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分解技术方案.doc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分解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分解技术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分解技术方案【精品文档】第 17 页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控制指标分解技术方案XX大学XXXX研究所二八年二月目 录前言1适用范围1分解目的2分解指导思想2分解原则2分解依据3定义和术语3指标分解步骤4建设用地相关指标分解方案6(一)建设用地新增规模6(二)挂钩规模11耕地相关指标分解方案12(一)耕地保有量指标分解12(二)基本农田指标分解14(三)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15附表16表A规划主要指标调控表16表B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17表C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表18表D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19
2、表E规划期内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展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县级规划必需将规划指标分解到乡级,以便指导乡级规划的编制,真正的将各项用地指标落到实处。为了规范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指标分解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指标分解方案切实可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各地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分解技术规范,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指标分解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依实际需要,对本方案制定有关技术规定进行适当调整。本方案由 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方案主编单位
3、:本方案参编单位: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省县级行政单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城乡结合部市辖区控制指标分解可参照本方案进行。分解目的1、将县级规划的各类用地结构分近期和远期分别平衡,并作出平衡表。2、将各类用地指标分解到各乡镇级。分解指导思想按照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实际需求的原则,将各类用地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做到效益现行又兼顾公平,体现新一轮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分解原则1、规划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土地利用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要与县乡两级政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相协调,各项用地指标的具体安排应与各相关部门、行业发展
4、规划相衔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部门、行业发展规划对土地利用的需求来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指标。2、兼顾上一轮规划指标情况、历年用地水平和规划发展需求。既要考虑上一轮规划、历年用地水平的延续性,又要考虑超前规划的合理性,在规划指标分解时,按照一定的权重予以综合体现,使规划指标分解与上轮规划及其实施情况相衔接,与地方发展前景相协调,各项指标分配更趋合理。3、保证重点用地需求。根据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际,优先保障重点发展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在重点发展区域上,突出保障经济发展快速快的地带的用地需求;在重点部位上,优先安排城镇发展用地和发展趋势较好的园区用地;在重点项目上,保证交通、水利
5、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已经确定的重大项目用地需求。4、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在总量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全县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统筹安排,调剂使用。各乡镇街指标安排时,将园区用地需求纳入城镇用地;将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统筹考虑,采取双挂钩措施。5、实事求是,合理调整。对重点发展工业的乡镇街道,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难以保持上轮规划水平的,根据用地情况进行合理调减;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适当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增加耕地保有量指标和基本农田面积;对合并后作为社区保留的原有集镇,缺乏发展前景的,适当调减以前规划的城镇规模。分解依据1、国家、省及(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指标分解方
6、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国家和省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5、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概况6、当地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7、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9、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10、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规划11、2004年“四查清,四对照”成果12、指标预测、实施评价及各专题研究13、当地经验收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其他基础数据14、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成果、规划大纲(2006-2020)的审查意见;15、XX省国土厅关于基数转换的技术要求?1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
7、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号)定义和术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合理利用土地的 目标,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时期内,根据土地资源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对城乡土地利用进行的统筹安排和综和部署。土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地现状用途、经营方式、利用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的异同,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土地利用现状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数量、质量、分布、效益等状况。土地利用结构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质量的各类用地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土地利用基本状况,通常用给雷面积站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规划
8、大纲是指规划大纲是由规划编制单位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的反映规划编制基本思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和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初步方案等内容,用以指导规划方案编制的纲领性文件。基本农田是指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家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约束性指标是指规划期内通过规划实施必须完成的目标。预期性指标是指规划期内通过规划实施要求达
9、到的目标。耕地保有量是指规划期内耕地资源总量必须保有的最低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指规划期内基本农田必须保有的最低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是指规划期内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工矿用地的总量不得突破的最高量。建设用地增加量(含双挂钩规模)是指规划期内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的增加量,包括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其他类别建设用地量。建设用地新增量是指规划期内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增加量中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部分,不包括建设用地内部地类转换,例如城镇用地增加占用农村居民点的用地。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耗地量是指规划期末每万元二三产所需耗用的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分解步骤
10、、收集相关资料:上轮规划文本、城镇总体规划文本及图件、已批准的规划大纲、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图件、各乡镇土地需求量预测资料,专题研究成果等。、将县级规划的各类用地结构分类调整并汇总,据此作出平衡表。、拟定指标分解参考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上轮规划确定的指标及完成情况() 规划期内各乡镇的需求量预测结果() 综合考虑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因素、按照上述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各类用地指标分解到乡镇,得到指标分解初步方案。目前常用的指标分解方法如下:因素法是指首先选取多个基本影响因素,建立指标分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特尔菲法或者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因素权重,最后
11、结合各地影响因素值,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各地在县(市)指标中所占份额,将县(市)级指标按权重比例逐级下达给各乡镇。在各指标中,基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及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一般采取因素法进行测算。 测算法是指根据各乡镇有关的历史数据、现状数据和规划数据,在上级下达指标的控制下进行测算。各指标中,耕地保有量、园地、林地、牧草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和整理复垦开发补充义务规模等指标一般采取测算法进行测算。 、对初步分解方案进行区域统筹调整,优先保证中心城区、重点乡镇及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优先
12、确保得到指标分解修订方案。、修订方案论证对修订方案从技术、可操作性、公众认知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来论证分解方案,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分解方案。建设用地相关指标分解方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建设用地指标分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包括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用农业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四个指标,预期性指标包括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等指标。XX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约束性指标,以建设用地新增规模、城镇工矿用地新
13、增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为预期性指标。省、地市两级的指标分解工作均按此标准进行。表1:例:XX市下达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控制指标单位:亩县(市)、区建设用地增加其它基础设施新增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增减挂钩人均城镇工矿用地M2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农村建设新增用地其中新增新增占用农村XX市XXXX占全市表中各指标有如下构成关系:建设用地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新增+基础设施及其他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新增=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农村建设新增=城乡规模净增+增减挂钩图1新增建设用地分类示意图由于县级建设用地新增标在下达时已作分类处理,因此在作指标分解时,应按基础设施用地新增规模、城镇工
14、矿用地新增规模、城镇工矿用地占用农村规模、农村建设用地新增规模、增减挂钩规模五类分别进行分解。(一)基础设施新增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指影响国计民生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工程,其新增规模的分解由县(市)统筹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部门规划的要求分解到各乡镇,具体分解路线见下图。需要注意的是,统计已建和待建项目时,由省、市统一安排指标的项目应剥离出去。图2基础设施新增规模分解技术路线(二)城镇工矿用地新增规模1、总体思路:1) 确定待分解的城镇工矿用地新增规模。待分解的城镇工矿用地新增规模=城镇工矿用地新增规模指标20062008年各乡镇新增城镇工矿用地(包括准备补办手续的违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县级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控制 指标 分解 技术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