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 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免疫 名词解释.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 菌落:单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2. 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粘度极大的胶状物质。3. 微生物: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4. 芽孢:有许多细菌发育到某个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抗性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5. 质粒:细菌细胞中尚存有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为分子量较小的环状DNA分子,能自我复制。真核细胞型微生物1. 假菌丝:有些酵母菌的芽体成熟后并不脱离母体细胞,而是在成熟的芽体上进一步出芽,形成藕节状的细胞连接体,期间以狭小的面积相连,称之为
2、假菌丝。非细胞型微生物1. 噬菌斑:指在细菌培养平板上接种噬菌体后,出现的透明的溶菌空斑。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病毒。3. 溶源性: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寄主菌基因组上,并随其复制,代代相传,噬菌体与细菌共存的特性。4. 温和噬菌体:引起溶源性发生的噬菌体。噬菌体DNA整合至细菌染色体中,并随宿主细胞的分裂而一代一代传下去,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5. 烈性噬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菌体裂解的噬菌体。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1.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2.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细胞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借
3、助外源加入的微量有机营养因子。3. 碳源: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碳元素或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的统称。 4. 氮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的统称。5. 碳氮比:指培养基中所含碳源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摩尔数之比。6. 选择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7.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8.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如0.2%-0.8%的琼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9. 鉴别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培养微生物代谢物指示剂的培养基。10.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内加
4、入一些特殊营养物质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11.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光做能源,并以CO2为碳源的微生物。微生物代谢及发酵1. 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以有机物分解不彻底的中间产物为受氢体,同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并释放少量能量的生物氧化过程。2. 现代发酵的概念:泛指一切利用微生物(无论厌氧或需氧)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过程。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菌种保藏1. 优良出发菌株:用来进行诱变的原始菌株。2. 基因工程:在体外将供体DNA和载体DNA重组,再将重组载体转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表达出目的基因的产物。3. 诱变剂:是一类能与DNA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其结构发生改变的物质。微生物生
5、长与环境条件1. 除菌:用冲洗、过滤、离心、静电吸附等机械手段,除去微生物的方法。2. 化疗:是指利用具选择毒性的化学物质杀死组织内的病原微生物或病变细胞,但对机体本身基本无毒害作用的治疗措施。3. 过滤除菌:通过滤菌器,滤除空气或不耐高温灭菌的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4. 细菌生长曲线:把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计算菌数,以细胞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即可得到一条标准的细菌生长曲线。5. 纯培养:在严格条件下由一个单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6. 灭菌:杀死物体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7. 消毒:杀死物体中部分微生物的方法。8. 防腐:
6、用理化方法,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9. 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为养料,靠生物残体而生活的微生物。微生物生态1.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2. 寄生:一种生物能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叫寄生。3. 拮抗:一种微生物生命活动中,通过产生某些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毒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4. 猎食: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的关系。5. 植物内生菌:是指其在生活史的某一段时期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
7、的菌。6. 根际微生物:是围绕根表1-2毫米厚的受根系影响的薄层土壤区域的微生物。7. 根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时,在合适的条件下侵入植物根毛,与植物根部联合发育形成生理上密切联系的膨大体。8. 菌根:是指某些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9. 微生物农药:是指由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或调节植物生长等具农药活性的物质。传染与免疫1. 传染病:是一类由活病原体的大量繁殖所引起,可从某一宿主的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宿主的疾病。2. 现代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3. 隐性传染:轻微损害,且很快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者
8、。4. 带菌状态: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5. 显性传染: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出现临床症状。6.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自然免疫):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7. 吞噬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血液、体液或组织中,能进行变形虫运动,并能识别、吞噬、杀死或消化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等异常抗原的白细胞。8.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体的侵入或其他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相应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五大病理性特征。9. 补体:是指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
9、特异性血清蛋白。在免疫反应中,由于它能扩大和增强抗体的“补助”功能,故称补体。10. 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11.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12. 免疫应答:从抗原的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使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效应。13. 细胞免疫: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一类小淋巴细胞(依赖胸腺的T细胞)发生增殖、分化,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
10、释放一些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14. 体液免疫: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来源于骨髓的一类小淋巴细胞(B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它合成抗体并释放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用。15. 抗原: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16. 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表位,指位于抗原表面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17. 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18. 免疫球蛋白( Ig ):凡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体有关的各种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19. 记忆细胞:形态较小、寿命较长(一年以
11、上)的细胞,它在遇到原初抗原的再次刺激时,会迅速转变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20. 生物制品:在人工免疫中,可作为预防、治疗和诊断用的来自生物体的各种制剂,都称生物制品。21. 活疫苗:指用人工育种的方法使病原体减毒或从自然界筛选某病原体的无毒株或微毒株所制成的活微生物制剂,有时称减毒活疫苗。22. 死疫苗:用理、化因子杀死病原体,但仍保留原有免疫原性的疫苗。23. 类毒素: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后仍保留原有免疫原性的预防用生物制品。24. 自身疫苗:指用从病人自身病灶中分离出来的病原体所制成的死疫苗。微生物与制药1. 酶抑制剂:是一类主要由微生物产生的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能抑制特异性酶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能调整人体内的某些代谢活动,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2. 疫苗:由微生物本身制备而成的抗原制剂。3. 免疫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4. 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用化学、生物、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5. 差异毒力:抗生素对微生物或癌细胞的抑制、杀灭作用,与对机体损害的差异。6. 最低抑菌浓度(MIC):指能抑制细菌生长所需的药物最低浓度。7. 抗菌谱:指某种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和所需剂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