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精品文档】第 15 页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什么是心理?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和个性心理两部分。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2、什么是健康?罗马医生盖论说:健康指没有疾病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3、什么是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够顺应社会并与社会保
2、持同步。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4、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内容包括:智力的发展与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生理健康的标准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心理现象的度量没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走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
3、存和转化的连续谱。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功能、良好的应付方式、良好的人生态度。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人际关系和谐(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人的心理
4、健康状况是由先天和后天共同决定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如心理疾病与现代化发展有奇特的同步性,与西方人的“原罪感”相对应的,中国人更多的是羞耻感)等,此外个体的成长经历及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也对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第二部分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一、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的关系。自我意识具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是人的心理区别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二、自我意识的分类1、结构上的自我意识从结构上来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5、三种成分,它们分别对应着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三个心理过程。(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主要是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分析、自我观察、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主要是指我是否接受自己和我是否满意自己,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豪、自卑、自怜等情绪体验。(3)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是指我怎样克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我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包括自立、自强、自律、自制等。2、内容上的自我意识(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身高、体重、性别等。(2)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对自己情绪、气质
6、、性格、爱好等的评价。(3)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会持续一生,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到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个体意识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但婴儿刚出生时还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萌芽于童年少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我国心理学家提出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是:(1)生理自我时期:出生后7、8个月至三岁左右,又称为自我中心期。(2)社会自我时期:大约从三岁到青春期,又称为客观化时期。(3)心理自我时期:青春期到青年后期,又称为主
7、观化时期。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后期和成年早期阶段,自我意识从分化、矛盾走向统一,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二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时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时期,也是一次新的上升时期。大学生上网的积极心理需求:求知欲和好奇心、平等参与和自我实现意识、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埃里克森认为,人一生随年龄发展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产生不同的心理危机,自我意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课题,每个阶段都不可逾越。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
8、性发展良好者具有自我认同感。3、大学生常见自我意识发展偏差自我评价过低属于自我否定型;高估自我,心灵扭曲属于自我扩张型;自暴自弃属于自我萎缩型。三、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1、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个体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准是自我的接受和认可。心理健康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尤其是在自己的感觉和意图方面,自我觉察力特别强。(2)人必须首先爱和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地爱其他人。一般而言,人有自尊心,才能尊重别人;有自信才能相信别人。(3)良好的自我形象是成功的基础。正如Maslon指出的,一个有稳定基础的自我形象是迈向自我实现的先决条件。(4)
9、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表现为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大学生阶段适应和发展的任务是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2、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是:良好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不断超越自我。(1)正确认识自我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分为4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未知的自我。(2)发展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是悦纳自我。接纳自我首先要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接纳自己的不完善也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完善自我的起点。(3)自我控制是发展和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个体越能独立于周围人的期望,其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就越强,所遭
10、遇的冲突就越少。第三部分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说,人格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及心理过程特点等层次有机结合所构成的整体。从狭义上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能力。2、人格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和可塑性、层次性、社会性和生物性3、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自我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本我包括了个体的一切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性欲望。二、人格的结构1、人格心理倾向马斯洛需要理论提出的五个层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最高
