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doc
《公共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公共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精品文档】第 28 页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探析姓 名:年 级:2012级专 业:公共管理导 师:学 区:学 号: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党校系统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毕业论文题目:我国政府公共
2、危机管理探析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5年4月22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党校系统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本人授权湖南省委党校可以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毕业论文题目: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探析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5年4月22日作者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2015年4月22日论 文 摘 要人类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危机,自古以来,人类文明一直遭遇着形态多样的危机事件的冲击。频频出现的各种危机,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政府的
3、治理范式。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新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危机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原有的危机应对体系己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危机管理框架,应对多方面的危机,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危机决策能力己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结构进入全面分化和重新整合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政策制度的调整,社会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并导致各种潜在的和显见的危机。与发达国家政府的危机管理模式相比,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各个地方政府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危机管理,危机意识比较落后,对危机预警的水平还比较低,协调、保
4、障机制还不健全,危机的善后工作较为薄弱,缺乏危机教育和交流合作。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近期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一个初级的文献综述;全面梳理了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同时对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在总结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给出相应对策,为新时期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建设尽绵薄之力。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危机管理;中国目 录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探析一、引 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选题背景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危机事件的冲积,也正是这些频频出现的各种危机,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
5、影响着政府的管理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元化格局的今天,危机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如何构建一套全新的危机管理框架,如何应对多方面的危机,如何科学合理的作出决策判断,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共同研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主体越加多元,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多重矛盾蓄势待发,危机似乎正在越加频繁的爆发。正如塞缪尔P亨廷顿所说“事实上,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 塞缪尔 P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 1989。”
6、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各种危机事件正在大肆入侵我们的视野、挑动我们的神经,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不安定因素。如2003 年我国的“非典事件”,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以及汶川地震,2008 年至 2009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和贵州瓮安事件,2011 年温涌线动车事件,2014年互联网上的“Heart bleed(心脏出血)漏洞引发的全民信息泄露恐慌等等。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被各种危机所包围,或者说我们已然生活在危机之中,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应对危机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危机管理也正成为现代政府的一项新的管理职能。2、选题意义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伴随着灾难和危机。例如SARS事件、苏丹红事件及
7、新疆暴恐事件等,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了损失,而且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社会和政治的和谐稳定。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作为执政部门是应对危机的关键核心,自然会成为整个社会期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政府的反应和行为都会对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从现阶段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实践上来看,我国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时还缺乏常态化的危机管理意识、科学的理论性指导、专门的战略性的危机管理机构及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在面对许多复杂的事件时,仅仅依靠行政领导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处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会把我们带入个人依赖和经验主义的困境,不仅不利于提高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
8、而且在面对新问题和新矛盾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无从应对。在理论研究上,我国在政府危机管理这一课题上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不成熟,还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学术界对危机及危机状态下的政府危机管理研究多局限于案例式的、阶段性的研究,并未构建出统一的、完整的学术平台,系统性不强。因此,加强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研究、构建更为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历史早期的危机研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主要着重于自然灾害,直到艾理森(G.Allison)的决策的本质(The Essence of Decision)一书 IvingLJanis.C
9、rucial Decision,Leadership in policy making and Crisis Management:the Free Press, 1998,334的问世,才真正的开启了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进程。20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各种政治、军事危机事件,西方国家也在这些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危机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并率先取得突破和发展。较为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格尔的人们造反时(T.R.Gurr,When Men Rebel),赫尔曼的国际危机(C.F.Hermann, International Crises),齐默尔曼的政治暴力、危机与革命(E.Zimmerm
10、an, Political Violence, Crises,and Revolutions: Theories and Research)等。随着危机事件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大多国家还专门成立了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公共危机,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学术界同样也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例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1997年所著的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for Managers and Executives),对危机情境、危机中的各个环节都做了细则的分析,提出了危机管理的“4R模式”,为危机管理
11、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又如劳伦斯.巴顿则的组织危机管理,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对危机管理进行研究,整理出了一整套预测、预防、控制以及应对各种组织危机的方法和程序。“911”事件发生后,危机管理受到各国政府的空前重视,并且在公共领域得到深入发展,并逐步走向理论完善的阶段。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如何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减少损失等,危机管理开始在各个学科领域展开,逐渐形成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课题。2、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就非常注重对危机的预防,不少文献都有着对危机管理的论述:“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
12、忘乱”,强调的是居安思危的思想。“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听于无声,见于未形”强调的是未雨绸缪,注重预防。再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的是危机的变化发展。“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则强调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工作。虽然我国古代就已经形成危机管理思想,但是,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兴起。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政治方面,潘光主编的当代国际危机研究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国际危机研究的专著,主要采取实例研究法,通过对100多个国际危机实例进行分析,对国际危机管理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探索,为
