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运用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运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运用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运用研究【精品文档】第 8 页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运用研究摘要: 大黄别名将军、川军、锦文,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 它通便泻热、清。热解毒、消痈散肿、破血行瘀。主要成分有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多糖、番泻甙等,治疗疾病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综述了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免疫调控、清除氧自由基、抑菌抗炎病毒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临床上对心血管损伤、缺血性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等进一步的研究。大黄素能抑菌、 抗炎、 保护肝肾、 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癌等,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 :大黄;
2、 药理作用;临床运用.正文: 本草纲目曰:大黄“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火疮”。 大黄经历代医家长期运用,在内、外科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黄的药理研究进展很快,在临床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一大黄的化学成分及简介:1 大黄( rhubarb)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我国有大黄 45个品种和两个亚种, 但载入药典可以药用的只有 3种, 即正品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神农本草经中记述: 大黄, 味苦寒, 归胃、肝大肠经。 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合五脏。 目前对大黄有
3、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 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 大黄传统用于抗菌、泻下,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对中药大黄, 尤其是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二大黄的药理作用1. 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2大 黄 有 效单: 凝血可 捉进血 小 板 的 拈 附 和 聚 集 功 能,有 利 于 血栓 形笋成。两 者 尚 可 降 低 AT一l 的 活 性没 食 子 酸还能 增 高 吸 一 M G 含 量,降 低 纤 溶 活 性,这 些均有 利 于 促进血 液 凝 固。1. 1 止血3本草纲目 指出 :“大黄
4、乃足太阴, 手足阳明, 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 凡病在五经血分者, 宜用之。 ” 由于大黄能泻火凉血, 引血下行, 常被用于火热亢盛、 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 衄血等证。现代研究表明, 大黄止血的有效成分为单体 d- 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其止血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 有利于血栓形成;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抗凝血酶的活性, 促进凝血;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大黄止血而不留瘀, 临床上广泛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肺咯血、 白血病及血友病、 外伤止血、 月经过多、 闪跌血崩、 产后恶露不绝和产后便血等。现代临床研究发现 , 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 实验证
5、明, 大黄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止血迅速, 疗效显著, 且不受实证或虚证的影响, 是一味很有前途的止血药。1. 2 改善血液流变性和降低血脂大黄可提高血浆渗透压, 使组织血液向血管内转移, 以补充因大失血而丢失的血量, 降低血液黏度, 有利于解除微循环障碍。刘青云等试验证明大黄庶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的实验性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缩短 “血瘀” 模型大鼠的红细胞电泳时间, 使全血、 血浆、 血清和纤维蛋白原比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呈降低趋势。2. 抗精神病作用4大黄抗精神病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鞣质用大黄水浸液 50 mg /kg给大鼠灌胃 ,其探索行为受到抑制 ,而且作用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6、。给小鼠腹腔注射 2 mg /kg的大黄鞣质 ,小鼠探索行为的受抑制程度强于氯丙嗪。 大黄水煎液和大黄鞣酸均能抑制甲基苯丙胺诱发的大鼠自发运动亢进 ,降低摘除双侧嗅球的大鼠对棒攻击性和捕获性进行抵抗的能力。 另外 ,大黄在抑制阿扑吗啡诱发的常同行为、抗去甲肾上腺素致死作用、抗条件回避反应等方面均与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一致。 但本药没有强直性惊厥、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 大黄的抗精神病作用与其中枢性钙拮抗作用有关。3. 保护心脑血管作用5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治疗和保护心脑血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黄保护心脑血管作用更是为人们所熟知, 而且其保护作用往往与清除