11、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2、气质(1)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2)气质的特点:A、气质是先天的;B、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它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C、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气质的调节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大小。(3)气质类型学说最早提出气质学说的是古希腊的医生兼学者:希波克拉底(或译为希波克里特)。气质类型一般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但大多数人是几种气质的综合型。要求速度的活动胆汁质、多血质的人更适合,胆汁-抑郁气质混合的人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3、性格只有那些稳定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才称得上是性格。三、人格类型“行为模式类型”将
12、人的性格分为A型、MA型、M型、MB型、B型和C型,A型属于外倾型,B型属于内倾型,M型属于中间型,C型属于抑郁型。四、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及其调适1、常见人格缺陷特征包括:悲观。引起悲观的因素有:人生态度、意志品质、认知错误、人格不成熟。2、人格障碍一般特征包括:把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误、把社会和外界对自己不利的条件都看作是不应该的、对自己的缺点无所觉察,也不改正。3、锻炼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个好办法。对于克服悲观情绪的有价值的建议包括: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四、常见人格缺陷及矫治1、羞怯:羞
13、怯是一个人自我防御心过强的结果。其特点是:过于胆小被动、过于谨慎甚微、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改变羞怯心理的有价值做法: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议论、有意识的锻炼自己。2、猜疑:克服猜疑的办法:加强沟通、抛弃成见、克服自我暗示、“心底无私天自宽”。3、急躁:克服急躁的办法:思先于行、控制发怒、松弛疗法。具体方法:说话控制语速,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看书要一字一句细读,边读边想、走路、骑车有意不超过别人。4、自卑:对自卑心理可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的调试方法。5、嫉妒6、虚荣: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只不过每个人所表现的方面与程度不同。第四部分适应发展与心理健康一、适应和发展概述1
14、、适应的含义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人与环境的适应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人自身做出改变,一种是环境改变。心理学家珍妮特认为,人的整个一生就是一系列的适应阶段。2、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是指人生的发展,是人的身心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人的发展是获得和丧失的结合,生命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成长和丧失的结合。3、适应与发展的关系积极的适应就是发展。4、马克思关于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的
15、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要丰富和全面,即协调与和谐,否则导致人的发展的畸形。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二、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适应是心理健康是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个体原有的问题解决模式不能使自己的需要达到满足,就产生了“阻挠”。面对这种对新环境适应困难的“阻挠”,人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为了解决这种紧张和焦虑,人就尝试着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反应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会了适应,得到了发展。三、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与方法1、正确调控自己:人对生活的不适
16、应,大部分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的不合理认知方式。正确的认知是人适应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合理规划目标3、培养自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生活的实质就在于独立,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人是不自立的。自我在人生经历中不断获得或失去力量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4、增强人际关系5、积极采取行动积极行动可以摆脱由于环境不适应带来的孤独、苦闷、烦躁、恐惧和空虚。每个人都有潜能,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人的实践是人性的发展确证和体验,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途径。只要你勇敢地一次次去尝试、去实践,你就会拥有应对各种环境和社会变化的能力。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
17、因素。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的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的实践活动中,人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适应。第五部分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一、情绪概述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的情绪有其发生的情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3、情绪的三种成分:情绪体验、情绪行为、生理唤醒。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面部表情最直接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3、情绪的分类社会情绪:与社会需要想联系,如内疚感、荣誉感、责任感。基本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如恐惧、焦虑、满足。4、情绪的功能(1)自我保护的功能比如,当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承担的负荷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时,疲惫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工作,而获得休息。(
18、2)人际沟通的功能(3)信息传递的功能5、情绪状态(1)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大学生的情绪趋向心境化。(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够作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情。6、负性情绪和不良情绪。负性情绪是那些不愉快的甚至引起人的痛苦、愤怒的情绪体验。负性情绪并不总是对人的发展有消极作用。一些负性情绪,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必要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良情绪是指不良的情绪反应或对自己或他人带来不
19、良影响甚至伤害的消极情绪状态,也指情绪长期处于极端状态,危害人的健康。不良情绪的表现:负性情绪持续持续时间过长;负性情绪超过了自己的承受强度;情绪状态已经构成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和伤害;怀疑、抑郁。二、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及调适大学生情绪的基本特点是两极性和矛盾性。大学中违纪处分中45是打架事件说明大学生情绪波动大。克服焦虑的方法有:放松训练法、改变认知法、角色训练法。三、情商与情绪管理1、健康情绪的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阐述关于“自我实现者”的情绪特点中,曾经提出了健康情绪的六个特征:(1)适度的欲望;(2)有清醒的理智;(3)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4)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5