13、我国的危机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观点。此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也不断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例如许文惠、张福成从变革社会的角度,描述了危机的成因和政府的相关应对措施,并且逐步明确了一些专属概念和理论,初步形成了危机管理的研究范式和学科体系。薛澜等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危机形态的根源和特征,为我国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勾勒出较为清晰的框架。2003年SARS危机之后,我国的危机管理研究开始扩展到公共卫生与健康、政府问责机制建设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始形成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课题。李经中通过对世界各国政府危机管理的体制与实践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的阐述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
14、框架,明确了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分级管理和平战结合等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标本兼治,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水平的一整套战略构想。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并且形成了较好的学术氛围。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学术平台,对危机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也很局限,还停留在降低损失、减少发生频率、确保公众安全等方面,内容过于宽泛,研究不够深入,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能全面、深入的阐述危机管理的真谛,在现实生活中可操作性不强。(三)研究方法本文将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案例法、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能够采取多种途径综
15、合、有效的研究政府公共危机管理。1、文献分析法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全面、系统的搜集和查阅国内外与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著作以及各类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题报告等,其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了解和掌握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经验和不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法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生了一系列影响较大的危机事件,各国政府在处理这些事件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本文在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以及重大安全事故等领域发生的危机事件,分析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相应理论分析的补充和验证。3、理论
16、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公共关系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对当前国内外公共危机处理机制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归纳总结国外危机管理的经验,并结合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使本文观点能够指导实践。二、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概述(一)危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1、国内外学者对危机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对于危机的定义有所不同。危机问题研究的先驱C.F.赫尔曼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
17、有限,且形式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 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美国危机管理专家斯蒂文芬克(StevenFink,1986)认为“危机是事物中的一种不稳定状态,在危机到来时,当务之急是要实行一种有决定性的变革” 美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美国学者罗森塔尔从整个社会系统的角度对危机作了以下界定:“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肋,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赵成根.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以上仅为摘选的几种定义,不
18、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危机进行界定。薛澜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许文惠、张成福教授从系统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危机是一种改变或破坏系统平衡状态的现象,一般可视为系统的失衡状态。丁素云认为:危机是对社会、组织或群体产生显性或隐性重大威肋、且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的、同时蕴含着重大转机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从以上差别各异的定义可以看出,危机本来就是不一致、矛盾、冲突而导致的一种紧张状态。上
19、述中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危机的定义,综合来看,本文认为:危机是指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或者突发事件的产生,使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甚至整个社会的正常生存秩序、发展进程遭到破坏,并对其今后的正常发展和生存产生严重威肋的一种状态。2、危机的特性通过综合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危机的特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突发性和紧急性。危机事件虽然是经历了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才得以爆发,并且时常伴随着一定的征兆和预警,但是当危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突然爆发,往往出乎人们意料且违反社会常态,容易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形成社会动荡,此时就需要政府部门快速做出反应并果断采取措施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公
20、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的特性。(2)不确定性。危机的爆发经历了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多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所以其发生、发展和结果等都是不能预先确定的,也不能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判断和评估,公众面对危机事件的反应也难以预测,导致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时也难以抉择,对管理的效果更是难以控制。由此可见,危机的发展变化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3)扩散性。所谓危机的扩散性是指危机事件虽然是因为某种或某几种因素所引发,但当其爆发之后,会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影响,根据不同群体或不同领域的反应,危机又极易演变成另一种形态或诱发另一危机事件的产生,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最终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经济社会稳
21、定。(4)双重性。双重性是指危机具有危险性和机会性相结合的特征。危机事件虽然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当其带来巨大破坏和损失的同时,也潜藏着机会和转机。这正如古人所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只要我们能勇于面对危机,科学合理的应对危机,就一定能转“危”为“机”。(二)公共危机的概念及分类1、公共危机的概念界定一般认为公共危机是指那些导致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趋于崩溃,在较大程度和较大范围内威胁到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引起社会恐慌和社会正常秩序与运行机制瓦解的事件状态。简单来说,公共危机就是一个突然发生的事件,并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生命财产构成
22、威胁的状态。引起公共危机的因素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其作用对象却是共同的,即它们涉及的对象不是个人,而是社会大众,至少是一个特定单位或地域中的一个群体。因此,在确定公共危机时就需要取得大众的共识。就理论上而言,通常将危机简单的分为公共危机和一般危机。公共危机相对于一般危机,影响范围极大、扩散速度极快,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架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的决策。一般危机主要是指私人部门层面上的危机,这种危机的影响一般只局限在该组织的内部,对外界以及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威胁都不大,而且一般危机在组织内部就可以得到处理,无
23、需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干预和社会的参与。同时随着一般危机的扩大其最终也有可能发展为公共危机。本文认为,对于公共危机主要是从其“公共”一词的基本涵义来理解,“公共”一词一般指多数人共同或公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一词一度演变成“政府”或“政治”的同义词,由于“公共”代表的是社会的共同领域、共同利益等,所以公共危机突出的是危机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深广,公共危机的应对与管理就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巨大的压力下作出及时准确的关键性决策,并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全社会资源以化解危机。因此,本文将公共危机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对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或紧急状态。2、公共危
24、机的分类由于公共危机的成因、性质及表现形式等有所不同,公共危机的分类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当前,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公共危机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第一,从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分类。现实生活中危机事件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按照公共危机发生的不同诱因,可分为,自然灾害型、经济型、科技型、政治型、社会管理型、文化型、国际型、个人型、复合型。第二,从危机发生的领域划分,可以分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生产危机和自然危机,而不同领域的危机也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第三、从危机的冲突形式划分,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型、利益失衡型、权力异化型、意识冲突型、国际关系型等。(三) 危机管理基本理论介绍危机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管理 研究生 毕业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