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精品文档】第 7 页十 填空1, 拉深是利用拉伸膜将平板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2, 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3, 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性程度越大。4, 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合径向伸长的变形。5, 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小(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
2、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受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上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6, 拉深时,凸缘产生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7, 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实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而引起。8, 拉深件的坯料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9, 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都有所增厚。10, 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11, 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弱越容易起皱12, 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
3、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要用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在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13, 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14, 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矩形、盒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15, 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过反复试模,直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落料模的依据。16,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料的相对厚度、拉深条件等
4、。二 判断1,(F)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均匀的。2,(F)拉深过程中,凸缘平面部分在材料径向压应力和切向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伸长变形而逐渐被拉入凹模。3,(T)拉深系数恒小于1,m愈小则拉深变形程度愈大。4,(T)坯料了时,其凸缘部分因受切向压应力而易产生失稳而起皱。5,(F)拉深时,坯料产生起皱和受最大拉应力是同一时刻发生的6,(F)拉深系数愈小,坯料产生起皱的可能性也愈小7,(F)拉深时,坯料压料是唯一的确定值,所以调整时要注意调到准确值8,(T)压料力的选择应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晓得压料力9,(F)弹性压料装置中,橡胶压料装置的压料最好,1
5、0,(F)拉深模根据工序组合情况不同,可分为有压料装置的拉深模和无压料装置的拉深模。11,(F)拉深凸凹之间的间隙对拉深离,零件的质量模具寿命都有影响,间隙小,拉深力大,零件表面质量差,模具磨损大,所以拉深模间隙越大越好。12,(F)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大,增大了板料绕凸模弯曲的拉应力,降低了危险截面的抗拉强度,因而会降低极限变形程度。13,(T)拉深时,拉深件的壁厚是不均匀的,上部增厚,愈接近口部增厚愈多;下部变薄,愈接近凸模圆角变形愈大,壁部与圆角相切的处,变薄最为严重。14,(F)拉深变形的特点之一是:在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弱区,其他部分是传力区。15,(F)拉深时,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
6、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伸长和径向压缩的变形。16(F)拉深模根据拉深工序的顺序可分为单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和双动压力机上用拉深模。三,问答1, 拉深变形的特点?2, 拉深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3, 拉深过程中,材料应力应变状态是怎样的?4, 什么是拉深的危险断面?它在拉深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状态如何?5,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拉裂6, 试述产生起皱的原因是什么?7, 影响拉深时坯料起皱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防止起皱的方法有哪些?8, 什么是拉深系数,拉深系数对拉深有何影响?9, 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有哪些?10, 为什么有些拉深必须经过多次拉深?11, 采用压边圈的条件是什么?弯曲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
7、, 将板材,型材,管材,或棒料等完成一定角度,一定曲率,形成一定形状零件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2, 弯曲变形区内应变等于零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3, 窄板弯曲后横截面呈扇形形状,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立体的,而应力状态是平面的。4, 弯曲终了时,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弯曲中心角。5, 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6, 弯曲时,用相对弯曲半径表示板料我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最小弯曲半径。7, 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弯曲中心角。8, 材料的塑性愈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最小半径就愈小。9
8、, 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稳定性使材料过早破坏,对于冲裁或剪切板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塑性降低,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顺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10,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热处理以恢复塑性。11,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毛刺,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12,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先在弯曲内侧开槽后再弯曲的工艺,如果
9、结构不允许,则采用加热或拉弯工艺。13, 在弯曲变形内,内切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拉而伸长应变,而中性层则保持不变。14, 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1中性层内移2变形区的板料的厚度变薄3变形板料的长度增加4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料,剖面产生畸变15, 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寸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表现的形式有曲率减少和弯曲中心角减小两个方面。16, 相对曲率半径r/t越小回弹量越大。17, 影响回弹的因素有1材料的力学性能2变形程度 3 受弯中心角 4弯曲方式及弯曲模 5冲件的形状二
10、 判断1(F)自由弯曲终了时,凸凹模对弯曲件进行了校正。2(T)从应力状态来看,窄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则是立体的。3(F)窄板弯曲时的应力应变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应变状态则是立体的.4(F)材料的弯曲半径与其厚度比值称为最小弯曲半径.5(F)弯曲件两直边之间的夹角称为弯曲中心角。6(F)对于宽板弯曲,由于宽度方向没有变形,因而变形区的厚度减薄必然导致长度的增加,r/t愈大增大量愈大。7(F)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相对弯曲半径。8(T)冲压弯曲件时,弯曲半径越小,则外层纤维的拉伸越大。9(F)减小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增大弯曲力,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冲压 工艺 模具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