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名师教案04068.doc
《《愚公移山》名师教案0406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名师教案04068.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xxxx-日期xxxx愚公移山名师教案04068【精品文档】愚公移山名师教案第一课时一、学情分析: 愚公移山是九年级下的一篇文言文,对于进入初中阶段末期的学生来说,这篇文言文篇幅较长,但是内容比较易懂。所以,第一课时主要是以朗读为主,掌握文章的生难字词,利用多形式的朗读来熟悉课文,在课堂上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大意。二、教学目标1.扫除字词障碍,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结合文章的注解,掌握关键字词的意思,顺利地翻译课文。三、教学重难点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与合作法五、教学过程及要点(提示:教学活动围绕诵读,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进行)(一)引
2、入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寓言,用心去体会他。作品介绍: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篇。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所撰。汉书艺文志中录有列子八篇,今已亡佚。今列子,一般认为是晋人张湛注释编写而成。其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它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
3、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二)问题探讨1:诵读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朗读的方式有很多,自由读,分小组读,分段读,同桌互读等。1、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句子的节奏?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
4、诸渤海之尾 2、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气语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 “何苦而不平?”(坚定反驳的语气)(三)问题探讨2:参看课后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记住关键字词的意义。翻译方法指导:(1)加。如“方”即“方圆”,指面积。(2) 改。如“仞”现在已经不作长度单位运用,可改为意思相近的词“丈”来代替。(3)补。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
5、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解释加线字。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 以君之力 遂率子孙 何苦而不平 闻之 惧其不已也 (四)课时作业1给下列带线的字注音:万仞()箕畚()孀妻()匮乏()始龀()【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字词,需要记忆【参考答案】rn bn shung ku chn【答案解析】这篇文章的生难字词不多,如要就是误读有些困难,比如:仞字有时候读音有误,会误读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愚公移山 名师 教案 0406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