7、自由基、 降血脂及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有关。He 等通过斑马鱼实验, 发现大黄能够显著抑制血管生成, 认为可能是大黄抗癌和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Ikuro 等 研究认为大黄降血脂作用可能与其中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和没食子酰原花青素有效抑制大鼠鲨烯环氧酶而抑制胆固醇合成有关。唐宇平 研究认为大黄可通过改善血脑屏障损伤减轻脑水肿;大黄改善血脑屏障破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AQP- 4 基因转录和翻译实现的。Liu 等 研究结果显示大黄通过消炎及降血脂的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血小板作用。Heo 等 研究认为大黄素及大黄酸6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 LIGHT 的单核细胞的转移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李建
8、生等 研究认为大黄苷元联合溶栓对微血管基底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可降低溶栓后的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4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7大黄素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大黄素对大鼠的脑匀浆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极弱化学发光均有猝灭作用, 构效关系提示大黄素邻位和中位羟基取代是该类物质抗氧化所必需的5泻下8大黄酸的泻下作用已有报道。结肠水通道蛋白(AQPs)存在的调节可能是影响结肠肠腔内外水分子转运的重要机制,其表达减少可使肠内容物水分增加而致泻。大黄酸可有效抑制 LoVo 细胞水通道蛋白 (AQP4) 基因转录与翻译, 提示大黄酸对 AQP4表达的调节可能与大黄的泻下作用有关 。可能是由于大黄酸下调 AQP
9、4 而使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结肠内水分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黄酸各浓度对正常肠肌收缩频率及振幅均无明显影响,其质量浓度在 20、40、80 mg/L 时能对抗氯化乙酰胆碱及组织胺所致豚鼠离体回肠的兴奋性收缩,表明大黄酸的此作用机制可能与乙酰胆碱及组胺有关 。9大黄 泻下 的 有效成分为蕙酿 类 衍 生 物以 蕙 酚 ( 酮 )的贰泻下 效 力较 强游离葱 酮 较 弱,游离葱醒更次。6 抗微生物活性10.6.1 抗细菌作用W ang发现 大黄素在幽门螺杆菌培养中呈剂量依赖性生长抑制, 核酸酶 S1敏感性分析研究显示大黄素诱导的幽门螺杆菌中的 DNA 损伤也是剂量依赖性的。这些结果表明在对大黄素的
10、剂量反应和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抑制和 DNA 损伤之间存在可能的关系, 大黄素11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及其所致的DNA损伤。6.2 抗病毒作用大黄素对乙肝病毒、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冠状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杀病毒效应。Dang等 为了探讨大黄素、 干扰素、 拉夫定在体外抗乙肝病毒 (HBV )的效应, 选择人肝细胞瘤 G2. 2.15细胞株, 其在培养中稳定地表达 HBV 颗粒, 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大黄素、 - 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三磷酸盐, 结果显示暴露于大黄素的 HepG2. 2 . 15细胞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 HBVDNA复制的抑制和 HBsAg分
11、泌的抑制。7 保肝利胆作用12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降低 CCL 4 造成的 ALT 活性,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还能显著递转 CCL 4 引起的肝组织中出现的脂滴及纤维化,恢复 MAO 及唬拍酸的活性。大黄不仅可以增加胆汁流量,而且能促进排胆,松弛奥狄括约肌。同时大黄还能使胆红素和胆汁酸的含量增加。8 逐瘀通经作用 13大黄既可下瘀血,又可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诸证的常用药物。 谭成钢等 在骨伤科应用大黄,结果发现能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液的高黏度,并能改善血栓素与前列腺素的比值,起到扩容及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供应的作用。三大黄的临床运用及实例1大黄 、芒硝防治切口脂肪液化
12、的临床应用 14经用大黄芒硝外敷的愈合切口速度明显快于常规换药切口 , 因为大黄芒硝具有收敛抑菌, 软化硬结功效, 将切口渗出液充分吸出 , 促进切口愈合( 月经期、哺乳期. 怀孕期慎用) 。 此方法经济实用, 加速切口愈合, 缩短住院天数, 减轻患者及家人的精神压力和身心痛苦, 值得推广。2. 大黄对急性肺损伤机械通15气患者肺保护 16大黄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 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 降低 MOF 发生率, 缩短 ICU 时间, 疗效确切。17并且能治疗大黄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3. 大黄对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18大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 TGF- 1 的活性和抑
