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汇总).doc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汇总).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xxxx-日期xxxx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汇总)【精品文档】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题型:(1)单选;(2)多选;(3)填空;(4)简答;(5)论述。第一章 导论1劳动力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1)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分配(计划配置),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2)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市场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引导流向。2为什么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密切相关,如果各生产要素配置的比例不合理,那么就意味着生产资源的浪费,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损失。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取决于支配它、利用它的其他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具有能动性的劳动力
2、资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生产办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3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多、简)(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2)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4)社会性;(5)经济性;(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4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它具有(1)集合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 的特点。(多)5从宏观劳
3、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多)(1)综合性; (2)整体性; (3)定量性; (4)最优化;(5)另外具有有效性、信息化、人机系统最佳处理问题方法等特点。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P4答: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4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单选)P75规范分析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效率高低,
4、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P7第二章 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1劳动力: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名)2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劳动力资源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两部分。(名)3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简)(1)具有能动性;(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4)具有时效性。4劳动力配置:是指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活
5、动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情况。(名)5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名)6.”帕累托改进”是指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基础上,对各种资源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比例,规模,素质等加以调整,以促进整体效用水平的提高. (名)P146我国三次产业的范围划分:(1)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2)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3)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7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综)(1)物质技术因素;物质技术因素是与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和利用情况有关的诸因素。物质
6、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劳动手段; 能源; 劳动对象; 生产工艺; 生产力布局。(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劳动力生产要素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革命的要素,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其它生产要素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劳动力的产出与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呈正相关关系;劳动组织;有效的劳动组织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调动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劳动者的生活条件。(3)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一些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天然资源等也会影响到劳动生产率。恶劣的自然条件会增加物力、财力的消耗,而良好的自然条件则会减少人力、物力、
7、财力的消耗。社会生产关系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社会条件之一,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产品的分配形式也不同,最终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同。有效的分配制度能够调动劳动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8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多)(1)排他性拥有者和使用者享受资源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权利。(2)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转让。(3)强制性产权是受到保护而不容侵犯的。9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多)(1)户籍制度; (2)工资制度; (3)社会保险制度; (4)劳动就业制度。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内容:P15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8、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11.怎样理解劳动力产权?答案在P25第三章 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1“三结合”的就业方针: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提出了在全国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名)2.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名)P333.统包统配制度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名)
9、P341.传统体制下的劳动车配置方式和特点?(城市的配制问题?)P30答:1).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公教人员和1952年实行民主改革后的富余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同时对官僚资本进行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雇佣问题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3)考虑到城镇中已经存在的就业压力,规定城镇企业不能到农村随便招工,如果企业确实因生产需要增加工人,一定要能过地方劳动部门的批准. 4).政府设立劳动介绍所,对失业人员进行登记,统计,实行有组织安排就业 5)采取”以工代赈,生产自救”等措施,对原有的失业人员实行救济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同时对部分失业人员进行转业训练,为其重新就业创造条件.2.195
10、6年国务院在中对以往的规定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P32答:1).取消了”工资分”制度,实行统一的贷币工资制, 2).调整和改进了工资关系,根据技术复杂性,重要性等因素调整了工资差距; 3).改进了企业职员和工人等级制度 4).改进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务工资等级制度 5)根据各地物价及生活水平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工资 区,建立了工资区类制度,边疆高,内地高;5. 统包统配制度带来的弊端?P34答:1)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2)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行3)严重束缚了就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4)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所需的劳动力6传统体制下农村劳动力资源
11、配置?P34答:1)19501957年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2)19581978年劳动力资源统包统配3)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7(重点看)第二节 中国二元经济与劳动力配置P40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简答)P42答:1)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2)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3)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4)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5)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8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民工”具有的品质特征:P53答:第一,农村劳动力一般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低技术或无技术的简单劳动,其劳动收入随劳动总量及劳动强度的增加而递增,并且弹性较大 第二,农村劳动力除根据所提供劳动的质和量
12、取得劳动收入外,不享受来自企业的任何福利性待遇,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随劳动及分配过程的结束而终止; 第三,农村劳动力对于城市工作机会的失去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承受能力第四章 劳动力流动与配置1劳动力流动:也称劳动力迁移或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一般具有双重含义,即地域性迁移和行业性迁移。概括地说,劳动力流动指劳动者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移动。通俗地讲,劳动力流动就是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移动。(名)2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多)(1)岗位之间的流动; (2)职业之间的流动; (3)单位之间的流动;(4)产业之间的流动; (5)地区之间的流动; (6)国际间的流动
13、。3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成本包括:(多)(1)直接成本; (2)机会成本; (3)心理成本; (4)风险成本。4劳动力流动的收益包括:(多)(1)直接收益; (2)间接收益; (3)心理收益。5(注意看一下)劳动力迁移理论P616乔根森劳动力流动模型的主要观点?P67第一,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第二,乔根森否认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第三,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高于人口的增长,即人均粮食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第四,在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7乔根森模型假设内容?
