4、里的空气膨胀起来,就可以拧开钢笔帽了。8、铺路工人铺设路面时留有缝隙是因为什么?答:因为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有缝隙是为了防止夏季高温时,路面因膨胀挤压,使路面遭到破坏。9、乒乓球瘪了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答:放在热水中,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使乒乓球恢复原样。10、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11、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
5、了。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 夏天松一些。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第3课1、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岩石)。2、怎样用手指甲、铜钥匙和小刀做工具,用刻划的方法研究岩石的硬度?答: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进行刻划。手甲刻划后留有痕迹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划后没有痕迹,铜钥匙刻划后有痕迹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划后没有痕迹,小刀刻划后有痕迹的岩石很(硬),小刀刻划后也没有留下痕迹的岩石硬度非常大。第4课1、我们常见的岩石有(大理岩),(花岗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等。2、岩石百宝箱标签上需
6、标注(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五个方面。3、岩石的形成原因和岩石的性质(无)关。4、盐酸具有(酸性),不要溅到皮肤和眼睛里。不是所有的岩石滴上盐酸都能冒泡。不同的岩石,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自然界中的岩石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改变着模样。5、研究岩石主要从(颜色)、(结构)、(形态)和遇(盐酸)是否冒泡等方面进行。6、(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使用时,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慢慢的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7、(花岗岩):(花斑)状;白、肉红或黄褐、黑 内
7、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石英)、黑色的(云母), 肉红色或黄褐色的(长石),硬度(最大)。(砂岩):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石灰岩):青灰色或褐色,遇盐酸冒泡。(页岩):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大理岩):纯白色、深黑色或花绿色,颗粒状,遇盐酸冒泡。8、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浮石)。第5课1、岩石在收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2、我
8、们引用的矿泉水中,一般都含有(钙)(铁)(锌)等矿物质。3、岩石有什么用途?答: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岩石还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第6课1、对岩石产生风化作用的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人)。2、高山上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互相(碰撞),形成卵石。3、把一小块岩石放在酒精灯上反复加热,反复放入冷水中冷却,结果岩石(破碎了)。4、什么是风化?答:岩石在自然界中,收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风化。5、酸雨对岩石有风
9、化作用吗?设计实验我的猜想:酸雨对岩石是否有风化作用我的假设:假如酸雨对岩石有风化作用,那么通过实验应该得到肯定的结论我的实验:把石灰岩放入浓盐酸中,约10分钟后观察岩石是否破碎。我的结论:酸雨对岩石有风化作用第7课1、土壤是由(空气)、(水分)、(砂)、(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组成的。2、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叫做(土壤)。叶子落到土壤里会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腐殖质).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3、人类的那些活动会破坏土壤?答:盲目毁林开荒,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没有处理好的工业废水也会污染土壤 乱扔、乱堆放垃圾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4、实验名称:土壤成分分析
10、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玻璃片、镊子、酒精灯、铁盘、石棉网、三脚架、一小块土壤实验步骤及现象: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看,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把烧杯里的土壤搅拌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砂),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砂)和很细的(黏土)。用滴管取上层清液在玻璃片上加热,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颜色变浅了。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烧过后土壤变干,颜色变浅,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第8课1、人们按照土壤
11、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2、黑土中的(腐殖质)含量居各种土壤之首,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3、在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土壤)的量和(水)的量应是一样的。4、三类土壤特点:(砂质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黏质土)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壤土)透气性和保水性都好。5、我国土壤分布: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6、土壤保水性实验实验名称:土壤的保水性实验器材:广口瓶、漏斗、土壤、烧杯实验步骤:将三个漏斗分别放在三个广口瓶
12、上,在三个漏斗里分别放上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同时向漏斗里倒入同样的水实验现象:砂质土渗下的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是黏质土实验结论:砂质土保水性能最差,黏质土最好,壤土居中第9课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中含有(氮)、(磷)、(钾)、(钙)、(铁)、(锌)、(铜)等多种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3、土壤中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植物根的(呼吸)。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4、土壤既能使植物的根(固定),又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13、水分)、(空气)。5、(无机盐)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6、有经验的农民在雨后要及时给庄家松土,为什么?答: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第10课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水和土同时流失的现象叫做(水土流失)。3、(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根本办法。4、做对比实验时,要准确得出结论,每次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5、做水土流失的实验时,长青草的木板上流下的泥沙(少)。6、在当前,我国土壤的现实状况是: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土
14、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城市废水和固体废物使(土质)恶化。7、分析水、土、植物是怎么相互依存的?答:水、土、植物时相互依存的,土壤可以保护住水分,使水不易流失,从而为植物提供水和生存的环境;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又可以牢牢抓住土壤,使其不易流失,同时不断改良土壤。8、黄河水浑浊的原因?答: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时,因植被差,带走大量泥沙呈现黄色浑浊,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9、水土流失对比实验实验物品:两块木板,上面铺同样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2个水槽,2块木板、2个喷壶。实验步骤: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同时用喷壶浇同
15、样多的水。用烧杯把留下来的水收集起来。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少,而且较清)没有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多,而且较浑)实验结论:水、土、植物相互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被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水、土易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第11课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的(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影子的产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按来源给光分类,可分为(自然光源)(生物光源)(人造光源)。4、“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成的是(倒立)的像。5、
16、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6、发光的物体(不一定)发热。7、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只有在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时才会有影子。影子的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8、光沿直线传播实验将三张纸板放在蜡烛和人眼之间,调整纸板,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说明: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纸板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通过纸筒看蜡烛,然后再将纸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现象:通过纸筒可以看到,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在烧杯中倒入水,用激光灯从烧杯的一侧照向另一侧。现象:烧杯中会看到一条清晰的笔直的光束。以上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第12课1、表面是平面的镜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知识点 复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