13、制 HSC 的活化有关。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涉及体内多种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大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4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运用19大黄及大黄各种制剂复方治疗 CRF 疗效肯定, 机理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改善氮质血症、抑制肾脏代偿性肥大和高代谢状态等。5. 复方大黄制剂治疗 型糖尿病20糖尿病以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凝、血瘀、血液粘稠度及渗透压升高等为特征。 我们则用大黄泻热毒釜底抽薪治消渴 ,破积滞降脂化瘀通经脉。 西洋参养真阴虚火自降 ,生津液消渴遂解。 二药伍用 ,一治其实 ,一养其虚 ,相得互助 ,功效倍增 其他药物则更增其效 ,共奏降糖祛病止消渴之
14、功。 经临床应用证实 ,该方降低血糖效果显著 ,能提高血清胰岛素浓度 ,降低糖化血浆蛋白的浓度 ,降胆固醇 ,降血。6. 大黄煎剂口服治疗胰腺炎21的机制22本文应用大黄生药煎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胃肠热结证获得较好疗效,其可能机制 : ( 1) 是通过攻积导滞 ,促进肠蠕动, 加速体内致炎因子 - 毒素的排泄 , LPS 的吸收 ; ( 2) 是利用大黄之泻火解毒功用, 直接清除胃肠积热, 抑制肠粘膜充血 、 水肿 ,减少肠道致炎性因子的产生, 对肠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3) 利用大黄抑制细菌易位的作用,维持肠道内菌群的生态平衡,改善肠道粘膜的血液灌流量 , 降低其血管通透性, 减少局
15、部渗出 ,促进炎症吸收。23有 利 于 改 善 胰腺的微循 环能 维 持 肠道菌群平 衡,具有 显 著提 高 机 体 细 胞免疫 和 促 进 淋 巴 细 胞 增殖 的 作 用。7. 24大黄 在 妇科中 的临 床 应 用7.1 治月经 治 疗 闭 经 不 行,凡 癖阻 经 脉气血 不 畅所致 的 闭经、痛 经 及 经 行 过 期 不止 等,用 桂杖 获答 丸 加 大黄,通 过 调节 子宫 平 滑 肌的 收缩 功 能,促 进 蜕膜、癖 血 及 他 残 留 组 织 的 顺 利 排 出,从而起 到 调 经 止血 和 止 痛 等 作 用。7.2 带下病治疗妇女白带,属 肝热 湿 毒 带 下 证,用龙
16、胆泻 肝 汤 加 大 收 到 满 意 的 效一 果 。霉 菌 性 阴 道炎,用消 炎l号 ( 大 黄、黄柏、胡 黄连、枯 矾、硼 砂做 成 粉 剂 或 膏 剂 涂于 阴 道 壁 和 外 阴。7.3大黄对人体还有雌激素调节作用11有研究发现大黄中分离的lindleyin 可通过雌激素受体调节荷尔蒙,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植物激素。大黄的一类特殊提取物Err 731具有明显的雌激素调节作用,常用来治疗妇女的更年期症状。Wober 等首次报道了ERr 73苷及苷元对雌激素 受体和 受体的激动作用。8. 大黄经直肠给药的临床研究进展25毕增祺等 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大黄煎液进入结肠后, 部分被吸收, 另一部分可
17、在结肠内直接发挥作用而导泻, 使尿素氮下降。 大黄还具有攻补双向作用, 不仅能导泻, 且有实验证明其具有补益功能, 能使血清总蛋白增加, 尤其血清白蛋白增加 。在治疗尿毒症时, 大黄多与牡蛎合用, 二者合用又能减少大黄的副作用 。9. 大黄对重症胰腺炎21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26大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 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 具有刺激肠蠕动和抗菌作用。一方面阻断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胃肠道菌群的移, 还可以保护胃肠粘膜障, 抑制肠道内细菌过度繁殖和肠道内毒素吸收, 控制内源性感染。另一方面, 大黄促进肠蠕动, 消除肠麻痹, 减轻肠道郁积, 有助于胆汁、胰液的引流通畅和胆道炎
18、症的控制, 可消除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治疗离脂血症王观秀等vl 3用大黄魔虫丸治疗高脂血症30 例。结果治愈18 例、有效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 6.7%。治疗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胆蛋白均有明显下27降和提高与多烯康胶丸对照组(总有效率75 % ) 相比, 两者疗效有明显差异( P 0.05 )。徐荣清等 吕对大黄降血脂糖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并临床应用1.12 例( 对照组4 例)。证明该制剂具有调节脂质代谢作用。对高血脂患者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和p一脂蛋作用。同时具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减肥、降血压作用10老年智能减退的病理机制28为腑滞气虚, 血瘀浊扰。治疗上应通腑降浊, 益气
19、活血。故复方大黄制剂首选酒大黄, 以通腑降浊, 且酒制后兼入血分以行血化瘀,与老年智能下降的病机相适应。配以人参茎叶益气生津, 补而不滞, 再辅以郁金以行气活血,11. 大黄为主治疗小儿急症的临床研究29能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扁挑休炎、哮喘性支气管炎、27小儿肺炎等疾病。四. 大黄的炮制与临床运用:炮制、内服、外服大黄应用近况30311.生大黄临床应用:生大黄因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蒽醌类和鞣质,气味重浊沉降,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攻积导滞,凉血解毒,泻下作用峻烈,易伤脾胃。临床主要用于湿热便秘、高热谵语、热毒肠痈、跌打瘀肿、瘀血腹痛、水肿、疮疡肿毒、黄疸、淋症以及外治烧汤伤等症等。如洪广祥
20、教授用以大黄为主药的寒下法治疗内科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气壅瘀滞的哮喘、高血压、上消化道出血等实热证侯都能取得良好疗效 2 。现代研究生大黄中番泻苷含量相对较高而具有强烈泻下作用,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有强烈的抑菌抗感染作用,大黄酚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而促进血液凝固,另外还具有抗肿瘤、降血脂、免疫抑止,促进胰液、胆汁分泌等作用。2.酒大黄32取大黄块或片,按100:10比例加黄酒,喷淋拌匀,置适宜容器内,稍闷,待酒吸尽,用文火炒干,待色泽加深时,取出放晾,筛去碎屑。临床应用:大黄经酒炒后,结合性蒽醌有所减少,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但酒制后能引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黄 药理作用 以及 临床 运用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