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爱莲说》《河中石兽》对比阅读.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爱莲说》《河中石兽》对比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爱莲说》《河中石兽》对比阅读.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xxxx-日期xxxx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爱莲说河中石兽对比阅读【精品文档】 孙权劝学 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注:回:颜回
2、,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即更刮目相待( )门人益亲( ) 不迁怒,不贰过。(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不迁怒,不贰过。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2分)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
3、:“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书:写信。让:责备。露布:公开的文告。1解释加点词语。(3分)(1)治经为博士邪( ) (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浔阳( ) (4)即更刮目相待( )(5)肃遂拜蒙母( ) (6)唯傅修期耳( )2翻译句子。(2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2分)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
4、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解释加点词。(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2.翻译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
5、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1.解释加点词。(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2.翻译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5甲文“结友而别”与乙文“相寿流涕而去”各有什么妙处? (2分)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
6、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蒙乃始就学 乃: 及鲁肃过寻阳 及: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蒙辞以军中多务3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
7、效果。(3分)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趋,快步走向 捐,抛弃 亡,通“无”,不足 懿,美好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
8、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何异断斯织乎?(2分)(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9、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余 闻 之 也 久 非 复 吴 下 阿 蒙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之 何陋之有 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0、。(3分)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即更刮目相待 更: 4.翻译。(5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5.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
11、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注:诣:拜访。 虞:意料,预料。 造次:鲁莽,轻率。 拊(f):抚摸。 拜:拜望,拜见。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过蒙屯下 过: (2)遂往诣蒙 诣:(3)肃于是越席就之 就: (4)权悉以兵并蒙 悉:2. 断句。(两处)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6说说孙权劝学与鲁肃过蒙
12、屯下两文的异同点。(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炳烛:点
13、亮蜡烛。昧:暗。行:行走。1.解释加点的字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蒙乃始就学。( )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2 .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 目的: 4.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5.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锐不可当B大有所益开卷有益C见往事耳往事依依 D刮
14、目相待刮骨疗毒8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
15、进。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2.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3.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4.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5.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6.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
16、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倥偬(kngzng):事多,繁忙。门阀:名门贵室。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4甲乙两
17、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2 分)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谅说明。(2 分)【甲】 为学(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
18、: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19、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 不逮人也( ) (2) 吾欲之南海( )(3) 蒙乃始就学( ) (4)及鲁肃过寻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2) 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学习读书的态度,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这样的句子。甲文:_(3分)乙文:_(3分)4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为学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甲)孙权劝学(乙)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
20、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1、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两处)(4分)(1) 欧 阳 文 忠 公 献 其 书 于 朝 (2) 父 子 名 动 京 师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大夫争持其文( ) (4)父子名动京师( )3、用现代汉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孙权劝学 木兰诗 卖油翁 爱莲说 河中石兽 劝学 木兰 河中 对比 阅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