20、)富于哲理、善意的幽默感;(6)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2、情商情商(EQ)并非是一个很科学的概念,而是人们与智商相比较而杜撰出的一个词汇。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即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为EI(情智)。1990年,心理学家梅耶和沙洛维首先开展了对情绪智力的研究。1995年,戈尔曼情感智力一书中将情智分为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我的情绪、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3、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的方法与途径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微笑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快乐不是等待和被赐予,而
21、是一种发现和创造。大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酸葡萄法是一种合理的心理缓解的方法。倾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疏泄方法。在放松训练中,我们的背景音乐是:日光海岸。日本公司的“出气室”是自我疏泄的方法放松技术包括想像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烦恼、不快时听音乐、运动、看书等转移注意法很有效。音乐对人的情绪有调节作用。第六部分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一、挫折概述1、挫折的含义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2、挫折的性质挫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具有消极性,另一方面挫折又具有积极性,给人以教益
22、。挫折的消极性和积极性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挫折的产生都是必然的,挫折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长期的挫折感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3、挫折的影响因素挫折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挫折情境、挫折事件的主观认识与感受,即更多的是由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所决定的。不同的人对其具有相同刺激量的挫折情景和事件会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4、挫折的意义困难和挫折对于人们来讲,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战胜困难、化解挫折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所谓把握机会,就是突破困境,战胜挫折,不断促使目标的实现。5、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
23、力和挫折排解力,挫折耐受力和排解力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挫折耐受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挫折排解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后,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解和转变,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挫折排解力是对挫折的主动适应。6、挫折阈限挫折阈限是指引起人们产生挫折感的最小刺激量。挫折阈限与挫折感受成反比关系。挫折阈限的高低主要由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决定。二、挫折应对的策略与方式1、常见挫折反应焦虑、攻击、退化等都是挫折的情绪反应。“无名火,谁碰上谁倒霉”是受挫后的攻击反应。固执、逆反、攻击性行为和轻生等都是消极的心理防御。自杀是一个人遭受挫折后针对自身的
24、一种典型的、特殊的攻击方式。自杀是遭受挫折的极端反应。幻想是一种特殊的逃避方式。2、挫折防卫机制(1)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升华、认同、补偿、抵消、幽默等挫折应对方式;升华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欲望转变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欲望,或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不良情绪和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动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平衡。升华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和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得到化解和宣泄,而且能够促使人获得成功。在各种挫折防卫机制中,升华是最具有积极性和建设性的挫折防卫机制。补偿是指人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受到挫折,或由于自身的某种缺陷而
25、达不到既定的目标时,以其它可能达到成功的活动或自己的特长来代替,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来欲望得不到满足和目标达不到所带来的痛苦。有些学生成绩不太好,但是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同样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这是因为采用了补偿的防卫机制。2、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否定、压抑、投射、反向、幻想等应对方式。三、意志力培养和提高挫折承受力意志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在人主动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的控制调节作用。高级动机战胜低级动机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26、。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意志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冬泳、铁人三项等都是磨练意志。“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对意志力做出完美的阐述的人是:王安石第七部分学习与心理健康一、学习概述我国学者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21世纪青少年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的适应和发展提出以下任务和要求,其中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终身学习是一种现代学习观念。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大学生
27、学习活动的特点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是自主性、多样性、专业性、探索性。三、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动机不当、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考试作弊。四、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1、合理归因高成就动机的人把成功归于努力。低成就动机的人把不成功归于运气不好。2、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在一天内遗忘最快。记忆方法:位置法(也称地点法)、谐音法。第八部分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交往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不是同一个概念。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人际交
28、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从时间上看,人际关系在前,人际交往在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讲求平等、富于理想、注重精神、情感色彩较浓。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有融洽关系、冷淡关系、冲突关系。在人际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人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二、人际吸引的条件1、接近与熟悉2、个性品质在人格魅力中,真诚是第一位的。3、相似与互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指人际吸引中相类似吸引。“郎才女貌”是需求互补吸引。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即第一印