14、P68第一,经济系统分为现代部门和落后部门第二,落后部门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和土地,土地供给固定,且边际报酬递减,不存在资本积累第三,现代部门的发展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工资 和利润绝对额均呈上升趋势,但相对比重不变第四,两个部门的产出随时间而自动增长,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8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P73答:1)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3)流动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有利于劳动力要素比较利益的提高5)加速产业分工和技术的转移6)劳动力输出的产业扩张效应7)劳动力输出的出口替代效应第五章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1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式,大体可以分
15、为三个发展阶段P91 1)19491957年,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2)19581978年,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3)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2(注意看:)第三节,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P1003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P102 (简)答:第一,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 第二,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第三,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第四,劳动力资源继续流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第六章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配置1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产业结构的演变有其内在逻辑演进序列,首先是以种植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向
16、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过渡,随后以运输,通信,金融,房地产和公共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P1062产业结构与变业结构的互动特征:P109答:第一,产业结构的高速和升级打破了原有的就业结构,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并产生结构性失业现象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扩大,升级速度加快第三,劳动力技能素质成为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第四,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的流动性加强第五,就业结构高速的成本及难度加大第六,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并存3计划经济时期吸收农业剩余的三套马车指:P117农产品的流购流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信号是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
17、要信号,是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P1355三次产业变动对劳动力就业的贡献 P150 理解6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途径P157答(1)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1)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优化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变业渠道 (2)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 (3)消除制度性壁垒,完善劳动力市场 (4)加大教育培训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防范社会风险7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综)决定和影响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因素较为复杂,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政治因素等。具体包括:(1)工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信号是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是调
18、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从劳动力派生需求的特点来看,工资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但本质上是社会需要劳动力生活的物质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行业工资差距是引导劳动力人力投资和流向的主要信号。(2)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水平。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在农产品的消费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镇较农村的消费水平高。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根据派生需求的性质,农业部门自然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城乡居民对工业产品的消费来看,城乡居民在工业产品的消费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距。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工业产品的消费会随之提高,那么工业部门就需要增
19、加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配置。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1决定农业劳动力配置的因素:(简)(1)农业劳动生产率; (2)社会总人口规模和结构;(3)工资及收入水平; (4)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变动;(5)工业化进程; (6)农产品贸易;(7)农业政策; (8)社会因素。2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标志条件:(选)(1)非农产业的发展;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选)(1)生产方式的制约; (2)生产力水平的制约;(3)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的低下,限制了城镇非农产业对其的吸纳水平。4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措施:(综)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既需要从农业内部想
20、办法,也需要从非农部门想办法。具体措施如下:(1)拓展农业发展空间;(2)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3)深化制度革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4)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6)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7)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8)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八章 工业劳动力配置1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名)2工业部门就业量下降的原因:(简)(1)发展战略的影响; (2)技术因素;(3)结构调整因素; (4)劳动力素质。第九章 第三产业劳动力配置1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简)(1)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水产
21、业、林业、狩猎业;(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土木建筑业、供电业、煤炭业、上下水道业;(3)第三产业属于无形计算器生产部门,包括批发商业、零售商业、银行业、信托业、一部分运输业、服务业。2我国第三产业具体地说主要可分为四个层次:(简)(1)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2)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勘察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种类技术服务业等;(3)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4)第
22、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3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配置具有以下特点:(综)(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具有统一性。(2)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依据生产发展的顺序性。(3)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有有限需要和无限需要的辩证法。(4)第三产业服务劳动的层次、顺序性和无限性,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弹性及容纳劳动力的“弹性空间”。(5)第三产业劳动是服务性劳动,但服务性劳动并不都是第三产业劳动。(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构成的变动,我国将逐步进入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大转移的时期。由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构成受到人们消费构成的制约,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向第
23、三产业转移,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人们消费构成的变化所决定。当人们的消费构成中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数量很少时,第三产业是不能迅速发展起来的。旧书补充1劳动力配置系统的层次有哪些?(简)(1)生产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及其比例;(2)劳动力在产业部门所有制地区之间的配置;(3)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以及就业意识。2第三产业的特征是什么?(简)(1)第三产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2)生产过程比较特殊,是边生产、边流通、边消费;(3)具有广泛的就业弹性。3梯度转移模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名)4跨梯度转移模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流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劳动力配置 宏观 劳动力 配置 复习资料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