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doc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精品文档】第 4 页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凌 峰(江西财经大学 南昌 330013)摘要: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和整体社会经济的信用环境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特别是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缺乏。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解决对策的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控机制;对策 一、引言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该风险难以量化,管理难度更大,且由于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常也是非常巨大的。巴塞尔银
2、行监管委员会在协议第644段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不当或者失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人员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此后,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才受到广泛的关注。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数据分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著名的巴林银行和我国国内某商业银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主要归结于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而国外商业银行银行的内部欺诈较少,其外部欺诈所引起的损失强度也比国内低很多。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序号我国商业银行损失频率外国银行损失频率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强度外国商业银行损失强度1内部欺诈57.75%内部欺诈3.16%内部欺诈67.5%内部欺
3、诈7.23%2外部欺诈21.13%外部欺诈42.39%外部欺诈31.18%外部欺诈15.54%数据来源:根据袁靖和王忠辉2010(3):中外银行业操作风险比较整理得出。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较高的都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主要包括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损失频率和强度都明显高于外国商业银行,其中,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欺诈这两者所致的银行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分别为78.88%和98.68%,而外国商业银行的这两个指标却明显偏低,分别只有45.55%和22.77%。三、从巴林银行
4、案例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1995年2月26日,具有230多年历史的创建于1763年的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世界首家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立即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巴林公司新加坡期货总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尼克.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入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能赚取大额利润。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严重影响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至此,这
5、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此倒塌。巴林银行的破产值得我们深思,其直接原因是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但究其深层原因,内控机制失效是最主要原因:(一)巴林银行未实现“前台”和“后台”的分离,即交易业务和清算稽核的分离“前后台”没有主次之分,是相辅相成的。但案例中,交易和清算稽核职能归于尼克.里森一身,混淆了“前后台”职能的区分。当“前台”的期货交易出现巨额亏损时,尼克.里森为了隐瞒并挽回亏损,可逃避有效的监管并等待转机,而未履行其“后台”的监管职能,最终酿成了悲剧;(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重大问题1.尼克.里森时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总经理,集大权于一身,除了行使交易职能外,还监管稽查和监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内外 商业银行 操作 风险 对比 案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