29、象效应,就是常说的“先入为主”:2、刻板效应: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食物或任务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3、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是投射效应的原理。4、光环效应又称为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追星族”。5、仰巴脚效应:精明人不经心中犯点小错误,不仅瑕不掩瑜,而且别人更加喜欢。四、健康交往心理基本原则尊重原则、真诚原则、理解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原则、谦逊原则、诚信原则。1、尊重原则: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2、真诚原则
30、: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是真诚待人3、理解原则: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基本条件。所谓知己,即是能够理解和关心自己的人。4、宽容原则:学会原谅别人是美德,学会宽容别人是高尚。“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出,此不足为大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而其志深远也。”体现的是人际交往的宽容原则。5、互利原则:人际关的互利性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互利性越高,交往的双方关系越稳定。“爱人者,人恒爱之”。感情的交流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开放的越多,别人从你那里获得的安全感越多,也才会向你开放的越多。6、谦逊原则7、诚信原则: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信用有两层含义,一
31、是言必信,二是行必果。要想取信于人,必须做到守信、信任、不要轻易承诺、自信。健康人际交往的灵魂是自信。要让别人喜欢你,你就得先学会自己喜欢自己,这才是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的根本途径。五、人际沟通技巧沟通是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网络时代人际交往中重要的技能是沟通。得体的服饰是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恰当运用空间距离是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朋友促膝谈心的合适距离为0.5米。六、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意识有着微妙的区别,团队精神比集体主义更强调个人的主动性,而集体主义则强调共性大于强调个性。建塔活动让
32、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团队精神。第九部分恋爱与心理健康一、爱情的含义爱情是一对男女之间建立在性需要的基础上的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爱情的自然基础:性需要性本能和性的需要是爱情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性生理的成熟,就没有性的欲望和需要,再亲近的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情;即使一个人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但其性心理仍未成熟的话,也无法发展出真正的爱情。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有性的接触和活动,“柏拉图式的爱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爱情的生物属性决定了爱情具有排他性。爱情的社会基础:社会关系
33、和生活理想。社会性是爱情心理的本质属性。爱情的心理基础:爱情是一种相互依恋的火热情感。相互炽热的情感,是爱情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爱情的产生不仅有其生理基础,更有心理的内在动因。这二、爱情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关于爱情的研究发现,爱情是有规律可循的。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教授提出的“爱情三因论”认为,爱情包含动机、情绪、认知三种成分。爱情的动机成分表明爱情有其生理的基础,由性驱力所致,包括身体、容貌等。认知成分是爱情中的理智层面。三、爱的能力的培养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恋爱的艺术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人格方面发生最亲近的协调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包括四个要素,关心、责
34、任、了解、尊重。巴尔扎克说:爱情是人生最难的学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认为,爱是一种理性行为。心理学家弗卢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的能力包括表达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鉴别爱的能力。四、性的发展与心理健康1、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性需要,不仅包括生理性需要,更重要的是也包括社会性需要。人的性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的性行为必须通过婚姻、经济、法律、道德关系的规范才能够实现。2、性在不同层次上的含义性是生物学上的词汇,指男女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异。性别是心理学上的词汇,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差别基础上的心理差异。性别角色是社会学上的词汇,
35、它是社会按照人们的性别赋予人们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意识是一个人社会化成熟与否的重要体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3、性健康的标准罗杰斯认为性健康的标准有具有良好的性知识、性行为是否符合人道、能较好的获得有关性方面的信息交流、能负责的做出有关性方面的决定。大学生性健康的标准有有正常的性需要和性欲望、有科学的性知识、有良好的性道德、有正当的性行为。关于性欲的看法正确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可以控制的。文明适度地进行异性交往,可以满足青年期性心理的需求,缓解性压抑。五、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国家在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的政策是:打击。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国家在90年代初-21
36、世纪初的政策是:不提倡、不反对。当今国家对大学生恋爱的政策是:积极引导,正确教育。六、爱情与婚姻爱情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稳定的两性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爱慕和关爱。爱情必须附着在一个具体的目标上,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家庭之所以成为爱情的归宿,正是因为它把两个人的目标统一在一个载体上。美满婚姻的三项保证是:相互了解、地位背景相配、气质类型相投。构成美满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平衡协调的人格。你的婚姻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是怎样一个人。第十部分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职业是介于工作和生涯之间的概念。职业是自我的延伸。职业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保障经济、个人生活、社会价值。二、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连续
37、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的阶段包括:产生期、收获发展期、职业平衡期、精力衰退期。职业生涯具有四个特征:终身性、独特性、发展性、综合性。三、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认识自我,职业生涯设计要根据自身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考虑三个问题:你喜欢做什么、你最适合做什么、你能做什么?科学的择业观要求我们明确两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我从工作中能获得什么?职业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等是大学生在择业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诚实守信、责任感。李嘉诚说:选择员工的唯一标准是良好的能力。四
38、、霍兰德职业测评量表工作兴趣类型即人格类型。大多数人的人格特质可归纳为六种类型,其中包括:实际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事业型、常规型。“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这种人格类型是:实际型“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等。”这种人格类型是:研究型“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系社
39、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为人友好、热情、善解人意、乐于助人。”这种人格类型是:社会型。“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有创造性、非传统的、敏感、容易情绪化、较冲动、不服从指挥。”这种人格类型是:艺术型。第十一部分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一、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人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按程度与范围划分包括四个区域:白色区-健康人格;浅灰色区
40、-有心理冲突者;深灰色区-人格异常者;黑色区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者、轻度失调心理者、严重病态心理者三个等级。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精神病。心理困扰:人们经常遇到的因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引起的轻度心理失调,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对人的生活效能和情绪状态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不属于疾病范畴。通过自我调整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容易得到恢复和矫正。心理障碍特点: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容易得到恢复和纠正、心理功能紊乱、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使自我感到痛苦程度。精神病特点: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
41、触的严重的心理疾病。这属于心理问题的哪个层次。心理障碍包括神经症、情感性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性障碍。躁狂症的主要症状有心境高涨;自我感觉极好(就像在天堂中);容易激怒;严重者可出现妄想、幻觉。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心境低落;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双相情感性障碍的主要症状有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时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目前大学生心理疾患率约为20。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1、心理咨询四大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发展功能,保健功能,治疗功能。2、发展性
42、咨询和调适性咨询发展性咨询: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获得最大、最充分的发展,重点不是矫治性的,是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层面,最终实现成长中的自我统一、积极成长。调试性咨询:缓解心理压力,改变认知的错误观念,树立合理理念,指导自我调试,实现一般心理问题行为矫正。3、心理健康三级网络包括:校级保健网、班级保健网、系级保健网。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各种人格异常者需要的服务模式是:临床心理学模式各种由生活、人际关系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冲突者需要的服务模式是:咨询心理学模式5、心理咨询形式大学生心理咨询常见的服务形式有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书信咨询。网络咨询与书信咨询相比,更迅速,更
43、及时。电话咨询的局限性在于咨询者不能直接观察和了解求助者的状态。三、生命教育1、生命概述生命的本身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生生不息的过程;生命就是运动;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不同的、独特的。生命的存在形态有三种:生物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社会性存在。生物性包括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物性存在是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人的精神性存在和社会性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生命的特征: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双重性、生命的创造性、生命的完整性。人的生命的有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命存在的时间有限、生命的无常性、个体生命的存在不能离开集体。生命的双重性是指人作为肉体的存在物和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人的生命作为自然生
44、理性肉体而存在,人的生长发展必须遵循生物界的法则和规律。生命的创造性是生命的基本特点。人的双重性、矛盾性及其之间的作用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的最根本的动力。2、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生命意义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是单向影响的,而是交互作用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怎样看待生命;相反,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也受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是生活的基本动力,或者说是第一位的动力。人们需要意义和精神,绝不仅仅在严重压力之下,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意义的追寻受到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贫穷、困难的生活能够提高人们追寻意义的动力。生命意义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大致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体会
45、生活的意义、确立生活目标、加强自我顽强性。加强自我顽强性的关键在于当个人追求生活目标遇到障碍时,应该坚定沉着,不轻言放弃。2、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生命价值提升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有方向的活动过程。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是一种自我认识及自尊的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协助人建立正面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合个人的知、情、意、行;拥有健康的人格;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生命教育的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的质量,凸现生命价值。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与自己的教育、人与他人的教育、人与环境的教育。人与自己关系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尊重自己。人与他人关系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了解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和睦、关怀弱势。生命教育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学会面对死亡。关于生命教育专题中,我们观看的The first step(人之初)讲述的是我们生命的哪段历程:0-4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